袁雙
摘 要:民間小調入戲腔、“三腔一調”的民歌曲牌、勾筒正反弦的伴奏形式、舞臺表演特點及創腔手法、曲牌的唱腔及潤腔等,是江西省采茶戲聲腔體系,它們自成一格,在傳承與創新的道路上不斷發展。
關鍵詞:采茶戲;傳承;創新
2006年,采茶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采茶戲的形成與采茶歌、采茶舞等息息相關,它最早出現于贛南安遠九龍山一帶,因此也被稱為贛南采茶戲。雖然這一說法并不準確,尤其在清代以后的其他省份亦有采茶戲出現,但卻可以看出江西采茶戲聲腔的影響力之大。江西就有贛南采茶戲、九江采茶戲、南昌采茶戲、萍鄉采茶戲、高安采茶戲、撫州采茶戲、吉安采茶戲等與當地地域文化緊密相連,各有特色。
一、采茶戲在傳承中留下經典
采茶戲在各自藝術的發展道路上不斷地傳承創新,傳承了一批經典劇目,涌現了眾多藝術家。例如,《大放馬》《工農兵團結》《志愿當紅軍》《歡送哥哥上前方》等劇目的傳承,極大地鼓舞了紅軍士氣,振奮了革命精神,結合自身技法特點,豐富了表演手段,深化了人物形象。新中國成立后,采茶戲進一步繁榮,江西地區和各縣都成立了采茶劇團,系統地發掘和整理了一百多個采茶戲優秀劇目。其中創作的采茶戲《家庭夜戰隊》《補背褡》參加江西省戲曲匯演,并獲得多項獎勵。從采茶戲藝術數百年的傳承發展可以看出,傳承創新是其藝脈綿延的根本所在。
二、采茶戲在不斷創新中有新的發展
時代在發展,人們的藝術審美也在不斷變化,如何在前輩藝術家的成就之上,將守正創新的優秀傳統發揚光大。新時代的藝術工作者們在堅守經典的同時,紛紛開拓創新劇目,以適應人們不斷變化的情感訴求及審美取向。強化以受眾為導向的創作意識,在傳承經典劇目的同時,加大創新力度,形成從新創劇目,到常演劇目,到保留劇目,再到經典劇目的發展流程,延長作品的生命力。在創新的過程中,編導和編劇不能閉門造車,應該深入人民、扎根生活,豐富劇目的題材,務必保證創作題材與人民的生活和情感的血肉聯系,避免使劇目成為限時的應景制作。目前,采茶戲已經在創作劇目時注意到了這一點,在兼顧傳承經典劇目的同時,積極結合新時代的特色進行劇目創作。《花轎記》《鳴冤記》《辜家記》《南瓜記》等經典劇目由于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仍然被保留,豐富了傳統戲曲的表現內容,更加貼近人民的生活。
采茶戲在當代社會的發展中不斷完善、不斷突破、不斷創新,創作出與時代發展契合,反映時代精神的精品劇目,其中以程烈清創作的大型當代采茶戲《遠山》為代表,它的成功也推動了江西采茶戲的改革與創新。它打破了傳統劇目規整、穩固的創作模式,為適應新時期的文化需要,大膽創新吸收借鑒其他藝術形式,突出地域性和風格性,成為江西采茶戲當代創作的成功典范,為近年來江西采茶現代戲《熱血山哈》《杜鵑花開的地方》等精品創作提供了范本。
縱觀新時期創作的具有影響力的采茶戲精品劇目中,在題材的選擇上,首先,主要集中于關注現實生活。如:在《遠山》中,結合時代背景,關注農村勞動生產改革與體制改革,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革,從主題的挖掘到人物的塑造,都具有現實意,特別是透過農村小人物的刻畫與塑造,呈現出深刻又富有現實意義的主題,并刻畫出具有鮮明、豐富、獨特性格的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內涵。其次,紅色革命斗爭故事的再現。《熱血山哈》《杜鵑花開的地方》兩個獲獎劇目都是以紅色革命斗爭故事為題材。《熱血山哈》是以少數民族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將個人情感與家國情仇相聯系,凸顯革命正義與情感大義;而《杜鵑花開的地方》則取材于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的小井醫院發生的真實故事,以巧妙的角度切入,講了一個撼人心魄的革命斗爭故事,塑造了一群生動鮮活、感人至深、有血有肉的英雄的藝術形象。
在藝術表現形式上,打破傳統,大膽創新,吸收借鑒其他藝術形式。在《熱血山哈》中,創作者將采茶戲與民間歌舞相結合,融入民族風情,并加入山歌元素和民間舞蹈元素,將傳統與現代兼容。《杜鵑花開的地方》把江西采茶戲的聲腔和現代音樂元素有機融合,將歷史、革命、愛情多種元素有機呈現,把傳統采茶戲的表演程式融入當代歌舞,為傳統地方劇種在新時代下的發展做出了探索和革新。在唱腔和音樂中,注重融入現代音樂元素與作曲技法,拓寬了戲劇音樂的表現力,使戲曲音樂現代化、舞臺化,適應了當下的審美需求。如《遠山》在藝術創作中就融入了新元素,在創作技法上大膽借鑒西洋作曲技法,引入合唱、重唱、伴唱等演唱形式,將和聲和復調作曲技法融入到音樂創作中,增強了音樂的表現力與藝術感染力。
在曲調的運用中注意吸收當地耳熟能詳的山歌和民間小調,增強了地域性風格特征。在《熱血山哈》《杜鵑花開的地方》中融入了山歌元素,凸顯了民族風格的特點,同時還加入了紅色經典歌曲《十送紅軍》的旋律,將紅色經典藝術與采茶戲、民族歌舞融合,生動地詮釋了偉大的井岡山革命精神。
舞美設計方面,在傳統的基礎上加入了“電、光、聲音”的現代設計,又將民族特色結合。在大型采茶畬歌戲《熱血山哈》中,舞美設計中以代表畬客元素的底色藍與表現紅色革命的底色紅交織在一起,隱喻著民族情感與革命情懷。簡約清爽布景與光電交織的絢麗多彩,為作品注入了現代舞美美感。
三、結語
新時期以來,江西采茶戲的創作逐漸擺脫傳統的束縛,開始逐漸探索出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的新思路。當然,擺脫傳統束縛并不等于完全摒棄傳統。從新時期取得成果的這些精品劇目中,我們不難發現,正是根植于傳統,不斷吸收傳統藝術中優秀的藝術養分,將傳統藝術中的精華凝練,并融入到新的藝術作品中,作品才會有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才有更加崇高的審美情趣與藝術體驗,才能成為優秀的精品。
參考文獻:
[1]王曉楠,王鵬.互聯網與中國傳統采茶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J].福建茶葉,2017,(12).
[2]羅濤.采茶戲的藝術價值及保護傳承問題研究[J].大舞臺,2012,(07).
[3]宋克歆,黃燕君.北部灣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狀分析及其傳承與發展——以欽州采茶戲為例[J].北方音樂,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