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小紅|文
要有光,哪怕只是微光,當一簇光擁著另一簇光,就算是再黑的夜,也能被點亮。
光真的是神奇而美妙的。明亮,溫暖,普照大地,生機勃勃,滋養萬物。
庚子鼠年春節,我被悲傷、恐懼、感動、崇敬等各種情緒來回消磨,作為一名記者,恨自己不能站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前線;作為一家行業媒體,我們則感到幸運,有這樣一個機會,為行業中的普通人發聲,為他們立足崗位、盡心盡力盡責而發聲,為他們凝聚一心、顧全大局而發聲,為他們尊重和珍惜寶貴生命而發聲……
本期封面故事策劃會上,編輯記者的觀點很快就達成一致:困難面前,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們是血脈相連的兄弟姐妹,我們風雨同心,安危與共,我們報道的數字有感情,故事有溫度,人物有光芒。
于是,我們看到了這些故事和這些普通人:
僅一天時間,江銅集團16310 名干部員工捐款總額就超過210 萬元,不管是從事保衛工作,還是在生產一線,黨員紛紛寫下“請戰書”:我是黨員,我先頂著!更有江西銅業集團(德興)醫院100 余名醫務人員簽下名字,將“全力以赴、勇當逆行者”;
為鼓勵確診入院治療的職工,大冶有色組織專人通過手機對他進行心理輔導,用暖心的話語鼓勵他堅定信心抗擊疫情,并幫助他解決家庭困難,隔離病毒不隔離愛;
面對突發疫情,武漢封城,華中銅業黨委書記和黨委副書記分別開車18 小時、24 小時,第一時間返回公司坐鎮指揮,因為公司在重災區黃石;
抗疫不忘扶貧,自春節以來,銅陵有色扶貧工作隊就和江河村村委一起戰斗,宣傳、摸排、核實登記、免費發放口罩消毒物資、24 小時值守、巡邏、特別關心困難家庭……為處于安徽省疫情最前沿的江河村筑起一道堅強的疫情防控阻擊網;
接到“希望提供PCB 棒料,用于協助生產抗疫期間的人體測溫儀”的求助信息后,中鎢高新該生產線報名加班的職工絡繹不絕,“技術過硬”“有車方便”都成為大家“請戰”的理由。
……
是的,這個世界不存在什么超級英雄,不過是閃著亮光的普通人,甚至是沒有一一統計名字的普通人。正如魯迅所說:“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善良是我們最需要的一縷光。
正義是我們最需要的一縷光。
愛是我們最需要的一縷光。
如果你曾奮力點亮自己,那么,你就是那縷光。
向所有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和工作人員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向所有堅持在生產一線、工作一線的有色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一切終將暗淡,只有你,才是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