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憲 郭冰潔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陜西·西安 710126)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對于引導青年學生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F代書院作為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基地,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培育有德行、負責任的合格公民,是書院的重要使命。因此,書院制背景下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傳統文化意識,從而提升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全人教育的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很強的導向性,充分運用好傳統文化資源對于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現今無論是在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還是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對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運用普遍存在不足的問題。
(1)大學生運用優秀傳統文化的效果不佳。目前,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也不盡如人意,一部分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認識,他們平時接觸網絡小說、動漫、游戲、視頻等比較多,而閱讀文史哲類書籍、中華傳統人文經典比較少,主動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的營養更少。同時,隨著一些西方文化思潮不斷泛濫和多元文化價值觀的相繼涌入,部分大學生掌握、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意識不強,缺乏對民族文化的敬畏感和對民族文化知之甚少的危機感。
(2)高校對傳統文化資源運用缺乏實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既學到內涵、又可以身體力行,最終達到“知行合一”。當前一些高校在運用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理論與實踐的聯系不夠緊密,在利用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過多的“說教”讓學生難以忍受,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實踐性,學生不能將理論轉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導致很多大學生“嘴上說文化、行動拒文化”。
書院以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為導向,倡導通識教育,著力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理念,以期培養國家和社會所期望的綜合性人才。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文化在教育引導和塑造人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傳統文化作為支撐,傳承先人道德規范,使學生養成為善的意識,培養健全人格,對于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價值。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的價值追求,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碑斀袷澜缯洑v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家面臨著嚴峻挑戰和復雜多樣的問題,多元社會思潮、價值觀念相互碰撞,沖擊影響著當代學生的價值觀念。面對目前社會紛繁復雜的各種思潮,以及存在的一些道德滑坡現象,需要引入傳統文化教育,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規范作用和引導功能,強化學生的理想信念和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將傳統文化根植于學生的血脈之中,使學生從熱愛家庭、學校到熱愛社會、祖國,從關愛家人、朋友到關注民生、熱愛人民,從細微之處做起,逐漸樹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遠大理想。
(1)培養學生勤勞節儉的品格。以傳統文化中勤儉的思想為行為準則,引導學生認真對待生活,并學會用點滴付出創造自我價值,對促進學生養成勤勞奮進、吃苦耐勞、自立自強的品格具有較強的推動作用;學生會懂得尊重同伴、尊重自然,無論是對自然賦予的天然資源或是他人辛勤收獲的勞動成果,皆會意識到其來之不易,從而產生珍惜和愛護的情緒,養成節儉的良好習慣。
(2)培養學生謙遜沉穩的品格。傳統文化要求人們對于他人要持謙恭、禮讓的態度,古往今來受人尊敬的名士、大家,待人接物皆彬彬有禮,受傳統文化思想的熏陶,可幫助學生戒驕戒躁,以誠懇、虔敬之心對待他人,善于學習他人長處,及時彌補自身不足,養成處變不驚、沉穩踏實的處事習慣,成為有涵養、有禮貌、受他人尊重的人。
(3)培養學生樂觀豁達的品格。從儒家“仁者愛人”到墨家“兼相愛”,傳統文化一直要求人們常存仁愛包容之心,以寬和溫文的態度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對學生而言,以此作為自身行為準則,不斤斤計較、睚眥必報,對學生養成寬廣胸襟、寬宏氣量以及遠大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4)培養學生開拓創新的精神。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人以追求幸福生活、構建和諧關系、推動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為目標,由此喚起人們好學、求知、善思的精神,從而不斷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創造新價值。
(1)幫助學生建立和睦溫馨的家庭關系。傳統文化吸收了儒家仁愛的思想,強調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諧家庭關系,有助于促進家庭的穩定和睦。教育學生向善行善,幫助學生找準在家庭中的定位并承擔起相應義務,理解尊重父母,克制不良情緒,關愛體貼家人,對學生建立起和睦溫馨的家庭關系具有重要的價值。
(2)幫助學生建立友愛和諧的社會關系。將傳統文化納入教育之中,要求學生發揚傳統美德,以傳統友善觀念對待他人,以仁愛寬容之心處理問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可有效減少學生同他人交往時產生的摩擦,平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好、更容易地融入社會。
將傳統文化融入書院教育,就要使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傳統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形。要充分發揮書院的引導作用,使學生樹立美德意識,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投身于弘揚傳統文化實踐中,成為真正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學生。具體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培養學生。
(1)明確教育重點,培養學生弘揚傳統文化意識。將傳統文化融入書院的工作之中,明確教育重點,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將弘揚傳統文化意識意植根于自己的思想意識之中,從而指導學生立行優秀傳統文化,達到理想的德育效果。這一方面可以從引導學生樹立感恩意識、引導學生養成關愛意識、引導學生形成寬容謙讓意識三個具體方面著手,使學生向傳統文化的方向靠攏。
(2)搭建實踐平臺,培養學生弘揚傳統文化習慣。將傳統文化教育落在實處,除了將弘揚傳統文化意識植根于學生的思想中之外,還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搭建起實踐的平臺,讓學生主動行動,從力所能及的行為入手,養成弘揚傳統文化的習慣,不斷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識,投身于更多、更廣的志愿活動、慈善活動中,真正做到將傳統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形。通過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活動、融入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逐漸養成弘揚傳統文化的習慣。
(3)營造濃厚文化氛圍,筑牢傳統文化思想根基。將傳統文化融入書院德育工作,充分發揮教師、學生雙主體的作用,主動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對于筑牢學生傳統文化思想根基、引導學生養成積極友善的行為習慣具有促進作用。具體可以通過發揮教師榜樣作用,讓教師身體力行為學生樹立榜樣,并為學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實踐平臺,帶動學生投入到實踐當中,營造積極文化氛圍;通過發揮學生互助作用,建立和諧、穩定學生關系,密切學生間的溝通互動,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鼓勵學生在關注個人發展的同時,帶動身邊同學共同發展。
(4)構建科學評價體系,形成引領傳統文化長效機制。行之有效的評價機制可對學生的思想實踐形成激勵和約束功能,因此,提供合理的評價機制對于書院傳統文化教育至關重要,有助于端正學生思想態度,引導學生養成事事向善的習慣,將傳統文化美德完全融入自己的血肉之中,而非流于形式。因此,對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需要一個具有公允客觀且需要有長效保障的評價機制和褒獎激勵機制,以產生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作用。
總而言之,傳統文化包含了包容、寬和、仁愛、謙遜、明禮、樂助、舍得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更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理論來源?,F代書院繼承了古代書院的文化精神,目前作為大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基地,旨在培養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優良道德品質的綜合人才,更需要將傳統文化引入日常教育之中,不斷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