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華
(聊城市河道工程管理處,山東 聊城 252000)
聊城市地處魯西平原,毗鄰河南、河北,總面積8715km2,轄8個縣(市、區)和3個市屬開發區,總人口600多萬人。
聊城市境內有徒駭河、馬頰河、京杭大運河及流域面積大于10km2的支流有200條,水庫、閘壩、泵站等水利工程共2000余處,邊境河道有黃河、金堤河、漳衛河。處于暖溫帶季風氣候區,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全年降水量約為560mm。特別是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多變,極端災害天氣頻發,受厄爾尼諾事件持續影響,區域性水旱災害的突發性、反常性和不確定性尤為突出。因此,抓好防汛減災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徒駭河、馬頰河現有攔河閘(壩)21座,其中的9座與冠縣7條主干渠部分排澇閘、節制閘均建設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普遍存在啟閉設備老化、閘門關閉不嚴等問題,影響攔洪蓄水能力。莘縣流域面積大于30km2的排水支溝有17條,這些河槽60%以上平均淤高在1m左右,行洪排澇能力降低。其它縣市區河道也普遍存在河段嚴重淤積,涵閘病險老化問題。
基層村鎮的防汛隊伍弱化,強壯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留守人員多為老人婦女和兒童,防汛隊伍面臨組織難、培訓難、調動難的問題。
徒駭河、馬頰河現有儲備防洪物資數量與定額量相差甚遠,部分地方防汛所需的各類物資存儲在農村農戶和商家店鋪,儲備地點分散,物資質量良莠不齊。部分縣市防汛部門沒有挖掘機、鏟車等大型機械,需要面向社會臨時租賃。
聊城市城區大部分排水管網仍為雨污混排模式,無法實現雨水就近排放;城區部分主干道、低洼路段、小街巷排水管網不完善或管徑偏小;城區內建筑工地較多,有些工地施工不按規定設置排水沉淀井或沉淀池,直接向附近管網內抽排地下水,排水管網被板沙堵塞,嚴重影響了汛期管網泄洪能力。
全面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防汛抗旱責任制,明確責任人員,做到重點地段、重要工程、關鍵環節、重點部位全覆蓋。加強防汛工作的組織宣傳,增強干部群眾防汛意識,提高群眾防汛避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汛前組織對險工險段、農田溝渠、河流涵閘等進行全面排查,建立隱患臺賬,明確修復維護責任單位人員。加強水利、氣象、河務等部門的信息協同,提供準確可靠的天氣汛情預測,為防汛工作提供依據。
按照全省災后重點防洪減災項目建設要求,加快推進徒駭河馬頰河防洪治理工程二期建設,確保李奇莊攔河閘加固工程和215座排水涵閘、61座橋梁在2020年主汛期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對河域內的阻水障礙物進行全面清理,疏浚重點排澇渠道和支溝支渠,確保汛前全面清除渠道障礙,改善提升末級渠系輸水條件,解決好“最后一公里”問題。
按照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市、縣各級要積極籌措資金,備足備齊防汛器材設備等物資,以滿足防汛、抗洪物資所需;定期對防汛物資進行檢測、核對、維護和保養,做到定點存放、專人保管、帳卡物一致。針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并跟蹤督導、限時改進,確保防汛物資狀態良好;對單位、集體和群眾的號料,分類登記造冊,確定收集人、負責人,落實運輸地點、數量和運輸措施,保證險情發生時運送及時、到位。
提高縣、鄉防汛抗旱信息化裝備水平、預警預報和搶險保障能力,強化應急救援裝備配置、工程調度和應急搶險能力。建議將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和村居青壯年及時納入防汛力量,積極組織防汛搶險培訓與演練,提高實戰能力。充分發揮專業搶險隊作用,由省市縣應急管理部門牽頭組建搶險隊,出臺制度措施予以保障。
加快推進城區排水管網雨污水分流改造,力爭到2022年基本實現雨污分流,建成完善的城市排雨防澇體系。全面疏通掏挖城區內排水管網、檢查井、雨水井,確保汛期排水管網排水暢通。強化汛期城區防汛值守點24h值守,加強部門溝通協作配合,對防汛重點設施實時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