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方杰,于鳳鳴,常雅雯
(1.莒縣水利局,山東 莒縣 276500;2.山東省水利科學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014)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保障水安全必須要充分利用水權水價水市場來優化配置水資源。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要資源高效利用,健全水權分配制度?!笆糯蟆碧岢觥皥猿秩伺c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的新要求。國家一系列政策措施體現了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的迫切性,而建設水權水市場是水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內容,因此,根據國家水權管理制度改革精神,山東省水利廳印發了《山東省水利廳關于加快水權水市場建設的意見》(魯水資字〔2017〕13號)等文件,莒縣作為日照市水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建設水權水市場對解決莒縣水資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作用。
莒縣屬嚴重缺水地區,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56563萬m3,人均水資源占有量505m3,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4。近年來,莒縣平均供水量低于多年平均水資源可利用量,同時,隨著人口的增加,分配的區域用水總量尚未明顯增加。目前,受部分供水工程老化、失修嚴重等因素影響,全縣用水水平不高,還存在水資源浪費問題。其中,部分水庫灌區農田灌溉工程配套較差、老化失修,灌水技術落后,輸水渠道防滲效果較差或防滲措施不到位;部分高耗水工業生產工藝相對落后,低產出、高耗水的工業企業仍然存在,節水潛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居民節水意識還不強,跑、冒、滴、漏仍然較為嚴重。
莒縣水資源的供需矛盾突出,水資源開發利用形式嚴峻。水管理體制尚未完全理順,缺乏市場調節機制。尚未形成協調統一的水資源管理體制,水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統一規劃和聯合優化調度仍顯不足,市場調節機制缺失,由此造成了城鄉之間、工農業之間、部門之間的用水矛盾。
中央提出建立健全水權水市場,很好地發揮其作用,是深化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務,也是合理、高效配置水資源的必然要求,更是解決產業和項目準入、增強經濟活力、優化經濟結構和用水的有效途徑。
一是水權水市場建設是加強全社會共同節水的必然要求。莒縣農業用水占到全縣總用水量的70%以上,跑冒滴漏、大水漫灌、粗放利用等用水問題較為突出,全縣尚未真正構建節水型消費模式和生產方式,城鄉之間、工農之間爭水矛盾突出,農業用水和生態環境用水緊缺,犧牲農業保工業,犧牲生態保生產已成為突出存在的問題。為此,全國正加緊建立起倒逼機制,逐步通過節水來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莒縣也不例外。水權水市場建設,明確各用水主體的權益,多用多交費,少用可轉讓獲益,用市場手段調節用水關系,可充分激發社會節水主動性,是促進節水的必然選擇。
二是水權水市場建設是加快市場經濟發展改革的必然要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實現不僅包含工程和技術措施,水價杠桿調節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可減少水資源浪費現象,同時制約了用水的不合理性,促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因此,從水管理體制、機制進行改革,調整用水結構和用水關系,構建人與水和諧、社會經濟建設與水和諧、發展與水和諧的涉水關系,以水權管理制度和水權市場保障良性運行的取水、用水、節水和保水系統,是當前市場經濟發展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是水權水市場建設是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水權制度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水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途徑,是現代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對水權水市場的建設十分重視,明確提出盡快建設水權交易市場、加快建立水權制度。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水資源短缺現象日益嚴重,合理配置水資源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水權分配應落實區域、水源、行業水權。結合莒縣實際,確定縣域可分配水量??h域可分配水量即本行政區不同水源用水總量控制指標,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等。再生水、雨洪水等非常規水源雖不占用區域用水總量控制指標,暫不納入本次水權初始分配范圍內。根據轄區內用水總量控制指標、不同行業用水定額以及工程供水條件,開展區域水權分配、行業水權分配和重點蓄水工程水權分配與確權登記。
總體思路:首先根據《山東省區域用水總量行業分配方案》,結合莒縣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進行縣域用水行業水權分配,依據當地水源配置原則和用水實際,明確行業分配水源方案;其次,在縣域行業水權分配結果的基礎上,采用定量—定比分配法進行鎮域行業水權分配;最后,在區域不同行業水權分配成果基礎上,并結合用水定額進行用水需求核定,確定初始水權確權登記方案。
積極開展水源地保護區劃分,統籌考慮用水需求、區域發展、生態保護、上下游關系等,統一建立生態補償制度,合理確定生態補償范圍,統籌安排生態補償專項資金,完善機制保障措施,實現生態補償的制度化、規范化。生態補償專項資金可依托市、縣兩級財政從水資源費、污水排污費及污水處理費等中統籌調劑,用于水源保護區相關設施建設或經濟補貼、補助。補償基金的使用接受縣水利局的監督,用于生態補償。補償方式根據莒縣實際情況確定,包括實物補償、經濟補貼、基礎設施建設等。每年年初根據上一年度補償基金存量情況,并針對生態保護需求制定當年的補償方案,報請縣水利局批準,獲批后實施。
依據莒縣水權分配方案,對于縣域內新增用戶或現有用戶新增取水需求,依據法定條件、法定程序向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其許可獲得取水許可證后再給予確認,由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向獲得批準的用戶頒發水權證,并進行登記管理,建立水權確權登記制度。水權證上將載明用水戶名稱、取水量、供水保證率、用途等信息。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每3年一次,對各用戶水權進行一次核查,對實際用水與批準方案不符的,可采取整改、壓減水權量、收回水權等措施,完善水權分配和確權監管機制。
依據水資源規劃、水功能區劃等相關規劃和政策,區分農業、工業、服務業、生活、生態等用水類型,嚴格實行水資源用途管制,重點對水權分配確定、水權分配方式以及水權確權登記等實施水權進行監督管理。堅持放管并重,實行寬進嚴管,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平等保護用水主體合法權益,促進水權交易,交易雙方應當建設并完善計量監測設施,將水權交易實施后水資源水環境變化情況及時報送有關水行政主管部門。強化對市場準入、交易價格、交易用途的監管,建立水權利益訴求、糾紛調處和損害賠償機制,維護水權水市場良好秩序。適時組織開展水權交易實施后評估,通過公眾網站等依法公開水權交易的有關情況,積極做好水權糾紛的調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