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飛 ,徐錫愷 ,張作兵
(1.五蓮縣龍潭溝水庫管理中心,山東 五蓮 262300;2.五蓮縣小王疃水庫管理中心,山東 五蓮 262300;3.五蓮縣石畝子水庫管理中心,山東 五蓮 262300)
五蓮縣總面積1497km2,境內現有水庫塘壩1125座,總蓄水能力1.6億m3。境內有沭河水系、濰河水系、付疃河水系和潮白河水系,共有河流64條,其中長度10km且流域面積20km2以上河流10條。自2017年實施河(湖)長制以來,按照省、市統一要求,五蓮縣全縣上下落實各自職責,加強協調聯動,重點開展河(湖)“清四亂”、河(湖)清違清障等專項治理工作。通過一系列有效的工作,河(湖)水質逐漸向好,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管護成效明顯。。
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文件要求,堅持高位推動,狠抓責任落實。縣委、縣政府先后印發了《五蓮縣全面實行河長制實施方案》《五蓮縣在湖泊實行湖長制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嚴格按照省、市提出的“四個到位”和“三個見”的工作要求,縣委和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總河(湖)長,縣委副書記、分管副縣長分別擔任副總河長。鄉、村兩級也全部參照縣級建立了統一的河(湖)長管理體系,明確各級河長522名,其中縣級河長18人、鎮級河長106人、村級河長400人;落實各級湖長351名,其中縣級湖長13名、鎮級湖長161名、村級湖長179名。2020年以來,全縣各級河(湖)長累計巡河巡湖達11.6萬次。同時還成立了以水利局主要負責同志為主任的縣級河長制辦公室,并落實了工作人員、辦公場所及運行經費;建立了市、縣、鄉河(湖)長工作評估辦法、河湖管理員管理辦法、河(湖)長制重點工作通報制度、河(湖)長制群眾監督舉報獎勵辦法等6項長效工作機制。
全面梳理了河(湖)基礎信息臺賬,全縣共埋設河長公示牌113塊,湖長公示牌179塊;完成了25條重要河流(段)的確權劃界工作,完成“一河一策”“一湖一策”的編制工作;依托全市河(湖)長制網絡系統開展管護工作。縣河長辦在工作中發揮職能優勢,協同各部門共防共治,在2019年全省清違清障工作中短時間內清理各項違建167處,圓滿完成上級交辦的工作任務。
近兩年,省級河長多次到五蓮縣巡河巡湖,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按期巡河巡湖,河管員每天巡河,解決省河長辦、市政服務熱線和縣群眾服務中心來電轉辦單多起。全縣上下齊抓共管,河湖管護效果明顯,“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生態河(湖)正逐步實現。
自河(湖)長制工作開展以來僅有兩年多的時間,各級各部門對河(湖)長制工作的認識和宣傳還不到位。有時認為河湖長制工作是水利部門的事,遇事推諉,工作不主動,慢作為甚至不作為。政策落地較困難,“上熱下冷、層層遞減”現象較為普遍,鄉村怕撿“包袱”,干部有厭煩心理,群眾參與度不高,河(湖)管護體制還沒有真正理順。
調研發現,雖然在縣域內主要河(湖)都設立了公示牌,但管護標準較低,信息更新不及時,不能直接受理群眾反映的問題,且公示牌更新不及時、重建輕管、損毀嚴重。有些資金沒有做到專款專用。對鄉鎮一級河(湖)長開展業務學習培訓不夠,巡河(湖)發現問題敏銳性不強、處置不到位。有的河管員年齡較大,不能使用智能手機,巡河效果不理想。縣鄉河長辦工作人員普遍較少,專職人員少,兼職人員多,一定程度也影響了河(湖)長制工作的開展。
前期清違清障工作中對非法采砂廠全部進行了清理,大規模采砂已經杜絕,但還存在零散的盜采現象。省河長制辦公室通過衛星遙感云圖等一系列手段進行日常監管,不定期的向各地反饋疑似違建問題。從目前反饋的情況來看,涉河涉湖違建問題還比較多,排查整改的力度還不夠。
一是2019年日照市的《日照市縣鄉河湖長工作評估辦法(試行)》等六項工作機制剛剛印發,還沒有全面鋪開;目前縣對鄉鎮的考核也重在清違清障等緊急任務,日常工作涉及考核較少。二是全縣面上教育培訓普遍缺失。最新的政策文件了解的少,甚至基本的河(湖)管理知識都不了解,造成工作被動,前瞻性更無從談起。三是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尤其墻夼水庫周邊涉及村莊多,人員范圍廣,至今沒有確權劃界,歷史矛盾突出。四是資金保障有待完善。河(湖)管護資金分散在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等領域,專項用在河(湖)建設管護方面的資金較少,基層尤其缺乏。調研座談時,基層干部普遍強烈要求專款專用,優先解決村級河(湖)管護人員的待遇問題。
1)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領會實施河(湖)長制的重要意義。全面實施河(湖)長制是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要求,是貫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協同發展理念的體現。全縣要進一步提高思想站位,加強組織協調,各部門形成合力,以“功成不必在我”和“釘釘子”的精神做好河(湖)長制工作。要加大宣傳引導,特別是要調動基層群眾的積極性,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愛河(湖)、保護河(湖)的良好氛圍。
2)進一步細化分工,扎牢河(湖)長制工作基礎。2019年,總結河(湖)清違清障的相關經驗,制定了《關于鞏固河湖清違成果建立長效管控機制六項規定》夯實清違清障成果,明確各級河(湖)長及各相關單位的責任。各級河(湖)長要嚴格按照上級要求和工作部署,切實把責任落到實處,否則再好再多的制度規定也是空談。縣水利局要進一步細化考核細則,以考核壓實責任,推動落實。
3)堅持問題導向,重點化解河(湖)管護突出問題。2019年實施的河(湖)“清四亂”,河(湖)清違清障等專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效果。在開展河(湖)清違清障“回頭看”工作中,要求對前期發現的問題全面梳理,并對設有河(湖)長的所有河(湖)全面排查,工作量大,時間緊、任務重。省水利廳在2019年還專門印發了《山東省河湖管理規定(試行)》的通知,這也表明了現在乃至今后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涉河(湖)清違清障等工作依然是要著力解決的問題。因此,務必放棄“拖、等、靠”思想,積極面對問題,認真做好河(湖)管理工作。
4)完善相關制度,不斷創新河(湖)管護長效機制。各級河(湖)長要堅持定期巡查,隨時解決日常問題,及時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建立多部門河(湖)管護聯動機制,探索組建綜合管護執法隊伍。要進一步協調建立生態補償制度,研究增設專項資金;進一步完善相關督導、考核、獎懲制度,以制度推動責任落實。推進全縣河(湖)長制工作邁向更高水平。
總之,在全縣實施河(湖)長制,構建職責清晰、協調統一、管護有序的河(湖)監管機制,系統推進河(湖)管護與生態文明建設,有利于營造整潔有序、生態優美的水環境,促進五蓮縣生態文明建設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