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玉宏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必須堅持規劃先行、堅持群眾主體、堅持因地制宜、堅持各美其美、堅持久久為功。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讓鄉村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既是時代呼喚,也是人民的期盼。
要注重堅持規劃先行。美麗鄉村建設必須堅持規劃先行。要從農民群眾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現實的環境整治和村莊道路等基礎配套設施入手。要厘清美麗鄉村建設重點干哪些事、怎么干,先后順序、主次關系等,結合各村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產業發展、村民實際需要,實施差異化引導,個性化塑造,按照“先規劃、后建設,不規劃、不建設”的原則精心設計。規劃的適用性要充分征求群眾意見,站在群眾的角度來規劃產業方向、服務功能定位,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營造田園風光與鄉土風情。
要注重堅持群眾主體。群眾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主人翁。要建立起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廣泛參與的建設體系,吸收民間資本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鼓勵廣大農民自愿投資投工投勞,尊重農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首創精神,引導廣大農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成為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主體和生力軍。通過召開村民動員大會、土專家商討會、現場觀摩會以及開展“清潔家庭”“最美庭院”評選等活動,引導群眾家園群眾建、群眾管。讓美麗鄉村規劃設計、破舊房屋拆除復綠、衛生巡查保潔、實施禽畜圈養等大小事項都擺上桌面,讓大多數村民說了算,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話事人。
要注重堅持因地制宜。美麗鄉村建設必須堅持因地制宜,避免大抄大搬。要針對當地發展基礎、人口規模、資源稟賦、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因村施策、一村一策。在規劃設計、民居建設、景觀打造上注重挖掘自身特色,讓每個村莊都既凈且美、見文見魂;要突出本地特色,“量體裁衣”,不能千村一面、生搬硬套,更不能貪大求洋;要用好自然生態、田園景觀、農林牧漁等資源,著力打造農家特色餐飲美食、鄉村瀏覽參觀、農耕文化體驗、鄉村休閑娛樂、農業科普教育等特色村莊,充分展示美麗鄉村魅力。
要注重堅持各美其美。美麗鄉村建設必須堅持各美其美這個要訣。不能只靠“圖房子繪外墻”裝“面子”,更要有文化內涵和特色做“里子”,“內外兼修”才能讓鄉村風景美、風尚優、文化濃。要始終將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貫穿于美麗鄉村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把群眾滿不滿意、認可不認可作為評價“美不美”的唯一標準,讓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廣大群眾。村莊的非機動車道,可以采用磚塊、鵝卵石、瓦片等鄉土建材;圍欄可以采用木(仿木)、竹篾、磚石等當地材料搭建,通透簡潔,富有“鄉村味道”;綠化植物可以采用鄉土植物,用“村花鄉草”裝點,打造原汁原味的鄉村風景。
要注重堅持久久為功。美麗鄉村建設必須堅持“量力而行、梯次推進”這個原則。統籌考慮村莊產業發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務、土地利用等因素,突出重點、聚焦痛點,管長遠打基礎;要充分利用和發揮現有設施功能,依據實際需要建設,避免急功近利、盲目建設。量力而行就是科學設置游園、公園、公廁、體育器材等設施,科學謀劃水改、廁改、污水管道鋪設、四好公路建設等項目,針對各村的基礎和差異,分類分層次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要堅持美麗鄉村建設永遠在路上,不斷創新理念、方法、措施,把美麗鄉村建設與產業振興、農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緊密結合起來,打造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的新農村。
(作者系襄陽市襄城區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