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恒
今年以來,黃梅鎮委推動治理觸角向小區延伸,構建起小區黨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小區居民“四方聯動”、多元共治新格局,有效解決了過去“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治理難題,實現小區治理從“群龍無首”向“核心引領”轉變,從“各唱各調”到“同頻共振”轉變,進一步提高了小區治理的精準化、精細化水平,居民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明顯提升。
整合資源配置,夯實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基礎。統籌社會資源。小區是基層治理的“最后一百米”。疫情發生后,黃梅鎮委第一時間整合各方資源,推動黨員下沉,強化志愿服務,夯實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基礎。4800余名在職黨員、2000余名志愿者投身小區封控、卡口值守、物資配送、環境消殺、健康排查一線,守住群防群控、聯防聯控的關鍵防線。強化陣地保障。針對小區黨支部無辦公用房的難點問題,通過協調開發商提供辦公場所,或與物業公司“合署辦公”等方式,解決了50余個小區功能型黨支部辦公場所問題。用好小區黨支部獎補資金,打造黨群活動、為民服務和協商議事融合的小區示范黨支部39個,以點帶面,全面加強陣地建設。共建和諧家園。黨支部在化解矛盾糾紛、美化環境等方面主動作為,居民反響較好。7月份以來,縣直單位發動黨員近萬人次,配合社區、小區全力做好清垃圾、清廣告等工作,掀起了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熱潮。
聚焦共治共建,健全小區“四位一體”治理體系。強化黨組織領導作用,全面推動把黨組織建在小區、把黨小組建在樓棟、把黨員中心戶亮在單元,全面推行小區黨組織、業委會“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把符合條件的小區黨組織班子成員依法推選進業主委員會,全鎮業委會成員中黨員比例過50%的小區占80%以上。強化業委會自治作用,推動62個符合條件的三無小區成立業委會,對13個長期履職不到位、居民意見強烈的業委會及時進行改組換屆。強化物業企業服務作用,探索建立物業服務行業黨委和物業服務管理委員會,組建物業企業黨組織,把小區黨組織、業委會對物業服務質量的評定結果與物業服務企業信用評級、行業評比相掛鉤。強化居民主體作用,發揮黨員在小區治理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完善志愿服務機制,積極支持藍天救援隊、愛心協會、大學生聯合會等社會組織進社區、進小區,弘揚奉獻、友愛、互助的志愿服務精神。
提升治理效能,完善小區“三方聯動”長效機制。全面落實“聯席議事”機制,制定議事規則和工作流程,對涉及小區公益事業、公共設施建設等重大事項共同商議。如夢想城小區黨支部牽頭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共同組織開展“爭做文明業主·拒絕高空拋物”行動,3000余名小區居民集中簽字承諾,帶動50余家小區跟進參與,有效解決高空拋物問題。全面做實“吹哨報到”機制,完善“雙報到”工作細則,制定小區“吹哨清單”,抓實“亮相”“發聲”“管事”。如西河橋社區投資180萬元,開發“智慧社區”APP平臺,創新“居民點單、社區派單、黨員接單”服務模式,實行黨員服務“積分管理”,有效提高黨員參與小區治理積極性。全面夯實“志愿服務”機制,統籌縣直單位、在職黨員干部力量,發揮專業優勢,帶頭參與政策宣傳、環境整治等志愿服務,鼓勵更多黨員志愿者與居民加入到小區治理中來,使小區成為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作者單位:黃梅縣黃梅鎮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