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采訪過很多社區書記,相比大多數書記的潑辣干練,熊學敏算是我見過最溫柔的一位。她個子不高,疫情期間喊啞了的嗓子,到現在都沒恢復。但即使是沙啞的嗓音,熊學敏說話依然和風細雨,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
很多人說起她都感嘆:“沒想到,那么小的個子能有這么大的能量。”
從來到社區、扎根社區,到家庭遭遇意外、疫情期間挺身而出,熊學敏在一次次的抉擇中,從當初那個不諳世事的小姑娘,成長為可以為社區幾千居民遮風擋雨的“小巷總理”。
幾天的采訪,我們聽到了太多關于熊學敏的故事。
雨雪交加中,她為疫情防控搭建帳篷手凍得通紅卻渾然不知;炎炎烈日下,她為清除墻面污漬一曬就是汗如雨下;老人不會使用手機,她細心地一點一滴講解;有矯正人員回到社區,她也悉心地送去關照與溫暖……
丈夫說:“你就是傻,明知有危險還往前沖!”
女兒說:“媽媽真笨,把自己家的菜都送給別人吃!”
同事說:“別看她個子小,其實內心有大愛,我們都愿意跟著她干!”
領導說:“別看她平時像個‘賢妻良母,工作起來可是有‘大將風度!”
居民說:“她就是我的女兒,我就要在社區養老,哪兒都不去!”
其實,熊學敏一點兒都不傻,她心里都明白。
她知道,自己去人民大會堂領獎,丈夫偷偷興奮了幾夜都睡不著。
她知道,女兒在學校,說起自己的媽媽都無比自豪,畢業了就主動來社區幫忙。
她知道,她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各級榮譽是組織的肯定,居民們對她的信任是最難得、最珍貴的回報。
熊學敏更知道自己的使命與方向,她說:“我只是萬千分之一個‘舍小家、顧大家、始終守護群眾生命安全的社區工作者,我只是履行了一名共產黨員扎根基層、與群眾風雨同舟的責任與擔當。我想一直守在社區,退休了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