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原副院長張家慧一案判決公布,自2006年以來,張家慧利用職務便利,非法收受37名行賄者財物共計4375萬元人民幣。在這一長串行賄人名單中,有近一半人是律師。一時間,律師與法官之間的利益輸送問題引發(fā)關注。但此案中,與張家慧有利益勾聯(lián)的,遠遠不只是律師,還有法官和公職人員。
如果法官與律師等特定人群的關系不能得到妥善處理,不僅不利于法律共同體的生長與發(fā)展,也將阻礙法治中國的建設。
司法掮客利益鏈
據(jù)業(yè)內人士透露,在多數(shù)的法官受賄案中都少不了司法掮客的身影。“司法掮客”是將黑手伸向政法機關,為他人辦事、從中撈取錢財或謀取利益的特定人群。司法掮客的生意遍布司法系統(tǒng)的眾多環(huán)節(jié),承攬不同的“法律項目”。
在張家慧案中,不少司法人員親友充當了司法掮客,比如其外甥劉磊、前夫劉遠生。2017年至2018年,作為海南唐海律師事務所隱名合伙人,張阜給張家慧外甥劉磊送去了595萬元的好處費,請托張家慧為其律所代理的案件提供幫助;2018年,律師吳鎮(zhèn)請求同學李燕,通過劉遠生請托張家慧,為其代理的案件提供幫助。
除了其親友外,與張家慧“說得上話”的律師也在充當司法掮客。在向張家慧行賄的18名律師中,有不少人是“紅頂律師”,在海南省司法界分量不輕。
向張家慧行賄245萬元的涂顯亞,本就是法官出身,后擔任海南方圓律師事務所合伙律師、主任,同時還是海南律師協(xié)會副會長。為了其所在律師事務所代理的案件能得到張家慧的關照,涂顯亞于2013年至2019年每年春節(jié)期間,都會到張家慧家中為其送上20萬元。
“正是因為這些律師在當?shù)睾蘸沼忻踔劣行┻€擔任過當?shù)胤ü伲ㄔ合到y(tǒng)非常熟悉,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雙方形成了比較牢固的利益網(wǎng)絡,才敢這樣明目張膽地送錢。”執(zhí)業(yè)律師徐強告訴記者。
“現(xiàn)在很少有律師公然送錢,也很少有法官敢明目張膽地收錢,都是通過掮客進行利益輸送。”徐強透露,當前,律師與法官形成的特殊利益關系隱蔽性更強。在一些爭議性較大、法官自由裁量權較高的案件中,如果當事人有迫切的需要,律師也會適當?shù)貫槠渫扑]一些“中間人”。
曾在某市中院工作過的李雪向記者回憶,幾年前,她所在的法院發(fā)生過一起女書記員貪腐事件。“她在書記員的崗位干了近10年,被查時收受了60多萬元的好處費。”
有分析指出,這種來自法院內部的隱患除了一些業(yè)務庭室的違法法官、書記員外,還包括非審部門的干警,甚至法院領導的司機。這類違法人員大多是在法官自由裁量權內或定性有分歧時,才利用其“人情”或“關系”使法官在裁斷時有所偏袒。這并非訴訟當事人、代理人和法官之間直接進行的權錢交易行為。
“有時,司法掮客會打著司法人員的名號向當事人要錢,但事后未必真的會賄賂辦案人員,而是把錢裝進自己的腰包。”有業(yè)內人士稱,“一些司法掮客收費從幾十萬到數(shù)百萬元不等,關系吹上天,最后騙得當事人血本無歸。”
“其實,有的當事人認為靠司法掮客就能打贏官司,這種觀點是錯的。”在徐強看來,只靠關系取勝的律師并不能獲得長遠的發(fā)展,也會受到同行的鄙視。一旦關系“倒”了,反倒給當事人和律所造成行賄的刑事法律風險。涉及的案件即使勝訴也會被“推翻”重審。
律師與法官在“喊冤”?
在一些司法腐敗案件中,甚至有律師直言,行賄并非自愿。
曾任寶雞市金臺區(qū)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第一庭庭長的姚鐵山曾以購房缺少資金為由,向其主辦案件的代理律師劉某以借款為名索要5萬元。
“姚鐵山是以借錢的名義跟我要的,考慮開展業(yè)務和礙于面子的關系,我還有代理的案件由姚鐵山主辦,不能跟他把關系鬧僵,雖然心里不愿意也沒有辦法。”該律師曾表示。
盡管一些律師口中的索賄更像是一種說辭和責任推卸,不過從兩者的收入情況來看,律師的收入要遠高于法官。在這種情況下,法官為了獲得經(jīng)濟利益濫用司法裁判權,律師為了維護當事人利益和辯護上的優(yōu)勢,尋求資源行賄法官。兩者很容易形成共謀。
“一些社會風氣也為法官索賄提供了土壤。”在采訪中,一名律師表示,“許多當事人找律師,不問水平問關系,其實律師也不愿意看到這種情況。”
對此,華東政法大學刑法學何萍教授認為,司法掮客現(xiàn)象與司法腐敗問題好比“蛋生雞還是雞生蛋”的問題,現(xiàn)實中兩者互為因果,損害的是全社會對于公平正義的信仰。
(應受訪者要求,部分人名為化名)(據(jù)上觀新聞、微信公眾號“官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