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翔

武陵源是世界級的風景名勝區,自1989年建區以來,武陵源旅游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旅游經濟又是一個同業競爭壓力大和外界因素影響大的行業。基于此,本文首先論述了武陵源大力發展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的重要性,同時又分析了武陵源大力發展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的有利因素和困難,最后針對如何發展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提出了自己的對策與建議。
加快建設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是現代旅游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閑暇時間的增多,消費觀念的轉變,旅游已經變成了人們的剛性需要,旅游已經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國內旅游人數60.0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8.4%;出入境旅游總人數3.0億人次,同比增長3.1%;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6.63萬億元,同比增長11%。現在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市場。面對如此大的國際國內旅游消費市場,作為以旅游立區、旅游興區的武陵源,更要抓住機遇,主動出擊,提前預判旅游業發展趨勢。
在大眾旅游時代已經來臨的同時,旅游消費品質化時代也已經到來,休閑度假旅游產品逐漸成為時尚,越來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睞。特別是旅游需求的品質化和中高端化趨勢日益明顯,游客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個性化、特色化旅游產品和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適應旅游業發展的迫切需要,把武陵源打造成為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就成了武陵源旅游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加快建設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是提升旅游核心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武陵源與黃山、桂林相比,雖同屬于山岳型自然景觀,但武陵源區位劣勢明顯,客源市場競爭壓力更大。那么武陵源要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發展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就成為重要路徑。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是適應國際度假旅游需求、以接待海內外旅游者為主的綜合性旅游區。因此它的客源層次更高、消費能力更強、市場影響力更大、旅游活動范圍更廣,因此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的建設可以大大豐富旅游產品,提高旅游服務品質,提升旅游核心競爭力。
加快建設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是實現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選擇。
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的建設不僅需要有優美的自然環境,而且要有優良的人文環境;不僅要有完善的能夠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基礎設施,而且還要有功能齊全的旅游經營設施;不僅要求度假區總體布局科學合理,而且要求旅游經營主體盈利能力穩定。因此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的建設可以使得武陵源真正實現“彎道超車”,實現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武陵源建設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的現狀分析
有利條件。一是資源優勢明顯,武陵源核心景區是世界級風景名勝區,是世界旅游絕版資源,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旅游吸引物,生態環境、清新空氣是都市人群向往的稀缺物。二是交通條件舒適便捷,武陵源周邊的高鐵、高速、航空已經形成十字網絡;武陵山大道、環景區公路等路網的完善,大大提升了游客進出的便捷性。三是客源市場穩定,武陵源已經形成了國內以華東、華南和京津地區為主、遍及全國各地的客源市場,境外以韓國為主、涉及東南亞和日本、歐美等國家、地區的客源市場。四是基礎設施完備。武陵源經過建區以來多年的發展,景區的服務設施得到了大幅改善,城區的產業發展和面貌得到了極大提升,鄉村旅游也在大力興起,休閑度假旅游有了堅實基礎。
不利因素。其一是旅游產品深度開發不夠,供給不足。攝影旅游、科普旅游、文化旅游、紅色旅游、體驗旅游、鄉村旅游、探險旅游、修學旅游、體育旅游等多元化旅游產品尚未形成。其二是旅游消費模式單一,武陵源的旅游收入還停留于門票經濟,旅游者綜合水平不高,沒有形成有武陵源特色的旅游商品。其三是旅游環境亟待改善。旅游服務與游客需要不適應,與國際標準不能接軌;野馬導游、追客趕客、欺客宰客等不良現象還時有發生。
武陵源加快建設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的對策
一要堅持標準抓好頂層規劃。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編制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建設性規劃,繪好旅游發展藍圖。二要突出特色抓好城鎮規劃。按照“景美城美、城景合一,宜居宜留、宜游宜閑,功能完善、產業配套,特色鮮明、國際水準”的要求,抓好中心城區的整體規劃。三要結合度假抓好鄉村規劃。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重點抓好插旗峪—龍尾巴、張家界村、野溪鋪—清風峽三個鄉村旅游示范點的規劃,把鄉村打造成休閑度假的新景區、新名片。
第一要建好城鎮休閑度假產品,留住客人。要在城鎮大力完善特色街區、休閑慢游、新型住宿業態、文化演藝、會展旅游、體育健身、康體養生、特色餐飲、風情小鎮等產品。要加快開發特色街區產品,把中心城區作為休閑度假目的地進行整體規劃和打造,全面推進新城建設和舊城改造,重點抓好城區建筑風貌提升,科學配套綠化、美化、亮化設施,形成“一街一景”“多元統一”的城鎮景觀,打造藍天、白云、青瓦、角樓的特色小鎮,有光有影、色彩斑斕的山水之城。要加快開發新型住宿產品,著力規范提升現有賓館酒店和家庭旅館,引進國際品牌度假酒店,開發文化主題酒店、精品客棧等新型住宿業態,形成層次豐富的休閑度假住宿體系,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要加快開發文化演藝產品,大力推進《魅力湘西》《張家界千古情》等演藝節目的提質升級和品牌擴張,堅持“引進來”,大力“走出去”,加強高端文藝人才引進,推動演藝品牌和文藝人才輸出,開創文化“飛地”。要加快發展會展旅游,抓住會展旅游蓬勃發展的機遇,積極主動規劃建設大型會議場館,完善會展服務設施,為會展旅游發展提供硬件保障;要依托“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品牌,加強與世界旅游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國內會展機構的聯系與合作,力爭每年舉辦一些國際性旅游、地質研討會議以及各種展覽,培育會展品牌;要鼓勵賓館酒店承辦會議旅游、獎勵旅游活動,拓展會議旅游市場,推動會展經濟發展。要加快開發體育健身產品,努力開發溯溪、攀巖、露營、登高、山地騎行等體育運動休閑產品,重點鼓勵激流回旋基地提質升級,支持舉辦全國性賽事和體育節會,打響體育運動品牌,吸引高端游客。要加快開發康體養生產品,針對老年游、家庭游、養生游等新趨勢,整合提升醫療保健、養老服務、健康療養等機構和資源,積極開發針對老年人、都市白領等人群的休閑養生產品,補齊康體療養短板,推動養生消費。
第二要開發鄉村休閑度假產品,吸引客人。觀光旅游以“游”為中心,休閑度假以“住”為中心。要大力開發一批特色民宿精品,推出一批在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民宿品牌,吸引人、打動人、留住人。要打造田園風光,以山水資源為依托,以老院、老井、老樹為記憶點,打造都市人群向往的精神家園。要開發民俗風情產品,強化鄉村旅游文化娛樂性,大力挖掘民族歌舞、民間習俗、農家餐飲等文化元素,開發果蔬采摘、生態觀光、鄉村休閑、農耕體驗等參與性、體驗性強的產品,展示本土文化魅力,豐富游客生活體驗。
在旅游進出通道上,要注重便捷性、景觀化建設,加快與周邊區縣及高速、高鐵的對接,讓游客既進得來又出得去。在公共配套功能上,在改善水、電、通信等條件的基礎上,重點抓好城區、鄉村路網和智能停車場、游客集散中心建設,讓游客不管是到城鎮、還是到鄉村旅游,車有地方停,人有地方坐,旅游咨詢有人管,遇到困難有人幫。在休閑服務設施上,重點建設國際化標識標牌系統,實現城區、景區、鄉村多語種標識標牌全覆蓋,讓國際國內的游客能在武陵源無障礙旅行。要推進旅游“廁所革命”,抓好城區和鄉村旅游廁所建設,解決好排污、通風、采光、異味等問題,做到數量充足、分布合理、功能完善,讓游客滿意。要在城區入口、公園、交通節點增添微型建筑,添置桌、椅、凳等休閑設施,讓游客在城區不僅能看到街、看到景,還能感受文化、體會內涵,不僅能邊走邊看,還能坐下來細細品味。
第一要實現規范服務,堅持與國際接軌,突出本土特色,建立“武陵源”旅游服務地方質量標準,要在導游、旅行社、賓館酒店等行業,分別建立行業服務規范,大力推行標準化、特色化、個性化服務,讓游客得到貼心的服務,建立在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武陵源旅游服務品牌。第二要實現智慧服務,重點建設智慧旅游服務、行業綜合監管和旅游應急指揮三大平臺,提升服務的科技化、現代化水平,逐步實現旅游咨詢“一網打盡”、旅游交易一鍵敲定、旅游管理一屏搞定。第三要誠信服務,要持續開展旅游行業誠信評定,建立經營服務誠信評價體系,重點建立健全失信懲戒機制,設立旅游誠信“黑名單”。通過加強服務教育培訓,通過推出“誠信酒店、誠信餐館、誠信導游、誠信居民”典型,帶動所有企業和旅游從業人員誠信待客,樹立“誠信武陵源人”形象。
作者單位:中共張家界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