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波

長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2018年以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
近年來,長三角三省一市人大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通過召開黨委人大工作會議、出臺文件等形式,加強和改進黨對人大工作的領導,切實發揮人大制度功效,有力推動中央和地方黨委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在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好經驗、好做法,書寫了省級地方人大工作的嶄新篇章,為推動區域治理現代化作出了積極貢獻。
本期“特別關注”欄目聚焦長三角,擷取三省一市人大的一些創新和亮點工作,從一個側面和角度展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實踐偉力和顯著優越性。
立足實際,立法及時性、針對性不斷提升
“個人應當加強自我健康管理,增強自我防護意識,養成勤洗手、分餐、使用公筷公勺、不食用野味等文明健康生活習慣。”“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進入公共場所應當按照要求佩戴口罩,并保持社交距離。”
2020年10月27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條例》。這是該市總結鞏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做法,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的一個重要舉措。
此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吃緊的時刻,上海、浙江、江蘇、安徽人大均第一時間作出響應,先后通過關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相關決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供法治支撐。
立良法,促善治。面對人民群眾關注的“難點”“痛點”,經濟社會發展的“堵點”“盲點”,三省一市人大立足當地實際、回應現實亟需,不斷提高立法的針對性、及時性、有效性,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依托。
發揮立法的引領推動作用,以高質量立法促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地方立法工作的重要使命。
2018年11月,浙江省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浙江省保障“最多跑一次”改革規定》。這是全國“放管服”改革領域首部綜合性地方法規。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主任袁杰評價說,規定在省級層面率先為實現“最多跑一次”提供了制度樣本。
長期以來,商會作為聯系政府、民營企業及市場之間的橋梁紐帶,對加強和改善行業管理與市場治理、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2019年7月,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安徽省商會條例》。條例填補了商會登記、運行、管理和服務等方面立法的相關空白,為發揮商會在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法治保障。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2020年4 月10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并于即日起施行。5月,江蘇省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江蘇省促進政務服務便利化條例》。條例以立法形式固化江蘇“不見面審批”等政務服務改革成果,讓企業、群眾辦事更方便。
在人代會上審議、表決地方性法規,正成為近年來長三角地區人大工作的一個“新常態”。上海市人大分別在2019年、2020年的市人代會上審議通過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上海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浙江省人大則在2020年的省人代會上審議通過了《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
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是提高立法質量的根本途徑。上海市人大引入大會立法智能輔助系統,為精準吸納代表審議意見、提高大會立法質量和效率提供技術支撐。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則在審議專項條例草案過程中,采用視頻方式解讀條例草案,讓常委會組成人員更全面、更直觀地了解法規制定的意圖初衷、重點內容和預期效應。
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將立法規劃初稿在媒體公布并邀請公眾勾選;每項法規草案及修改稿均上網公布,并征求常委會法律顧問、市縣人大及基層立法聯系點的意見,讓百姓的心聲更快、更準地體現在立法中。
淬煉監督“利劍”,疊加集成效應明顯
人大監督是代表國家和人民進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監督,有助于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保障民生,確保各項工作在法治軌道上有序運行。
近年來,圍繞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強國有資產監督等重大改革發展任務,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食品、藥品、教育等重大民生關切問題,三省一市人大依照法定職責,開展正確監督、有效監督,督促有關部門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深入整改問題,著力提升人民群眾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
如圍繞推動民營經濟更好發展,2019年江蘇省人大常委會聽取審議省政府關于全面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情況的報告并開展專題詢問,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聽取審議關于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貫徹落實情況報告,浙江、安徽省也都聽取審議了政府相關工作報告。
在做好經常性法定監督的同時,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近年來聽取和審議了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情況的報告、關于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報告等,并將其作為一項制度性安排固定下來。
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在加強對國家工作人員的履職監督上邁出新步伐。繼2018年組織95名“一府兩院”工作人員向常委會述職、安排省政府組成部門部分主要負責人口頭述職后,2019年組織172名“一府兩院”工作人員述職,并首次安排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口頭述職。
“全省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處于關停狀態或被移作他用的情況占比不少,請問省民政廳,對這個問題怎么看,今后怎么辦?”2020年9月22日上午,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就全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情況開展專題詢問。此前,常委會聽取了省政府相關工作情況的報告。
為切實增強監督實效,三省一市人大不斷創新監督方式方法,綜合運用執法檢查、專題詢問、聽取審議報告等法定監督手段,積極探索“數字賦能”,切實發揮各項監督舉措的疊加集成效應。
本次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專題詢問,不僅進行網絡視頻直播,還首次采用“視聯網”視頻會議系統,設主會場和分會場,浙江省11個設區的市人大通過“視聯網”參加,更顯數字聯動和開放透明。
這樣的人大監督“微創新”并非孤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全國人大常委會2019年在執法檢查中首次引入第三方評估以來,各地紛紛導入這一有效做法,借用“外腦”、明察暗訪成為提升人大監督質效的一項重要舉措。
在2019年江蘇省各級人大上下聯動開展的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過程中,首次引入第三方機構并形成專業客觀的評估報告,精心制作專題警示片,為相關議題深入審議和跟蹤督辦提供依據。
在執法檢查過程中,江蘇省人大常委會還大幅提高隨機抽查比重,切實加大暗訪暗查力度,發揮人大執法檢查“法律巡視”利劍作用,推進“河長制”等法律條款具體落實,促成若干長期存在的突出水污染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在碧水保衛戰中彰顯江蘇省各級人大“長出利齒,并咬合有力”的監督力度。
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在開展中小企業促進“一法一條例”執法檢查中,采取委托第三方對納稅人進行問卷調查等方式開展減稅降費專題調研。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在監督工作中引入第三方機構開展法規實效測評和立法后評估。
以述職促履職,代表工作活力不斷激發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會的主體。只有發揮好代表聚合支撐作用,才能有效匯聚民意、集中民智、贏得民心。
在浙江,代表主題活動已成為代表工作的一張金名片。2020年9月以來,全省各級人大代表積極投身助推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四大建設”主題活動。在廣泛聽取民意和視察調研基礎上,代表們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聚焦“四大建設”中的重大內容、關鍵領域和重點工作,建言獻策、貢獻智慧。
2020年11月15日上午,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鄉村產業興旺”為主題的“上海人大代表論壇”舉行。利用周末時間舉辦論壇,幫助代表知情知政,這一做法受到代表普遍歡迎。此前7月,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加強和改進市人大代表工作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要加強市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平臺建設,加強市人大代表與本市其他各級人大代表的聯系,做好市人大代表集中聯系社區工作,發揮本市1.3萬多名人大代表、5356 個“家、站、點”作為人民城市生命體的神經元細胞作用,靈敏傳遞這座城市的脈動和體溫。
2019年,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創新表達溝通方式,創辦《代表之聲》內刊,將各級人大代表重要意見建議直接送達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和相關部門,構建了民心民意與黨政組織之間便捷暢達的“直通車”。
“1997年至今,我連續5屆當選為省人大代表。在此期間,我共提交各類議案建議100多件,許多得到政府部門采納……”2020年10月26日,在杭州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上,包括西子聯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水福在內的6名浙江省人大代表口頭報告履職情況,其他18名省人大代表書面報告履職情況。
述職是載體,履職才是目的。近年來,三省一市人大不斷加強代表履職監督工作,以述職促履職。2018年,安徽省指導推動人大代表述職工作,省市兩級人大代表述職面不斷擴展,縣鄉兩級人大代表述職全面鋪開。2019年,江蘇省全面啟動代表報告履職情況的相關工作,當年有111名省人大代表以口頭和書面相結合的方式向原選舉單位報告履職情況。
而在上海,依托人大公眾網和“一府兩院”承辦部門網站,實現了代表議案和建議向社會的公開。這對代表履職形成了有效的倒逼。
服務國家戰略,工作協同邁出扎實步伐
立足新起點、謀劃新舉措、展現新作為。自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三省一市人大以蹄疾步穩的舉措,積極助推國家戰略實施。
“金秋時節,碩果飄香”。2020年9 月下旬以來,浙江、江蘇兩省人大常委會和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先后通過關于促進和保障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若干問題的決定。
這是滬、蘇、浙兩省一市人大常委會為保障重大國家戰略實施,首次就示范區建設同步作出法律性問題決定,也是長三角地區人大工作協同的又一成果。
早在 2014 年,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就通過了《滬蘇浙皖人大常委會座談會制度》。2018年7月,長三角地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座談會在杭州召開,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負責同志共同簽署了《關于深化長三角地區人大工作協作機制的協議》和《關于深化長三角地區人大常委會地方立法工作協同的協議》,形成了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座談會機制、秘書長溝通協商機制、地方立法工作協同機制。
此后,法制、社會、財經、代表聯絡、環資城建、民宗僑外等有關委員會也相繼建立協作機制,就長三角地區共性問題加強研究,開展立法、監督協同,推動執行層面協作不斷深化。
2018年11月,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同步作出支持和保障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決定,為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同年12月,三省一市的20名全國人大代表,圍繞“太湖流域水環境治理”工作,赴江蘇無錫、蘇州及浙江嘉興、湖州開展聯合視察。這是三省一市人大常委會服務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一項創制性活動,也是相關協作協議簽署后,首次組織的長三角地區全國人大代表聯合視察活動。
在省級人大的率先垂范和示范帶動下,長三角各級人大充分發揮地方國家權力機關應有作用,在助推長三角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共同打造優良營商環境、推動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助推跨界區域協同發展方面,邁出了扎實步伐,取得了初步成效。
根據鹽城市人大常委會提議,江蘇省人大常委會人代聯委邀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代表到鹽城市大豐區開展調研,著力推動“滬蘇大豐聯動集聚區”規劃、建設與發展。
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以及寧杭生態經濟帶等區域相鄰或同屬相同流域的市縣級人大圍繞一體化發展的重點工作和項目聯動開展監督。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主體的“青吳嘉”三地人大常委會達成合作框架協議,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和統一的管理機制,以人大之力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是一日之功,我們既要有歷史耐心,又要有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既謀劃長遠,又干在當下。”在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強調。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各地密集出臺的硬招實招下,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必將不斷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