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鷹梅 張穎軼

2020年11月18日上午,一輛嶄新的列車緩緩駛出杭海城鐵鹽官車輛基地,正式開始首次杭海城鐵正線接觸網熱滑。繼“軌通”“電通”后,杭海城鐵又迎來重要一刻。這意味著,期盼已久的杭海兩地“一小時通勤圈”呼之欲出!
為推動杭海城鐵項目落地、落實,時跨兩屆、歷時四年,海寧市人大及其常委會順應民意,精準發力,持續監督。
起:增開人代會,順應民意作決定
“反對沒有,棄權沒有,一致通過!”2016年8月30日下午5點,海寧市十四屆人大六次會議全票通過了《關于杭州至海寧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是海寧市人大首次在年中增開人代會。
為促進區域一體化發展,完善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浙江省都市圈城際鐵路規劃于2014年底獲國家發改委批復同意,其中杭州至海寧的城際鐵路也被列入其中。
杭海城際鐵路總長約47.72公里,估算總投資約136.11億元。它不僅是杭州都市圈規劃建設的4條城際鐵路中線路最長、投資最大的一條,也是海寧歷史上單項投資規模最大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金投入之巨、建設難度之大、群眾期盼之高,史無前例。
“這個項目投入資金這么大,錢從哪里來?”
“沿線涉及那么多鎮、村,還有主城區,如何統一思想?”
“建設時間跨度那么長,規劃這張藍圖能不能走到底?”
…………
項目啟動謀劃之初,不僅老百姓擔心,市級決策層也是顧慮重重。
如何更廣泛地集中民智、匯聚民意?在完成風險評估、專家論證等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海寧市四套班子分頭調研,廣泛征求和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尤其是鐵路沿線群眾的意見。其間,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組織全市各級人大代表赴實地踏勘、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全面聽取代表、群眾意見。
既然是大事,就必須集體決策。2016年7月28日,海寧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決定:增開人代會,專題聽取和審查市政府關于杭州至海寧城際鐵路規劃建設情況的報告,并作出決定。
“各位代表:現在,我代表海寧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關于杭州至海寧城際鐵路規劃建設情況的報告,請予審議。”2016年8月30日上午10點整,海寧市會議中心一號會堂內,時任海寧市常務副市長姚敏忠向全體人大代表報告整個項目的規劃建設情況。
“既要確保大會依法依規,又要確保代表充分審議,還要即時公開大會進程和審議情況。”大會期間共安排兩次代表團審議,市政府和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到會聽取意見并回答詢問。大會還啟用了全媒體實時報道模式,讓與會代表在信息共享的基礎上形成共識,也讓場外市民實時了解大會進程并發表意見。
當天下午5點整,大會現場一致通過決定的熱烈掌聲響起,現場的255位人大代表和場外市民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承:接過接力棒,跨屆跟蹤不斷線
“像這樣的大事,我還是第二次碰到!”參加會議的老田很激動,在他的記憶中,除了1986年的海寧撤縣建市,這次杭海城鐵建設在海寧歷史上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又一件“大事”。
正是這件“大事”,讓海寧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在屆末之年決定增開人代會并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
“對這條路我已經做了近一年調研,還是覺得線路設計上應考慮得再周全點。”“建議合理設置沿線站點,優化沿線開發規劃。”……《決定》作出后的三個月,聚焦大會期間代表有關優化設計方案等方面的意見,海寧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組織了一次專題視察。
2017年1月3日,杭海城鐵先行段9.1公里正式破土動工。
隨著項目建設的推進,海寧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也同步跟進。
“現在我宣布當選名單: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主任姚敏忠……”2017年2月17日,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選舉產生新一屆人大常委會。
從市政府到市人大,雖然崗位不同、身份不同,但姚敏忠促成這件“大事”的初心不會改。
從十四屆到十五屆,雖然時跨兩屆、人員更迭,但市人大監督這件“大事”的腳步沒有停。
“各方要咬定目標抓進度,倒排工期迎難而上。”換屆首年,在視察杭海城際鐵路項目建設的座談會上,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主任姚敏忠就項目推進提出明確要求。
由此,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接過接力棒,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新一輪監督正式啟動。
自那以后的每年市人代會上,聽取政府執行《決定》和人大常委會監督《決定》執行情況,成了“規定動作”。
轉:聚焦關鍵點,精準發力重點督
2014年項目獲批,2016年實質性推進,2017年正式啟動,2020年土建完工,2021年全線通車。
隨著杭海城鐵項目建設正式啟動,聚焦項目建設不同時期的難點與焦點,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圍繞時間進度、安全質量、投資控制三大關鍵點,綜合運用各種監督方式持續開展監督。
“站場的配套征遷壓力較大,直接影響項目建設進度”,“下一步還需要攻堅克難,保證各標段的進度”。杭海城鐵項目全線共分13個標段,在先行段動工后,2017年9月其他12個施工標段也全面開工,市人大常委會隨即同步跟進,組織部分人大代表和常委會組成人員實地查看各標段施工現場,力促項目按時全線開工。
2018年,項目建設進入高峰期、攻堅期。“截至目前,全線地下區間形象進度32.2%,地下車站形象進度29.1%……”在杭海城鐵項目施工現場,沿線項目部工作人員向市人大常委會視察組詳細介紹項目進展情況。在此基礎上,人大常委會對項目建設進展情況進行專題審議,推進進度落后的項目跟上節奏。
“2019年是杭海城鐵項目全面建設年,下穿高鐵、地鐵、天橋等重要節點都需要破難推進。”隨著項目進入土建工程掃尾攻堅的關鍵期,市人大常委會多管齊下實施監督,當年組織了兩次專題視察,聚焦重點、難點,督促加快整體推進。
2020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徐建英帶領城建環資工委多次赴施工現場開展專題調研,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再次聽取和討論政府關于城際鐵路等融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專項工作報告,助力實現2021年全線通車。
抓時間進度,也要保安全守底線。“安全”和“質量”是監督中被反復提及的兩個高頻詞。這也是市人大常委會跟蹤監督中的一個重要著力點,持續督促政府時刻繃緊安全之弦,守住安全底線,狠抓工程管理,打造優質工程。
資金保障行不行?這是項目謀劃之初最大的現實問題。盡管項目列入了國家財政部第一批PPP示范項目,短期財政壓力減輕了,但長期支出的壓力依然存在。“采用這一模式運作城市軌道交通,關鍵是具備科學的項目融資結構和清晰的資金運作流程。”市人大常委會堅持“管好錢”原則,加強財政監督,關注專項資金安排情況;強化對政府投資項目的監督,確保財政平穩安全運行;注重對財務管理的監督,確保在保證工程質量、進度的前提下,把每分錢都用到實處、用在刀口。
合:發揮制度優勢,上下聯動聚合力
杭海城鐵項目設站12座,地下線長13.01公里,高架線長33.37公里,穿過海寧主城區,沿線連接5個鎮、2個街道,與全市12個鎮、街道全部有關聯。
為此,市人大常委會除了在市級層面開展監督,也充分發揮人大制度優勢,以項目推動串聯起沿線各鎮街人大和各級人大代表形成監督合力。
杭海城際鐵路斜橋段,包括斜橋站、桐九公路站兩個站點,自斜橋段建設啟動以來,斜橋鎮人大持續關注項目進展情況。“要加大沿線環境整治力度,完善周邊交通設施。”2020年4月,兩個站臺主體建設、軌道鋪設等工程如期完工,針對沿線群眾高度關注的配套設施建設,斜橋鎮人大第一時間組織部分市、鎮人大代表乘坐軌道車,實地察看斜橋段高架線上施工情況。
“建議站點沿線商業布局要規劃好,配套設施要到位。”2020年的年中居代會期間,海寧市人大硤石街道工委組織居代會成員對杭海城際鐵路硤石段的建設情況開展專題視察。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的統一部署,3年多來,項目沿線鎮(街)人大圍繞各自轄區內項目建設進度,以及對周邊群眾日常出行的影響、工程質量安全、沿線特色小鎮創建、村莊布點規劃等方面內容,同步組織開展各類監督活動40余次,各級人大代表參與累計480余人次。
其間,海寧市人大代表就此提出相關議案建議20余件,在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省人大代表姚敏忠還提出了《關于要求杭州至海寧城際鐵路“一卡通”接入杭州地鐵的建議》。近日,在海寧召開的杭州都市圈市長聯席會議上,《杭州嘉興城市軌道交通合作協議》正式簽訂,明確杭海城鐵采用杭州地鐵乘車碼,杭州地鐵支持嘉興(海寧)發行的交通部互聯互通標準一卡通。
“鵑湖牽手西湖,潮城擁抱杭城”,這曾是許多海寧市民遙不可及的夢想。而今,夢想正在照進現實。為了這件“大事”,3年多來,海寧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行職權,把人大重大事項決定權與監督權的疊加效應發揮到極致,為海寧人大的新時代實踐添加了亮麗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