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 吳攸

執政興國,離不開法治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法治政府建設,各地區各部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法治政府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的重要指示精神,一系列看得見的成就繪就出一幅法治政府建設的壯闊斑斕畫卷。
日前,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正式公布第一批40個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縣、區)名單,浙江寧波、湖州、杭州桐廬成功入選,一起來看看這三地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深入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的生動實踐。
寧波:當好法治政府建設“重要窗口”模范生
書藏古今是甬城的歷史底蘊,港通天下是浙江寧波的現實寫照。
一代又一代寧波人敢闖天下路、敢為天下先、敢爭天下強。
為當好浙江建設“重要窗口”模范生,寧波正加快形成15項具有中國氣派、浙江辨識度、寧波特質的重大標志性成果,法治寧波就位列其中。
法治政府建設是推進法治寧波建設的主體工程。近年來,寧波市以“五個堅持”,即堅持立法先行,完善法規制度體系;堅持依法行政,推進行政決策科學高效;堅持嚴格規范,確保公正文明執法;堅持簡政放權,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堅持為民宗旨,高效化解矛盾糾紛,主動擔當作為,加快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2020年6月1日,《寧波市養犬管理條例》施行。“個人在重點管理區內飼養犬只所需條件”“即時清理犬只排泄物”等具體明晰的規定得到不少市民關注,犬鏈、犬牌、嘴套成為居民的必備“遛狗套裝”。
近年來,寧波注重民生、回應熱點,制定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養犬管理條例、非機動車管理條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規,為相關領域執法提供依據,為群眾生活提供保障,為城市發展提供支撐。
同時,寧波還創新立法機制,建立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副市長共同擔任組長的立法起草“雙組長”制,強化工作協調溝通,擴大開門立法,有力保障立法進程高質高效推進。
行政執法是否嚴格規范、公正文明,直接體現各級政府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的水平、程度。寧波緊緊圍繞法治政府建設的目標,不斷探索、創新,著力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寧波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實現網上辦案系統“一案一審”,全程審核立案、處罰告知、處罰決定、結案四個主要環節,未經法制審核或審核不通過案件不得作出決定。同時,通過在浙江政務服務網公開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雙隨機檢查事項,基層中隊設置政務公開欄公示執法人員和執法輔助人員情況、管轄區域、工作職責,2943臺執法記錄儀以及83個采集工作站投入使用,實現執法全程留痕、可追溯。
在寧波,各個執法部門均設立法制審核機構,或依托政府法律顧問對重大復雜疑難法律事務組織研究。通過法制審核事項梳理核對,寧波形成《報市政府審批的行政執法決定事項目錄》,涉及11家市級部門、67項需要報市政府審批的行政執法決定事項。
實現行政爭議發案量和敗訴率“雙下降”是推動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抓手。2020年以來,寧波集中開展推動“雙下降”專項行動,部署實施行政爭議發案量和敗訴率月通報制度、開展行政執法規范化提升年活動等7項舉措。2020年上半年全市行政爭議發案總量同比下降16.62%,行政訴訟案件敗訴率同比下降50.26%。
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公開透明才能聚人心。
2019年8月,寧波市在全國率先組建千人法治督察員隊伍。
寧波市司法局副局長羅仙兵說,法治督察員在參與各種專項督察、考核評價、日常監督等工作時,通過明察暗訪、直接反饋、集中研討、指令整改等方式,對法治寧波、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建設工作進行監督。同時,結合常態化的電視、電臺法治督察欄目,形成全方位法治政府建設責任督察體系。
此外,寧波制定《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確保政務公開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同時還制定寧波市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辦理規定、公開辦理流程圖,制作13種依申請公開答復參考樣本,對符合法定條件要求的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100%答復。
湖州:奮力打造現代法治城市典范
湖州,是近代“法學之父”沈家本故里,擁有豐富的法治實踐:新時代鄉村治理“余村經驗”、鎮域治理“織里經驗”、美麗鄉村法治建設標準等一系列重要成果,構成法治湖州的多彩圖景。
近年來,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法治建設,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現代法治城市示范樣本,讓法治成為湖州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在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設考評中多年居全省前列,2018、2019年度連續獲評全省第一,實現“平安十三連冠”、平安區縣“滿堂紅”,人民群眾法治建設滿意度連續多年居全省前列。
在這片熱土上,改革正成為推進政府依法全面履行職能的動力。
湖州深入推進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組建5個領域綜合執法隊伍,探索鄉鎮綜合執法改革,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
在市政務服務大廳公積金窗口,市民沈女士想提取住房公積金,不用提供證明材料,工作人員從系統中調用記錄即可辦理。
湖州成立創建“無證明城市”工作專班,廣泛開展“奇葩證明”征集活動,邀請法律專家組對梳理上報的1000余項證明材料逐條“過堂會審”。截至目前,湖州共梳理證明材料2583項,累計公布取消2526項,占比97.79%,基本實現政務服務“減證便民”向“無證利民”轉變。
2019年,湖州出臺“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深化“涉企證照由市場監管部門通辦”改革,梳理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518項,清單之外不限制企業進入市場領域。
“最多跑一次”理念延伸到各個末端,湖州深化“一件事”聯辦,企業開辦“一件事”壓縮至8小時內辦結,推行量大常辦事項“限時辦理清單制”,實現15分鐘內辦結715項。
2020年11月7日,一起治安行政處罰二審案件在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長興縣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作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
在湖州,“一把手”出庭應訴已成常態。2019年,全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高達94.6%。抓住“關鍵少數”,市長帶頭出庭應訴,形成“出庭為常態,不出庭為例外”格局。
“從市長到區縣政府‘一把手均出庭當被告,讓老百姓相信,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不是口號,而是體現在推進行政爭議化解的具體行動中。”湖州市司法局副局長李才說,出庭應訴率連續3年增長背后還有府院協作和機制保障的支撐。湖州出臺《關于加強和改進行政應訴工作的實施意見》等制度,明確職責和要求,從機制上保障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工作“落地生根”。
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旨在化解行政爭議。湖州深化府院聯動,推進訴源治理,在全國率先實現市、區縣兩級行政爭議調解中心全覆蓋,去年全市一審行政案件調撤率55.8%,位列全省第一。出臺《行政爭議調解中心工作規則》等制度,配強專業調解隊伍,建立重大爭議包案化解、特殊爭議聯合會診等長效機制,力促爭議實質性化解。
桐廬:聚力打造“新時代縣域法治首善之區”
近日,桐廬榮膺“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百佳縣市”榜首,自然山水、生態環境、公共安全等因素不可或缺,而法治構成群眾滿滿幸福感的“筋骨”,更為經濟社會發展夯實根基。
近年來,全縣不斷深化完善法治桐廬建設系統工程,以努力打造守法最自覺、執法最嚴格、司法最公正、法治氛圍最濃厚、老百姓法治獲得感最強的“縣域法治首善之區”為工作標桿,一體建設法治桐廬、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法治已成為推動桐廬發展的重要動力、彰顯城市品牌的重要標志。
2020年7月,桐廬縣法治隊伍履職能力系統提升班開班。這個提升班,針對民法典與行政機關依法履職等與法治政府建設相關內容開展授課。各政府部門法治分管領導、法制科長及工作人員、各司法所負責人、2019年招錄公務員等155人參加本次培訓班。
像這樣的法治培訓班,在桐廬已是常態化的“必修課”。近年來,桐廬縣全面實施法治意識提升工程,緊盯“關鍵力量”“關鍵環節”“關鍵領域”,推動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法治意識不斷提升。
縣政府領導干部帶頭學法,持續7年堅持每一次政府常務會議會前30分鐘學法;率先推行縣委、縣政府法律顧問和縣委常委會學法制度,實施法治隊伍、鄉鎮干部履職能力系統提升計劃,組織不少于80個課時的系統法律知識更新輪訓。
桐廬縣縣長齊力介紹說,桐廬注重頂層建立健全法治政府責任制體系,率先實現縣鄉兩級政府法治建設情況向本級人大報告、鄉鎮部門黨委負責人向縣委述法“兩個全覆蓋”。
責任擔當在肩,還需監督在旁。桐廬在浙江率先建立全面依法治縣督察制度,探索黨委巡察與法治督察有機結合,充分發揮督察和巡察利劍作用,倒逼夯實法治建設主體責任。
“關鍵少數高度重視、改革與法治有效銜接、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不斷,為依法治縣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我們聚力打造‘新時代縣域法治首善之區增強了信心和動力。”桐廬縣司法局局長晏燕深有感觸地說。
“一支隊伍管執法!”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精煉概括了當前桐廬縣探索基層綜合執法改革的成效。
2019年6月,浙江首個鄉鎮綜合行政執法隊在分水鎮正式掛牌成立,承接起來自縣級各部門16個系統416項執法事項,有效解決“鄉鎮看得見、管不著”“九龍戲水、多頭管理”的執法弊病。
電影院復工后,為確保市民觀影安全,分水鎮綜合行政執法隊在影城開展公共衛生、消防安全、垃圾分類等內容的綜合檢查行動。
“以前執法單位檢查,今天環保來,明天消防來……每個部門的要求還不完全一樣,費時費力。”完成全面檢查后,影城主管陳佩倩放心地說,“現在只要認準一個執法隊,各項規范要求都清清楚楚。”
同是2019年6月,另一處讓老百姓遇到問題可以“找個說法”的地方——桐廬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正式啟用。中心整合政法、司法、信訪等9個部門30余項職能,集法律援助、公證、復議、調解、仲裁、司法確認、紀檢監察等爭議解決路徑為一體,配備辦事服務大廳、矛盾糾紛案件受理流轉平臺、應急處置指揮中心,把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
桐廬通過打造縣級“智慧治理大聯動”平臺,依托縣大調解中心、“無訟無訪村(社區)”創建,建立“5+X”矛盾爭議糾紛化解機制,重點針對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案件化解矛盾糾紛,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利的法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