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強強
摘 ? ?要: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實現了迅猛發展,但是對森林資源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林木損耗量日益增多,在這樣的情況下,需要著重做好林業工程建設工作,切實有效地實現林業生態的高效管理,促進林業管理模式和技術措施都得到不斷完善和優化,以此推動區域林業生態實現良性發展。在林業建設過程中,會發生多種類型的病蟲害,因此,要重點研究病蟲害的成因和類型等,并采取切實可行的防治技術和管理措施。基于此,重點探討和分析了在開展林業建設的過程中發生病蟲害的主要影響因素以及相應的防治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林業管理;病蟲害;影響因素;防治技術
在我國的能源體系中,林業資源是其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為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和條件,同時也對生態系統的穩定和自然環境的恢復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切實做好林業工程建設工作,高質量地進行林業管理,針對不同的病蟲害采取對應的防治措施,以有效減少病蟲害對林木造成的損害,使林業資源的分布區域和發展質量得到顯著提升。由此可見,有必要著重探討發生病蟲害的主要影響因素,以及林業管理中的防治技術要點,為促進我國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1 ? 發生林業病蟲害的主要影響因素
從根本上來講,林業病蟲害有著十分顯著的不確定性,會對林業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從甘肅省的林業資源發展情況來看,由于大部分生態系統比較脆弱,局部自然環境相對比較惡劣,由此導致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面臨更大的壓力。在針對甘肅地區進行林業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要著重采取預防措施,從源頭進行干預,同時還要對相應的影響因素進行切實有效的分析,以確保預防措施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更加有效地推進“預防為主,治理為輔”的防治原則[1],降低病蟲害對林業建設造成的資源損失。
甘肅省發生林業病蟲害的影響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 自然和環境因素
從實地調查和各項研究中得知,造成甘肅地區發生林業病蟲害的因素,有著十分顯著的區域性特征,由于甘肅地區的植被總數相對來說比較少,歷年來林木砍伐的現象比較嚴重,在這樣的情況下,容易導致病蟲害問題的出現。與此同時,甘肅地區的人工造林植物種類也比較單一,無法真正意義上確保生態系統中生物鏈的平衡,也對于植被的生長規律造成嚴重影響,進而使得林區生態系統的天然免疫能力無法有效發揮,特別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2]。同時,導致病蟲害誘因較易傳播,使預防和控制病蟲害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除此之外,甘肅地區對于生態系統破壞方面的問題也比較嚴重,直接或間接促進了病蟲害的發生和傳播,為其提供了孕育的溫床。同時,在區域氣候方面,在連續性的高溫天氣及季節性降水天氣情況下,造成林木出現死亡或者分布衰退的現象,進一步加重了病蟲害的發生程度。
1.2 ? 人為因素
從實際情況來看,在甘肅省的林業綜合管理體系中采取的管理模式仍不夠精細化,經營發展策略不夠健全和完善,且沒有系統的規劃和設計,因此造成林木的生長狀態很不理想、長勢較弱,極易引起病蟲害的發生和傳播[3]。
此外,相關的林業生產單位并沒有充分認識到病蟲害預防和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病蟲害防治工作沒有全面、系統的認知,也沒有構建起系統、完善的病蟲害測報網絡機制,再加上測報人員不夠專業,缺乏應有的業務水準,對于國家制定的相關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不能切實地、有針對性地進行細化和延伸,由此導致無法及時有效地監測到病蟲害問題的發生,不能實現早發現、早防治,使得病蟲害防治工作面臨較為嚴峻的形勢,難以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1.3 ? 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因素外,在甘肅地區的林業管理過程中,還存在基礎設施和布局不夠完善、局部生態系統脆弱等問題,因此很容易導致林業病蟲害問題的出現,特別典型的病害主要包括楊樹腐爛病、松落針病、云杉葉銹病、云杉落針病等;典型的蟲害主要包括楊樹蛀干天牛、楊干透翅蛾、春尺蠖、松葉蜂類、云杉嫩梢害蟲、刺槐尺蠖、落葉松球蚜等;同時伴有林業有害生物,如鼠害、兔害等[4]。針對相應的病蟲害,在防治措施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都不夠健全和完善,缺乏對于病蟲害防控的準備工作。此外,預測防控設施設備也不夠先進,不能及時有效地掌握病蟲害的具體發生情況,再加上無公害防治技術不夠先進和高效,資金與精力投入力度不足等,都是造成甘肅地區林業生產中發生病蟲害的重要因素。
2 ? 林業管理中的病蟲害防治策略及技術要點
2.1 ? 進一步加大病蟲害監測和檢疫力度
在林業管理過程中,著重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是其中的核心內容,同時也是重點、難點工作之一。為了確保病蟲害防治效果得到顯著提升,提高防治效率,相關林業管理人員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病蟲害的主要影響因素,并掌握病蟲害的發生以及發展規律,著重做好日常的監測、監督和管理等工作,把握病蟲害的各項信息,特別是加大對病蟲害的預防和檢測力度,重點做好病蟲害的檢驗檢疫工作,確保病蟲害檢疫工作體系能夠得到完善,逐步推動防治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2.2 ? 有效做好病蟲害的基礎防治工作
在林業管理過程中,要想充分體現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就需要從基礎做起,落實病蟲害防治基礎環節的相關內容。
首先,在針對林區進行樹苗栽種的過程中,要嚴格細致地檢查種植區域的土地、自然條件等相關情況,把握可能造成苗木病蟲害的影響因素。其次,在種植前還要嚴格落實病蟲害消毒工作,之后才能栽種樹苗。最后,相關工作人員在對苗木進行選擇和種植時,也要經過嚴格細致的檢查,特別是要針對病蟲害誘因進行嚴格的檢測,確保樹苗的質量符合相應的種植要求[5]。同時,明確相關部門人員的職責,貫徹落實崗位責任制,同時做好種植前后的基礎管理工作,保證苗圃干凈無雜草,在最大程度上消滅病蟲害隱患。
2.3 ? 創新病蟲害監測和預防手段
想要在林業管理過程中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相關工作人員要具備與時俱進的工作態度,引入信息化管理體系,建立健全完善的病蟲害監測和預防平臺,在加強預防檢測的基礎上,對病蟲害發生因素進行科學預測和監管,以此保證在最大程度上有效落實預防工作,達到精準預防、有針對性預防的工作目標。要想促進預防工作發揮出良好的效果,需要對各類數據和病蟲害的發生規律等進行全面深入的采集,同時通過耐心比對進行全面準確的分析,確保相關信息和數據與當地的地理信息系統有效融合,通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做好病蟲害的預防與治理。
2.4 ? 加大植物檢疫,防止外來生物的入侵
甘肅地區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來生物的入侵,對于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外來生物快速占領了現有的植物生長空間,導致原有的植被被嚴重損壞,使森林資源蒙受巨大損失[6]。針對這樣的情況,需要著重做好植物檢疫工作,通過立法的手段,有效降低植物以及林業產品在流通過程中傳播有害生物的概率。政府方面要加大對森林植物檢疫工作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提升林區居民和工作人員對于檢疫工作的重視程度,構建森林植物檢疫隊伍,嚴格細致地排查載植車輛,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高對國外傳入植物的檢疫標準。
2.5 ? 有效應用物理及生物防治方法
在林業管理過程中,要想顯著提升病蟲害防治的效果,就要充分應用無損防治技術,在確保病蟲害能夠得到有效防治的同時,使林木能夠更加健康茁壯地生長,且不會對林木造成損害。通常情況下,采取物理和生物等防治手段,能夠達到生態環保、高效有力的防治效果。針對物理防治手段,主要是采用比較簡易的物理工具,以有效的物理技術為基礎,實現病蟲害的殺滅。比較常見的物理技術主要包括光、電、熱、聲、微波等,也可以通過使用餌木、明火等方式來消滅或者捕殺害蟲,不僅能夠實現病蟲害的有效防治,同時不損傷其他生物及自然環境。生物技術防治手段也有著巨大的優勢,符合生態環保的特征,不含化學成分,不會對樹木及其他生物造成損害,能夠維持生態平衡。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要針對相關技術進行不斷的改進和優化,進一步發揮其應用優勢。
3 ? 結語
總之,在甘肅地區的林業管理工作中,所面臨的病蟲害問題及防治挑戰仍十分嚴重,為此,應進一步研究和落實相應的病蟲害防治措施,通過改進病蟲害防治技術,落實各項技術要點,以此促進林業生產取得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 1 ] 年婕.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園藝,2016(6):52.
[ 2 ] 高柏輝.黑龍江省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家科技,2018(6):233.
[ 3 ] 寧亞斌,盧亮輝.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與治理初探[J].農家科技,2018(9):148.
[ 4 ] 李美紅.淺析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與方法[J].經濟管理,2016,6(4):149.
[ 5 ] 齊祥英.探討林業管理與蟲害防治技術[J].價值工程,2014(18):312-313.
[ 6 ] 李慶紅.森林病蟲害的綜合防治策略探討[J].林業科技情報,2014(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