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淋 楊樹成
【摘要】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師德水平是影響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本文從分析新時代師德師風內涵入手,提出高校師德師風建設要進一步對標時代要求,指出高校如何通過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來推進師德師風建設。
【關鍵詞】高校 思想政治工作 師德師風建設
2019年底,教育部聯合六部委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進一步明確師德師風建設的方向目標、工作重點、任務舉措,著力構建多層面、多環節、多主體參與的師德師風建設格局,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意見》明確提出要全面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對高校而言,要從高等教育領域特點和教師自身實際出發,準確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性、政治性、文化性,使之切實發揮生命線的保障作用,推動師德師風建設良性發展,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這對于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對標時代要求,明確師德師風新內涵。
西漢著名學者揚雄的《法言》首篇《學行》中說,“師者,人之模范也”。作為“人之模范”的“師者”,首先要有德。《韓詩外傳》中說:“智如泉涌,行可以為儀表者,人之師也。”為人師,不僅要“智慧如泉水一般噴涌而出”,還要德才兼備,為人師表,用思想行為做學生的榜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引導著學生的思想建構和品德養成。有學者指出,師德就是為師之德,師風就是教師的風格風范。師德師風相互區別但又辯證統一,師風是師德的外化,表現為熱愛學生,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等等。師德是師風的內成,表現為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等等,二者在師道中達到統一[1]。中華民族一直有著重視教師道德修養的優良傳統,對教師的職業要求更多地體現在道德素質上,尤其強調教師對學生的人格感化和道德示范作用。從時代發展來看,師德師風內涵有其歷史的繼承性和鮮明的時代特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是師德師風,先后對廣大教師提出“四有”、“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六要”的標準和期望,這些都為新時代師德師風賦予新的內涵。新時代高校教師,在教書育人事業中應當自覺地練就博大的胸懷,堅定理想信念,涵養道德情操,夯筑扎實學識,奉獻仁愛之心,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培育英才。
2.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性,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教師頭腦。
2.1堅持思想鑄魂,健全理論學習制度。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化、常態化學習,重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論述,使廣大教師學懂弄通、入腦入心,自覺用“四個意識”導航,用“四個自信”強基,用“兩個維護”鑄魂。定期開展教師思想政治輪訓,使廣大教師更好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認清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增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2.2創新師德教育方式,拓展師德教育載體。積極開展引導青年教師堅定職業理想的重要活動,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以及學術規范教育融入職前培養、準入、職后培訓和管理的全過程,通過開展入職宣誓、名師名家師德講座、師德演講比賽、師德主題征文活動等,引導廣大教師自覺提高師德師風素養,增強責任感和榮譽感。
2.3加強廉潔自律教育,將黨風廉政建設和師德師風建設有效融合。與全體教師簽訂廉潔從教承諾書,引導教師特別是黨員教師,自覺把自己置于黨和群眾的監督下,筑牢思想道德防線,增強廉潔自律的自覺性。
3.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性,堅持黨對師德師風建設的領導。
3.1以堅持黨管人才為核心,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全面統籌全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建設工作,從組織領導、目標任務、措施途徑等方面強化規范。通過組織保障,有效增強工作抓手,確保師德師風建設落細、落實。
3.2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使教師黨支部成為涵養師德師風的重要平臺。找準加強黨員教師黨性修養與師德師風建設的結合點,通過加強“三會一課”等基本組織生活制度,以學習強國APP學習、交流討論、黨課講授、先進事跡報告會、集體備課、參觀教育實踐基地等多種活動形式,將教師職業道德、學術規范、職業理想等教育融入組織生活中。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和思想引領作用,切實提高學習教育的實效性。
3.3以黨員教師為踐行高尚師德的骨干力量,積極發揮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作用,充分發揮黨員教師的典型示范作用。通過黨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使其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人才培養、教學改革、科學研究等方面進一步發揮頭雁作用[2],帶頭學習、帶頭律己、帶頭修身,進而帶動其他教師共同進步。
4.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性,堅持引導正面價值取向。
充分發揮文化涵養師德師風的功能,引導教師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將其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每年開展“師德標兵”評選活動,利用教師節舉行表彰大會,對先進集體和師德師風典型、從教30年教師進行隆重表彰。通過宣傳橫幅、校園電子屏、校園網、微信等渠道積極營造濃厚的師德師風氛圍。同時,統籌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崗位聘用、職務晉升和各類評優評先獎勵、人才選拔和申報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創新團隊等項目遴選和推薦工作,強調師德師風表現優異者優先選用,提升師德師風建設的激勵和引導力度,使大多數教師積極投身于師德師風建設實踐中去,將師德師風建設活動由被動的“考評”轉為主動的“展示”[4],不斷強化教師教育為民的責任擔當。
參考文獻
[1]鄧紅蕾.高校教師在營造“知之”“好之”“樂之”課堂氛圍中的角色分析——論師道、師風與師德[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28(5):171-174.
[2]向健.頭雁領航高校師德師風建設.[J]廣東蠶業.2018.7:42-43
作者簡介:
李淋(1979—),女,漢族,職務: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黨總支書記,職稱:講師,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師德師風建設。
楊樹成(1982—),男,漢族,職務:大連工業大學食品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職稱:副教授,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