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 亮,胡 洋,壽 開,白 楊
(中國水利電力對外有限公司,北京 100120)
近年來,跟隨“一帶一路”倡議的引導號召,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進一步深化“走出去”的發展方針,加大了對非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力度。目前在非洲涌現了許多“中國工程”,大量的公路、鐵路、港口、水電站等基礎設施項目逐步出現在非洲大地上,受到非洲人民的廣泛認可;“中國建設”的名片已享譽非洲,不僅推動了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同時也進一步在國際上推廣了“中國技術”和“中國規范”。然而,受限于非洲國家經濟發展滯后、基礎設施薄弱,在非項目施工組織和管理難度大,為非洲項目的開發造成巨大困難。本文以幾內亞蘇阿皮蒂水利樞紐項目設備物資管理為例,分析了幾內亞特殊經濟條件下的施工設備物資供貨風險,探討了甲方供應對非洲項目的積極作用、以及非洲項目的管理經驗。
幾內亞是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自1959年兩國建交以來,中幾政治、外交關系良好,雙邊經貿關系不斷深化與加強。建交以來,中國為幾內亞援建了廣播電視中心、人民宮、金康和丁基索水電站、總統府、醫院等。幾內亞是聯合國公布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結構單一,經濟以農業、礦業為主,工業基礎薄弱。農業人口占全國人口3/4,糧食不能自給;礦產品出口收入和外援是主要外匯來源。鋁礬土、咖啡、可可和橡膠是幾內亞經濟的主要支柱,但經濟作物開發規模不大,難以同西非其他農業強國競爭。
幾內亞國土面積超過24萬km2,位于西非西岸,北鄰幾內亞比紹、塞內加爾和馬里,東與科特迪瓦接壤,南靠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西瀕大西洋,海岸線長330 km。幾內亞資源豐富,有“地質奇跡”之稱,其鋁礬土儲量居世界第一;沿海漁業資源較豐富,沿海大陸架已發現石油資源,東南部有大片原始森林,盛產紅木、黑檀木等貴重木材。此外,幾內亞境內水資源極為豐富。雨季旱季分明,5月~11月為雨季,年均降雨量達3 000 mm。其境內河流眾多,西非三條主要的河流——尼日爾河、塞內加爾河和岡比亞河均發源于此,因此幾內亞素有“西非水塔”之稱;據估計,幾內亞水力潛能總量達6 000 MW,可開發的水電壩址數量眾多。
然而,幾內亞水能開發不足,多年以來,在幾內亞面臨的諸多困難挑戰中,能源問題依舊是最為艱巨的問題之一,其發展狀況令人擔憂,并且直接影響到其他行業領域的發展,同時拖慢了經濟發展的腳步。目前,幾內亞仍然是世界上電力供應最為緊缺的國家之一,全國約有190萬人使用上了電力,占全國總人口18%;在鄉村,使用電力的人口比例則僅為2.5%。而其水力資源潛能豐富,據估計,開發后年發電量可達600億kW·h;水電開發程度極低、居民人均用電量低。在幾內亞能源消耗結構中,其主要的能源為木材或木炭,能源消耗仍然十分原始,甚至在首都科納克里市區用木炭生火做飯的情況隨處可見。
在水資源豐富卻電力發展極其落后的情況下,幾內亞的水電夢尤其迫切。1963年,中國援助幾內亞建設了金康水電站,建成后幾內亞將該電站形象印在了當時最大面額貨幣5 000幾郎上;無獨有偶,2015年,凱樂塔水電站同樣出現在了最大面額貨幣20 000幾郎上;水電開發得到幾內亞政府及人民的高度關注,幾內亞的水電夢也從未停歇。追本溯源,幾內亞的水電夢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距今長達百年時間。早在殖民時期,法國人對幾內亞水電開發做出了初步設想,規劃了幾內亞孔庫雷河流域凱樂塔及蘇阿皮蒂水利樞紐,然而因多方面原因,規劃中的水電項目并未能得以實施。直至21世紀初,由中國提供貸款、中資企業承建,先后開發建設了凱樂塔水電站及蘇阿皮蒂水電站,逐步實現幾內亞百年水電夢想,贏得了幾內亞政府及人民的高度認可。
2016年,蘇阿皮蒂水利樞紐項目動工建設,該項目項目位于幾內亞金迪亞區,是目前孔庫雷河梯級開發的第2級電站,項目總裝機45萬kW,多年平均發電量超過2 000 GW·h。經營方式為EPC總承包+F+I(PPP)+O、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項目資金來源:15%資金由幾內亞政府出資;85%資金由幾內亞政府向中國政府提出貸款申請,并在通過中國相關銀行評審通過后由中國相關銀行提供。電站建設合同工期58個月,2016年4月1日正式開工,2021年9月份首臺機組并網發電,預計2022年1月31日竣工。
主要工程內容包括:進場公路,長6 km,瀝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寬10 m,路面寬7 m;主體工程,主壩為碾壓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116.5 m,長1 148 m,副壩為均質土壩,最大壩高4 m,壩長160 m;壩后引水式廠房,4臺混流式機組,單機容量為112.5 MW,總裝機容量450 MW;輸變電工程,225 kV輸電線路7.5 km。根據項目規模計算,大壩主體工程混凝土澆筑方量將高達350萬 m3,施工規模大,且在工期要求下,最高月澆筑量需超過20萬 m3。
幾內亞經濟發展程度較低,市場匱乏,具有不可控性,影響物資供應正常開展。在物資供應前期調研中,經對比分析物資采購、運輸、存儲等關鍵環節,發現了一些關鍵難題,導致項目物資供應出現風險,主要包括:①幾內亞工業結構單一,沒有完善的工業體系,設備材料主要依靠進口,同時進口物資海運周期長、船期不可控;②幾內亞經濟發展程度低,市場匱乏,當地采購物資可供選擇的合格供貨商少,賣方市場條件下無法有效控制物資采購和運輸,影響設備物資供應。
幾內亞工業發展嚴重滯后,物資供應嚴重依賴進口。幾內亞工業基礎薄弱,工業結構單一,以礦業為主,制造業發展嚴重落后,現有工業企業主要是幾內亞政府與外商合資或外商獨資的中小企業,經營范圍涵蓋飲料業、農產品加工業、建材、機械制造、機械修理頁和電力工業等。在此情況下,設備物資供應上主要依靠進口,其中包括項目混凝土澆筑材料粉煤灰。幾內亞擁有的幾座火電廠均采用油料發電機組,境內并未用煤火電廠,因此并不出產粉煤灰,只能通過進口方式供應。
然而,進口物資海運周期長、面臨著供貨滯后的風險。由于幾內亞地處非洲大陸最西端,中國至幾內亞距離遠、海運航線長,且直航船舶數量少、大部分赴幾船舶需要中途停靠其他海港裝卸貨物,由此導致進口物資海運周期長、海運船期不可控。凱樂塔項目建設期間,因中國至幾內亞海運船只少,對項目開展造成了巨大困擾,尤其是2014年埃博拉疫情肆虐期間,受疫情影響大量赴幾航線取消,當時為保證凱樂塔項目按期履約完工,項目曾主動決策包船運輸物資至幾內亞。
此外,幾內亞市場匱乏,當地采購選擇性單一,影響物資供應。一方面,幾內亞經濟發展程度低,市場匱乏,當地采購物資可供選擇的合格供貨商少;另一方面,幾內亞政府為保護當地工業、促進經濟發展,不允許進口當地市場上可以采購到的物資,其中包括水泥、油料等等。因此,在水泥采購上,如何能夠保證水泥質量滿足大壩澆筑特殊技術要求、以及數量龐大的供貨需求,是項目水泥的供貨難點。同時,在水泥運輸環節上,2016年項目初期幾內亞市場水泥罐車運輸能力遠不能滿足項目施工水泥需要。經市場調研發現,幾內亞境內大型土建類項目少,散裝水泥市場份額底,各水泥廠配備的散裝水泥運輸罐車數量少。據各水泥廠反饋,整個幾內亞市場全部水泥罐車數量不超過10輛,且車輛狀況不佳。根據估算整個幾內亞市場的水泥罐車運輸能力不足項目高峰期水泥耗量的一半,無法保證項目正常施工。
在幾內亞市場條件不可控、物資進口和當地采購均面臨著供貨風險的情況下,為保證項目物資供應和項目施工的正常開展,更加需要加強對主要物資的過程管理。針對不可控風險因素,積極探索解決辦法和備用方案,降低不可控因素的影響;針對可控物資供應難點,加強監督管理力度,提高物資供應效率。所以甲方在物資供應上的深度參與尤為重要。在此思路下,在同施工單位簽署施工分包合同時,明確將大壩澆筑主材物資水泥及粉煤灰的供應規劃至甲方責任中。
為保證項目甲供水泥和粉煤灰的正常供應,項目進行了充分的前期調研工作,對各采購方案進行了對比分析,最終形成了水泥由甲方當地采購、兩家供應商協調互補、組建自運營運車隊運輸的水泥供貨模式,以及粉煤灰由甲方中國采購、同煙臺海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鋁礬土運輸返空船合作、旱季大量運輸、雨季大量倉儲的供貨模式,對主材物資供貨進行嚴格的管理。
在水泥供應上,項目綜合考慮了大壩澆筑特殊水泥技術要求、水泥廠生產能力、以及價格等多方面因素后,最終選擇了兩家水泥廠作為水泥供應商,以避免單一供貨商情況下出現供貨中斷風險。一方面,幾內亞各水泥廠設備情況和技術水平欠佳,如設備故障或例行檢修情況下,單一供應商將會導致供貨中斷;另一方面,幾內亞水泥原材料完全依賴進口,如海運受阻或其他原因導致原材料未能如期送抵情況下,兩家供貨商可以充分發揮資源互補的優勢,合理調配運輸車輛保證水泥供應。同時,針對幾內亞市場上散裝水泥運輸能力不足的情況,項目籌備組建了自運營水泥運輸車隊,配備15輛散裝水泥運輸罐車,全面負責項目散裝水泥的運輸工作。
在粉煤灰供應上,考慮到粉煤灰海運船期不可控、海運周期長、粉煤灰易受潮等特點,項目對不同產地的多個供貨商進行對比,包括西班牙、迪拜、印度和中國多家供貨商,最終選擇了從中國采購一級粉煤灰。同時,項目同樣積極探索如何降低海運風險對項目的影響;最終,項目同煙臺海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利用其鋁礬土運輸返幾空船運輸項目設備物資,對項目粉煤灰順利供應起到了積極作用。
經實踐表明,在蘇阿皮蒂項目水泥和粉煤灰供應中,甲方的深度參與對物資供應具有重要意義:①保證了項目物資的順利供應和施工的正常開展;②有利于項目成本控制,降低了項目成本。
通過甲方供應,可以實時掌控物資供應進展和面臨的問題,充分發揮甲方的主觀能動性和商務優勢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協調,整體把控物資供應和現場施工的進度,保證了項目物資的順利供應和施工的正常開展。在水泥供貨中,自2017年2月水泥運輸車隊投入使用至今,運輸水泥總量已超過30萬t,高峰期水泥拉運數量超過22 000 t/月,提高了項目水泥拉運效率、降低了水泥供貨不足的風險,從而保證了項目水泥供應和正常施工。在粉煤灰供貨方面,項目根據現場施工計劃和現場庫存,提前制定粉煤灰訂購運輸計劃、并實時更新,同時發揮甲方商務優勢探索新的運輸模式:同煙臺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合作,搭乘鋁礬土運輸返幾空船運輸設備物資。煙臺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聯合多家公司組成贏聯盟,在幾內亞博凱大區開發鋁礬土,將鋁礬土礦運往中國山東,該公司鋁礬土運輸船只多、船期固定(每月超過2艘船只)、且海運周期較短(船只為中幾往返直航、中途無停靠裝卸貨物、海運周期約40 d)。
同時,甲方供應中,通過制度化的科學管理,項目成本控制,降低了項目成本。在水泥運輸方面,自運營水泥運輸大幅度降低了運輸成本,根據幾內亞運輸市場調研,從水泥廠拉運水泥至項目現場的市場運輸價格大約為20美元/t,而自運營車隊運輸成本遠低于該價格。在粉煤灰供應方面,項目利用煙臺海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鋁礬土運輸返空船只運輸設備物資至幾內亞,該公司為保證船只運輸安全,中國赴幾返空船需壓艙物,也積極尋求海運合作伙伴。因此,合作雙方互利互惠,以優惠海運價格進行合作,項目海運成本得以大幅度降低。
幾內亞經濟發展程度低、工業結構單一,在其特殊的市場條件下,項目的設備物資供應面臨嚴峻考驗,具有一定的物資供應風險。在蘇阿皮蒂水利樞紐項目建設過程中,經實踐證明,甲方在物資供應中的深度參與能夠對項目順利開展發揮積極作用,在幾內亞特殊的市場條件下,保證了項目主材物資的正常供應和現場施工的順利開展,同時也降低了項目建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