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小慧
(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祝塘第二中學,江蘇 無錫 214415)
問題教學是教師在講解知識時,將一些知識點設置成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他們對問題有探究的欲望,進而通過向教師提問或者是查找資料的方法,使這個問題得到解決。這種方式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一定的激發作用,教師要運用好這一教學方式,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問題教學是教師在課堂中提出問題,學生進行思考,并對問題進行解答,在這個過程中,對新知識進行掌握。問題教學是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教師使用問題教學進行授課,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課堂的效率得到提高。初中階段對于學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因為這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階段,能夠對小學學習的知識進行鞏固,也能為高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而語文又是初中的重要學科,具有較強的創造性和邏輯性,這要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文的基礎知識,還要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發散。因而,將問題教學引入初中語文課堂中是必要的,這對于教師提高教學質量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需要科學地設計問題,因為教師設計問題會影響到教學的質量。教師在教學時,設計好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生在思考中,能夠對語文知識感興趣。同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分清主次,先設計關鍵的問題,然后再設計次要的問題,設計的問題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只能這樣才能進行不斷的思考,以此對初中語文感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進行一定的指導,防止一些學生因為問題太難,進而放棄思考。因此,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該科學合理地設計問題。例如以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第二單元第五課《秋天的懷念》為例,教師在講這一課時,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的問題。“標題中秋天的懷念有什么深刻的內涵?作者是在懷念誰?”“文中母親為什么總是說,北海的花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我為什么要去看菊花?”“在結尾處,母親對我說好好活著,是有什么深意?”教師通過設計以上問題,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對作者和作者的母親進行了解,同時也能對文章的主旨進行了解,了解到作者對母親的思念之情,以及母親對作者的愛。這些問題也有著一定的開放性,可以讓學生自由地進行討論,以此讓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教師對知識進行講解,學生被動地聽,這樣就使得初中生在語文課堂上回答問題的次數越來越少。針對這種現象,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并讓他們養成勇于提問題的習慣,這可以更好地實現問題教學。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在語文教學中將學生當作主體,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學習中給予他們一定的自由空間,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這樣學生才會敢想、敢問。其次,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對語文的態度,根據這些特點來引導他們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進行回答。當他們回答后,教師要給予積極的鼓勵,同時對他們的回答進行一定的補充,這樣可以讓他們在回答語文問題后,有成就感,能夠讓他們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中更加主動地回答問題。例如,以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第五單元第十七課《貓》為例,教師在講解這節課程時,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見過貓嗎?”這時大多數的同學都會說“見過”,這時教師可以與他們討論:“那你們喜歡貓嗎?你們知道他們喜歡的食物是什么嗎?你們家中有養貓的嗎?”然后讓家中有貓的學生進行介紹,激發他們學習本節課的興趣。之后教師開始講解本節課的內容,即作者用第一人稱敘述養三次貓,但貓最終都死去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作者想表達的是實事求是的思想。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提出問題,如:“這三只貓都有什么的特點和性格?”“它們最終的結局是什么?”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進行表揚,因為表揚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培養他們回答問題的習慣。
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問題教學時,要想讓學生有著敢問的心理,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必要的。在課堂上教師要創造和諧、愉快的氛圍,這樣學生在心理上感覺是安全的,也有利于減少他們的緊張情緒,讓學生敢于表現自我,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好地在課堂中進行學習,并向教師表達自己的想法。另外,教師在構建平等師生關系時,也要有正確的師生觀,讓學生敢于主動向教師提問。在這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處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學生,讓他們感到教師是喜歡自己的,相信自己的,這樣才會愿意與教師成為朋友,主動地去提問。此外,當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提出一個新穎的問題時,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表揚,這種表揚,會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語文教學中。一些學生在課堂上,可能也不會提出問題,教師不能對學生進行批評和否定,不能對他們進行言語的攻擊,這樣會使他們有否定自己的心態,進而不愿意在語文課堂上提問。對于一些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符合教學的目標,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勇氣進行贊揚,然后進行一定的指導,指出其中的不足之處,讓他們再想一想這個問題,這時學生會進行一定的思考,這樣會讓他們提出正確的問題,同時也不會產生心理的壓力,進而在課堂上大膽地提問。
教師創設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地進行提問,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這種氛圍下,他們會對學習的內容進行認真的思考,當有不理解的地方時,會積極地向教師進行提問。以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第六單元第二十一課《皇帝的新裝》為例,這是一則寓言故事,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挑選一些學生對其中的人物進行扮演,扮演的角色包括皇帝、圍觀群眾、小孩等。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在觀看表演時會有一定的興趣,進而會對其中人物角色進行思考,也能對教學內容有更深的思考。在學生表演結束后,教師可以讓他們討論和交流,讓他們提出哪些學生表現得好,好在哪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回答,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會被充分地激發。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多媒體來播放教學的內容,這也是情境創設的一種方式。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有許多關于景點的教學內容,如洞庭湖、黃鶴樓等,教師可以對這些景色進行播放,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他們也會主動地去提問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讓課堂變得活躍。
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設不同層次的問題,這樣不僅可以讓他們掌握語文的基礎知識,還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處理,進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將問題分成不同的層次,如一些問題是基礎性的,一些問題是提升性的,一些問題是創新性的。在基礎性的問題上,需要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在提升性的問題上,教師要為他們創造一定的情境,讓他們能夠通過情境,來對語文知識進行了解,或者是通過合作來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究,以此尋找問題的答案。對于創新性的問題,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置一些答疑的環節,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主動地提出問題,這些問題要有著一定的創新性,這樣他們的創新能力才會得到培養。另外學生在提出問題時,要精確,即提出的問題要精練,與生活相聯系。
綜上所述,問題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它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是順應新課改的要求,讓學生能夠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在運用這種教學模式時,要提出科學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去提出問題,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并要創建相應的情境。通過這些措施,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會敢于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進而更好地促進自身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