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航
(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西安 710300)
“西遷精神” 是1956 年交通大學由上海遷往西安的過程中,生發出來的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2005 年12 月6 日,經西安交大黨委會審議批準,交大西遷精神概括為“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16 個字,即日起正式公布。2017年11 月30 日,西安交通大學史維祥等15 位老教授致信習近平總書記,匯報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體會并對弘揚奉獻報國精神提出建議。同年12 月,習近平總書記對15 位交大老教授的來信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學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
西遷精神中的胸懷大局精神和胸懷大局的思維,對大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學生是國家發展以及國家提升過程中的重要的人群。大學生在發展自身實力、增強自身能力的過程中,必須要不斷的樹立家國情懷,對國家的熱愛之情應該深深地灌入到自己的思維以及自己的思想中。在長期的變遷以及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胸懷大局的精神,其實質就是讓學生具有高瞻遠矚的能力,對于國家的發展以及國家的變革有充分的認識,實現國家的命運與自身的命運的緊密聯系。因此可以說西遷精神中的胸懷大局思維,能夠促進大學生很好的樹立家國意識,讓學生有熱愛國家的情懷以及熱愛祖國的胸襟,在做好每一件事的過程中,能夠積極地提升自身的家國意識。
西遷精神中的無私奉獻的精神,能夠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特定時期形成,并經長時間發展的西遷精神是一代又一代的教師以及大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不斷的提升教育能力演變而來的。所以通過無私奉獻的精神實現教育力量的提升,教育事業以及教育核心的轉變,在當代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當代大學生無論是在今后的就業中,還是在其他方面都應該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對待他人,對待社會以及對待家人和國家都應該有無私奉獻的精神。通過無私奉獻的精神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自身的技能的同時,更應該增強自身責任擔當能力、培養應對困難環境的綜合能力。
我國是一個有著5000 多年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數千年形成的文化以及傳承的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群體。因此在西遷精神中,弘揚傳統精神的決心也在不斷的傳承,而西遷精神也在通過多種途徑和多種方式向人證明弘揚傳統精神的正確性。在發展的過程中,在創新的過程中,也必須要牢記傳統文化和已經傳承的民族精神,要通過西遷精神的傳承來提升和完善當代大學生。通過弘揚傳統的決心來告誡大學生,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砥礪前行的過程中,特別要注重嚴格學習傳統精神,只有將傳統文化、傳承精神真正學入心,才能夠在自身發展中歷練自己,在發展中牢記使命和情懷,這也正是西遷精神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西遷精神中包含艱苦創業精神,在老一輩人的西遷精神傳承中,一些著名的工程院院士和學者,為了能夠讓教育資源更好地發揮出作用,實現教育力量和教育資源的均衡應用,開始了不斷的探索,并且在探索的過程中實現了教師力量的進一步壯大。顯然,教師隊伍轉移的過程中,需要無數教師發揚艱苦創業精神,而這種艱苦創業的精神和斗志,將會影響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生群體。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青年學生在工作的過程中,同樣需要培養艱苦創業的精神和斗志,因此可以說西遷精神的傳承和弘揚,對于今天的大學生而言,同樣具有重要價值,它能夠讓大學生的工作能力不斷地提升,讓大學生在工作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技能,有培養艱苦創業的精神和斗志,當代大學生才能真正接力時代賦予的責任,應對時代難題。
西遷精神的傳承以及發展對于當代青年大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當代大學生應該將這種精神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在新時期將這種精神運用到工作領域和學習領域,讓西遷精神成為一種精神指引,為今后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動力,因此,大學生如何更好地傳承西遷精神,是現階段需要探討的一個關鍵性的問題。以下就從大學生自身層面、教育層面和國家層面進行具體的策略分析。
當代大學生要想更好地傳承西遷精神,首先要學習新思想,用新思想武裝自己。思想是行為的指引,思想的提升能夠更好的帶動行為的發展。做好思想體系的改進,優化個人的思想工作水平,能夠為行為的改變提供指引,因此,大學生要不斷的學習新的思想,用新的思想武裝自己。新時期,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了很多新的思想,這些新的思想與西遷精神息息相關,大學生在學習以及在工作的過程中,要注重對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并且必須將所學思想深化于心,進而用最新的思想武裝自己,指導自身行為。
其次,當代大學生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要善于實踐,在實踐中實現個人技能的提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實踐來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技能,這是當代大學生在學習和工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因此,要善于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從實踐出發,善于積極的用行動證明自身的實力。西遷精神首先是實踐精神,對西遷精神的傳承,更要注重實踐性,當代大學生要用理論知識指導個人實踐,在實踐中成長。
最后,大學生對西遷精神的傳承與發揚,離不開個人知識儲備量的增加。大學生要以學習為本,通過學習知識了解古今中外的歷史,緊跟社會發展的潮流,獲取社會技能,通過多種知識力量不斷武裝自己,豐富自身的能力,為科研事業和國家的多種科學事業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這也正是知識的價值體現。西遷精神在發展的過程中,自然包含對知識的傳承和豐富,讓知識更具有普及性,所以當代大學生必須要通過知識的力量來不斷的發揚自己的實力,這樣才能真正踐行西遷精神。
西遷精神源自于教育領域,是教育資源的整合中形成的重要精神。教育前輩們,特別是那些有著卓越貢獻的院士們,從國家利益出發,為國家教育憂心多思,嘗試通過西遷的方式改善教育條件和教育環境。這種精神的不斷傳承,就必須有教育領域的配合。一方面,可以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滲透,將這種精神在大學生中普及,讓學生們更多的了解這種精神的由來和典故,從而更好的傳承精神。另一方面,教育要勇于創新,在進行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既要牢牢地堅守這一種精神,又要在這種精神上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結合當前實際情況變化創新精神的傳承。
從國家層面上,讓大學生不斷的學習西遷精神,讓這種精神影響大學生,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實現:首先要加強思想上的宣傳作用,通過多種宣傳方式和宣傳途徑,讓大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這種精神的精神內涵,精神價值以及精神由來,在宣傳的過程,讓大學生感受到西遷精神的重要性。其次,從國家層面而言,更好地傳承西遷精神,可以聯合各個地方教育機關以及教育部門開展宣講會,通關宣講的形式讓西遷精神在全國各地落地生根,落地開花,這對傳承和弘揚西遷精神而言,是多一種途徑,更是多一種影響力。
總之,西遷精神是一種重要的思想精神,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這種精神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西遷精神與大學生的發展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通過對西遷精神的傳承和弘揚,讓當代大學生更好的了解國家文化,傳承歷史精神,這是時代服務大學生的使命,也是社會發展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我們相信,在未來,更多的大學生了解西遷精神,傳承西遷精神,這將為國家的發展創造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