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瑤
(遼寧師范大學 遼寧·大連 116029)
未來國家發展的重擔最終將落在青年的身上,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能否把個人理想與祖國需要聯系起來,這決定了新時代青年能否成為未來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同時也決定了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年輕人是否能夠承擔起國家發展的重擔。因此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對于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提高民族凝聚力都起到了巨大作用。[1]目前,經濟之間的來往,已經打破了各自為陣的形式,各國之間的往來逐漸頻繁,雖然有利于全球經濟的發展,但是也將導致在很大程度上,部分意志較為薄弱的人們缺少信仰。為了能夠保證中國的年輕人不受到各種不良思想作風的影響,樹立思想理念就顯得十分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越是在全球發展的局勢下,未來的發展任務就顯得格外艱巨,因為青年的理想信念直接關乎國家的未來。只有青年能夠擁有堅定的信念以及遠大的理想,才能夠成為祖國未來的接班人。
由于各種社會環境對于人們的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逐漸出現了動搖的情況,為了保證社會主義健康發展,也為了能夠培養接班人,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堅固大學生的愛國思想,然后在這個基礎上,調動愛國的熱情,并且還需要激發其責任感,這就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作用,即在教師身上下功夫。毛澤東同志就曾說過教育者要先受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指出要堅決做到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而且還指出教師的政治思想的現狀對學生有極強的示范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首先要在教師自身方面下工夫。十九大召開以后,我們的共同理想有了一個新的高度,綜合分析國內國際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從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強國”兩字把我們國家的建設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強國又包括了教育強國,十九大報告中就提出了要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作為教師隊伍,堅定共同理想就要深入了解并且重點學習目前的主流思想,緊緊追隨習近平主席的步伐。一方面老師自身要堅持理論學習,另一方面要關注建設共同理想這一偉大實踐,才能不斷鍛造共同理想的偉大靈魂!老師站在三尺講堂上講的課才擁有共同理想的靈魂,才能通過一言一行用共同理想的這種情感態度去感染學生,幫助其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
無論身處何時何地,只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夠促進我們不斷的努力和奮斗,這也是青年成為合格接班人的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基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成的,對當代大學生的三觀形成塑造至關重要。[2]這里提到的對理想信念的樹立和堅定,就需要青年一代不僅能夠做到擁有正確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還能夠肩負起祖國未來的命運,為未來祖國的發展作出貢獻。所有的改革都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沉淀,社會主義的發展也不是一蹴而就,因此實現共產主義需要長時間的努力,需要制訂階段性的目標,然后逐漸達成。在這個新興的時代里,大學生需要做的就是緊緊追隨黨的步伐,在思想上有正確的認識,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標和發展的方向。縱觀中國的發展史,從最初的國家實力不足,貧窮落后的狀況,通過不斷努力,終于改變了弱國的狀態,逐漸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名,貼上強國的標簽!從“天眼”“墨子”的亮相到中國方案、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都是我國一步一步的偉大跨越。這些發生的所有的變化和發展,都是不斷堅定理想信念的現實論證。
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文化基因,起源于20 世紀中國特殊的“革命”時代環境,是中華民族的深刻記憶,是非常重要的文化資源。革命的理想信念像太陽,指引著革命者不懼生死一往無前。[3]在對大學生的教育中,不僅僅需要有專業的技術理論知識,并且還需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呈現,幫助其能夠真正了解我國從成立開始直到現在的發展,歷經了許許多多的磨難,并且針對一些典型的革命實例進行講解,讓學生們能夠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還有發展的具體經過,通過紅色文化將革命精神、集體主義、理想信念等紅色基因移入學生的學習、生活,逐漸在各種形式上,改變學生的行為方式,使其具有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同時,在全國范圍內,還有很多保留完好的紅色文化遺址,這些遺跡都能鮮明和形象的引導大學生進行學習,并且能夠成為優質的資源。通過對紅色革命歷史文化、歷史上的仁人志士、英雄人物的鮮活事例的學習,挖掘革命故事中令人深思的聚焦點,使學生在感同身受的故事中領悟中國歷史發展的脈絡,從而進一步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通過對紅色文化的了解和學習,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還能夠通過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紅色英雄的榜樣事跡,幫助學生了解信仰的含義,并且能夠感同身受的了解到當時的信仰對人們的影響和意義,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形成堅定的思想意識。經常性、制度性地進行紅色文化實踐教學,不僅能有效改變傳統的填鴨式、說教式教學方式,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重回歷史現場,感受歷史溫度,觸景生情,接受心靈洗禮,從而達到思想和情感的共鳴,使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革命的力量,從而切實體會到新中國創立的艱辛,感受到愛國、敬業的重要性,進一步形成愛國主義情懷,并在大學生思想意識中自然形成并牢牢扎根。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之所以會有國家和民族的形成,主要就是因為有了共同的文化和信仰。中國擁有幾千年的歷史,因此我國的傳統文化是獨一無二的,正是這些傳統文化,決定了中國的發展過程。因此,在當代中國特色文化中,需要結合五千年悠久歷史的精華,例如,從古至今中國文化宣揚的禮儀,還有一些感天動地的孝道以及精忠報國、死而后已的精神,這些對于當代的大學生,都有著很重要的教育意義,在學習歷史了解歷史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刻的了解并且認識中國從古至今的文化發展以及社會變化,了解到發展的趨勢是勢不可擋的,社會主義的形成是歷史發展的產物,也是人們思想進步的表現,更加是信仰的體現。縱觀歷史,雖然發展是進步的表現,但是還需要有一批擁有先進思想的人們首先站出來,打破常規,在不忘本來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更需要深入挖掘文化中仁愛、民生、大同等核心思想觀念,在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教育的時候,運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加以引導,不僅僅能夠幫助其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還有利于宣傳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例如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勤勞節儉等精神不斷的發揚下去,結合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與文化精神,進一步引導大學生不斷提升道德水準。根據不同地區學校的學生特點,開展相關的課程,讓學生切身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豐富多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和熏陶,讓中華民族的思想精華融入當代大學生的骨血之中,從而達到堅定理想信念的效果。
面對目前的大環境,互聯網時代帶來了信息的便捷,同時也使得一些不良思想有了可乘之機,面對各種不良的誘惑,大學生們就更加應該不斷強化自身,牢記肩上的重責,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將理想信念作為有力支撐,加強思想修養、提高精神境界。[4]并且還需要賦予自己責任感和使命感,面對當前復雜的大環境,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努力奮斗,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