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博 張 艷 王良民 寧 凱 牛 軍 張士發(fā)
北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皮膚科,沈陽,110016
臨床資料患者,男,58歲。因胸部紅斑、丘疹、腫脹伴癢5天就診。2018年9月6日一只蜱蟲落入患者前胸衣內,去除蜱蟲后當晚局部出現劇癢及一直徑2.5 cm紅斑,自行擠壓破潰。3天后皮損腫脹明顯伴胸悶氣短,發(fā)熱、寒戰(zhàn),惡心伴嘔吐4~5次,繼而出現陣發(fā)性暈厥,就診于某市醫(yī)院急診,診斷“蜱咬傷”,給予靜脈輸液及外用藥物治療(具體不詳),紅腫略減輕,意識恢復,仍自覺周身乏力。次日發(fā)熱39.1℃,來院就診,給予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甲潑尼龍琥珀酸鈉、補液+多巴胺補液升壓等治療,病情略好轉并收入院。患者既往健康,無系統(tǒng)性疾病史。
系統(tǒng)檢查:一般狀態(tài)良好,頭面部、胸腹部及四肢檢查未見異常。
皮膚科查體:前胸骨窩可見7 cm×12 cm水腫性紅斑,中央見一瘀斑破潰、結痂,輕壓痛(圖1);胸腹部、右上肢皮膚彌漫性紅斑,邊界不清;右側腋窩處可見一處1.5 cm×3.0 cm密集型水皰,皰液澄清呈淡黃色;胸腹部、雙上肢凹陷性水腫,以右側嚴重,陰囊腫大,四肢肌張力下降,四肢肌力0級,肢體癱瘓, 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反射下降,膝腱反射未引出,跟腱反射消失, 病程中無抽搐及意識障礙,無二便失禁,無心悸及胸痛。
輔助檢查:白細胞16.0×109/L↑,血小板69×109/L↓,凝血酶時間19.4 s↑,凝血酶原時間14.4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39.3 s,纖維蛋白原4.03 g/L↑,D二聚體80.0 mg/L FEU↑,血清肌酐270.11 μmol/L↑,血清尿素16.83 mmol/L↑,總蛋白測定42.3 g/L↓,血清白蛋白測定23.0 g/L↓,血清鉀測定5.39 mmol/L↑,血清肌紅蛋白220.4 ng/mL↑,血清尿素31.63 mmol/L↑,血清乳酸脫氫酶790 U/L↑,血清磷酸肌酸激酶988 U/L↑,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72 U/L↑,pH 7.32↓,PO2118 mmHg↑,PCO229 mmHg↓,K+3.8 mmol/L,Ca2+0.95 mmol/L↓,Glu 11.7 mmol/L↑,Lac 3.3 mmol/L↑,BE(ecf) -11.2 mmol/L↓,布尼亞病毒核酸檢查陰性。胸部X線片顯示雙肺水腫,雙側胸腔積液;超聲檢查示心包積液,陰莖包膜及陰囊包膜水腫。
診斷:(1)蜱咬傷;(2)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①腎功能損害;②心肌損害;③凝血功能異常);(3)低蛋白血癥;(4)代謝性酸中毒;(5)高乳酸血癥;(6)低鈉血癥;(7)胸腔積液;(8)心包積液。
治療經過:入院后給予甲潑尼龍琥珀酸鈉40 mg靜脈輸液日1次;復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 mL靜脈輸液日1次;依巴斯汀片10 mg口服日1次;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10 mL口服日1次;白蛋白輸注補充蛋白治療。入院后第3天,因蜱叮咬后誘發(fā)感染導致多器官損害轉至重癥監(jiān)護室治療,給予哌拉西林鈉唑巴坦鈉4.5 g靜脈輸液8 h 1次抗感染、烏司他丁60萬U靜脈輸液12 h 1次、A+型冷沉淀+葡萄糖酸鈣糾正凝血異常、魚精蛋白中和肝素鈉10 mg靜脈輸液12 h 1次持續(xù)、多烯磷脂酰膽堿465 mg靜脈輸液日1次保肝、前列地爾注射液10 μg日1次,靜脈注射改善腎功能、磷酸肌酸鈉注射液1g靜脈輸液,日1次,營養(yǎng)心肌以及補液擴容等,靜滴免疫球蛋白10 g×3天,患者各項器官檢查指標逐漸好轉直至正常,皮膚腫脹逐漸消退;前胸骨窩旁皮損形成直徑1.5 cm潰瘍,行手術修復愈合出院。
討論遼寧地區(qū)常見的蜱種為全溝硬蜱,其常見傳播疾病有蜱傳腦炎病毒、萊姆病及布尼亞病毒等[1]。蜱蟲多分布于針闊混交林及再生林的草地上,特別是在樹蔭下,分布較多[2]。本例患者為環(huán)衛(wèi)工人,接觸到蜱蟲的機會較多。患者既往健康,無系統(tǒng)性疾病史,此次被蜱咬傷后局部皮膚出現特征性慢性游走性紅斑、逐漸擴大伴劇癢、局部淺表淋巴結腫大及疼痛,故診斷為蜱咬傷。該患者同時出現白細胞升高、血小板降低、血肌酐及血清尿素升高,發(fā)生腎功能損害;患者血清乳酸脫氫酶、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超聲檢查示心包積液,符合心肌損害;凝血酶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及纖維蛋白原升高,符合凝血功能異常。經多學科會診,診斷為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同時患者還伴有低蛋白血癥、代謝性酸中毒、高乳酸血癥及低鈉血癥,極度衰弱,病情危重,轉至重癥監(jiān)護室多學科系統(tǒng)會診治療后康復。因此如遇此類患者病情進展迅速,應盡早多學科會診,積極對癥治療,否則可能后果嚴重。
由于布尼亞病毒核酸檢查陰性,但因本醫(yī)院條件所限,不能檢測伯氏疏螺旋體及巴貝西蟲無形體等,故不排除萊姆病感染[3]。患者經過抗炎、系統(tǒng)支持治療后疾病痊愈,愈后無后遺癥狀。根據患者既往史、蜱蟲接觸史、蜱咬傷疾病特點、治療經過及轉歸,可以明確蜱咬傷診斷,排除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