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國紅 鄒鵬飛
(枝江市農機服務中心,湖北 枝江 443200)
枝江市自2015年開始創建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2016年被評為“全省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2017年被評為“全國第二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截至目前,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77.62%,其中:小麥85.5%、玉米87.0%、水稻89.0%、油菜70.1%、大豆73.8%。
2015年,枝江市成立以分管農業的副市長為組長、市農業(農機)、財政、審計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枝江市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領導小組,及時研究督導全市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問題。建立完善的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評價體系,分作物對各鄉鎮進行績效考核,形成了領導高度重視、部門密切配合、農機專業合作社和廣大農民群眾廣泛參與的高效推動機制。
全市采用向上爭取、地方配套、農戶自籌等多種方式加大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項目的資金投入,累計5年投入財政資金8500多萬元,農民自籌資金1.1億元。其中:統籌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專項資金1000萬元,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累計6148萬元,爭取農業農村部稻油連作全程機械化項目資金50萬元,爭取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資金640萬元,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資金500萬元,省級全程機械化創建資金30萬元,枝江市農機局自籌技術推廣資金200余萬元。
枝江市人民政府于2017年初出臺《枝江市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市實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末,在宜昌市率先建成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市”的總目標。全市各級主管部門及農業農機近500名工作人員、3萬余名農機手共同努力,為創建做出了應有貢獻。
全市主動搭建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創建平臺,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和項目向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短板傾斜,向農業經營主體傾斜,加快了農機固定資產換代升級和農機經營主體的成長。截止目前,全市擁有各類拖拉機28771臺,播種(插秧)機920臺,收割機820臺、秸稈利用機械427臺,田間管理機械61190臺,谷物烘干機30臺,畜牧水產機械16298臺。全市農機專業合作社達到55家,總注冊資金6220萬元,農機作業大戶405戶,現有國家級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2家,省級農機專業合作社3家,服務農戶1.8萬戶,合作社年機械化作業210余萬畝(1hm2=15畝),創收1.1億元。
一是對40歲以下或70歲以上(外出打工或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農民的土地,組織全市1664家農業經營主體實施土地流轉34.5萬畝,開展全程機械化大生產。二是對40歲以上65歲以下身體健康有種植意愿的農民,開展農機化新技術培訓指導,讓他們熟練地掌握農業機械化生產技能。目前,這類農民僅占農民總數的25%以下。三是與部分就近打工且能從事部分農作的農民組織主體簽訂代管協議,全市簽訂各類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及銷售協議的有2.6萬戶18萬余畝。
5年來,全市針對不同作物關鍵環節的機械化技術,并利用新職培育、基層農技體系建設平臺,下沉培訓陣地,累計培訓農機技術員、農民機手3萬余人次。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多種媒體,大力宣傳推廣實施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重大意義、成功經驗,讓農民群眾家喻戶曉,人人明白,主動參與。多年來,在中國農機化信息網等農機行業網站、湖北日報、湖北電視臺、湖北農機化雜志等媒體專題報道創建工作100余次,為全程機械化推進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極大地調動了地方黨委政府及農民的積極性。
2016年來,全市重點主推水稻種植(插秧)、玉米免耕精量播種(收獲)、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高效植保等薄弱環節機械化。截止目前,全市水稻種植機械化水平達61.4%;玉米種植機械化水平達72%(收獲機械化水平達86.9%),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量達到44.5萬t,綜合利用率96%。積極開展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融合示范創建活動,建設機械化烘干示范基地22個,年烘干能力達80%以上。同時,加大先進技術模式和適用機具的引進試驗示范力度,開展了農機北斗精準作業、無人機植保、精量播種(飛播)、花生、馬鈴薯、蔬菜、棉花全程機械化等先進適用的農機技術和機具推廣應用。
重點建立水稻、油菜等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基地7個,其中水稻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2個,油菜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2個,稻-油連作生產機械化技術示范基地2個;玉米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1個,并將示范基地建設納入到地方黨委政府的目標考核。截至2017年底,全市在示范基地相繼舉辦了全國、全省及宜昌市油菜全程機械化、稻油輪作全程機械化、主推技術觀摩、農機北斗精準作業等一系列全程機械化推進活動20余次,現場觀摩農民農機手5000余人次,示范基地輻射帶動面積3.3萬hm2。全市新增播種(插秧機)300余臺,高效植保機械30余臺(套),秸稈綜合利用收儲站6個,綜合利用機械150余臺,烘干機85臺(套)。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70萬kW,小麥、玉米、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穩定在85.12%、86.37%、86.94%,秸稈處理機械化水平達到85.8%,高效機械化植保能力大幅度提高,谷物產地烘干機械化能力滿足農業生產需要,全程機械化技術路線已清晰可行,并率先成為全國第二批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市。
隨著農業農村機構改革的落地,枝江市農業農村局的成立加快了枝江農機農藝的全面融合,促使農業機械化向水產、畜禽養殖、蔬菜、水果等領域全面邁進,成功樹立了牛欄山肉牛標準化養殖(包括青貯飼料機械化生產)、雙圓禽蛋全程機械化生產、漁丫頭水產機械化養殖等基地及七星臺蔬菜、百里洲沙梨、枝江臍橙等一批枝滋有味農產品機械化技術運用典范。截止目前,全市水產機械化喂養0.4萬hm2,畜(禽)規模機械化養殖50余萬頭(300余萬羽),高品質的枝滋有味農產品打入歐洲市場。2020年,枝江市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枝江市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實施方案》,標志著枝江市農業全面全程機械化大幕正在迅速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