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河南濮陽市油田總醫院骨一科 濮陽 457000
橈骨遠端骨折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四肢骨折類型之一,約占全身骨折的10%,中老年骨質疏松女性患者發病率較高[1]。對部分手術耐受性差和對手部的精細活動及外觀要求不高的老年患者,目前臨床以保守治療為主。收集2018-12—2019-06間在我科行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術治療的50例老年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探討心理疏導、夾板固定護理、患肢體位護理、功能鍛煉指導等整體護理干預的效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本組50例患者,納入標準:(1)術前明確診斷且為單側新鮮閉合骨折。(2)年齡>60歲。(3)溝通能力正常,主動配合能力強且按期完成隨訪計劃者。排除標準:(1)合并四肢其他部位骨折,存在有小夾板固定或進行早期功能鍛煉等禁忌證者。(2)陳舊性及病理性骨折[2]。其中男18例,女32例;年齡60~76歲,平均65.07歲。致傷原因: 跌滑傷36例,撞擊傷14例。受傷至治療時間2~17h,平均5.27h。均由同一組醫生實施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術。
1.2整體護理方法(1)心理疏導:患者年齡偏大、加之意外受傷,缺乏心理準備,以及受患肢疼痛、畸形明顯、活動受限和對預后的顧慮等因素影響,易出現焦慮、急躁、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治療信心和依從性。護理人員應態度和藹及時與患者溝通,服務周到細致。鼓勵患者表達內心的疑惑并耐心進行解釋。介紹橈骨遠端骨折相關知識、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術具有創傷小、治療時間短等優勢;說明手法整復配合的注意事項。術后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告知整復后2~3d內為腫脹高發期,但之后多在3d內逐漸消退,以緩解其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和顧慮,并做好相應心理準備[3]。也可舉既往治療后恢復良好的病例,提高其治療信心,從而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2)術后護理 :①夾板固定及體位護理。加大患肢肢端的血液循環、皮膚溫度及感覺等變化,以及患肢的腫脹程度、夾板固定及包扎帶的松緊度等觀察的力度。告知術后10~14d內隨著患肢腫脹程度的逐漸消退,可引起夾板松動而增加骨折二次移位的風險,因此需提前做康復宣教,通過現場演示和播放小視頻等方式教會患者適時對包扎帶松緊度實施調整的方法(扎帶固定應以上下移動1cm為好)[4]。骨折整復后夾板應置入超腕關節中立位進行固定,將頸腕帶懸吊前臂中立位并屈肘90°。于胸前,避免骨折發生移位。臥位休息時在患肢下應用小軟棉墊將其墊高使其處于心臟水平至少10cm,從而利于淋巴靜脈回流通暢,改善腫脹程度。下床鍛煉時將患肢采用三角巾懸吊于胸前,切記不可下垂或隨步行左右擺動以增加骨折二次移位等風險。出院后通過門診復查、家庭隨訪或微信視頻等隨訪,檢查夾板外固定及體位情況。并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恢復進度,增加治療信心。囑患者日常如有患肢劇痛、麻木、皮膚青紫或蒼白、膚溫較對側下降明顯等情況出現時,須立刻就醫,警惕出現缺血性肌痙攣或皮膚壓迫性壞死等可能。②飲食護理。骨折早期指導患者保持飲食清淡,避免辛、辣、肥厚食物攝入。骨折中期適當增加富含鈣質、維生素D等食物的攝入。骨折后期增加大棗、動物肝臟等補血益氣滋肝等食物攝入,有助于舒筋活絡,提高機體免疫力。繼續遵醫囑規范進行抗骨質疏松藥物等鞏固治療。③康復鍛煉指導。術后由于患者痛閾減低,加之擔心鍛煉增加骨折二次移位等風險,配合康復鍛煉的積極性不高。護理人員在良好復位與夾板固定和做好心理疏導的基礎上囑其遵循堅持盡早開始、堅持不懈、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等康復原則。復查X線示復位理想后即指導患者行手指屈伸、握拳、分指、并指等鍛煉[5]。囑其盡力屈伸掌指關節、指間小關節,背伸、屈曲時在最大角度時持續保持5s左右,15~20次為一組,2組/d。7d后經影像學復查確定骨折復位效果肯定后,可開始被動活動腕關節。但囑患者應避免旋轉前臂。2周后待骨痂逐步生成、局部腫脹消失,即可逐步增加腕關節的活動度并加大掌屈與尺偏活動,同時在患者耐受的范圍內逐步開展包括腕關節旋轉運動在內的腕關節各項主動活動鍛煉,20~30次為一組。并在肘關節90°~120°范圍內開展屈伸活動及肩關節環周等運動。4周后視恢復情況可逐步加大腕關節主動運動,之后定期影像學復查,配合醫生依據骨折愈合情況適時拆除夾板。
1.3療效評判標準[6]優:腕關節活動恢復正常,影像學結果顯示骨折斷端對位準確。良:腕關節活動改善顯著,稍有障礙,骨折斷端對位基本滿意。可:腕關節活動改善不明顯,骨折斷端對位情況一般。差:腕關節活動范圍差,發生骨折畸形愈合。
50例患者術后均獲6個月隨訪。骨折愈合時間為(6.72±1.23)周。隨訪期間均未發生局部反復腫脹疼痛、腕部神經損傷、創傷性關節炎等并發癥。末次隨訪依據療效評判標準。本組優25例,良23例,可2例。治療良好率為96.00%(48/50)。
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術在治療橈骨遠端骨折中具有操作簡便、創傷小、疼痛程度及經濟負擔輕等優勢,應用效果已得到臨床廣泛肯定,特別適用于老年患者[7]。治療期間科學的護理亦是患者獲得良好治療效果的重要保證[8]。我們對50例接受手法整復小夾板固定術治療的老年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開展整體護理干預。術前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病情,做好針對性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宣教骨折康復知識,鼓勵患者保持積極心態,提高了其戰勝疾病的信心和治療配合度。術后加強夾板固定及體位護理,并根據患者耐受程度,做好功能鍛煉指導,適時開展關節的早期功能鍛煉等干預措施,避免了過早或不適當運動引起的骨折移位。從而促進了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環,縮短了骨折愈合時間,降低了畸形愈合、創傷性關節炎及腕關節功能損傷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護理質量亦獲得有效提升,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