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倩 李珍 馮娟娟
河南省人民醫院 鄭州 450003
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和對護理服務要求進一步提高,臨床護理從最初的“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同時對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1]。臨床帶教是護生從學生轉變為執業護士的重要階段,選擇科學的帶教模式,提升帶教質量,可促進護生快速適應臨床護理工作。多元化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具有開放性、現代化、互動性等特點,在臨床帶教過程中可根據護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使護生的專業能力與職業勝任力顯著提升[2]。因此,本文就腫瘤護理帶教中應用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干預效果進行對比觀察,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腫瘤科2018-07—2019-07間的實習護生40名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科時間先后分為2組,各20名。對照組:男2名,女18名;年齡20~23歲,平均21.09歲。專科學歷12名,本科學歷8名。觀察組:男4名,女16名;年齡20~24歲,平均22.29歲。專科學歷10名,本科學歷10名。2組護生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對照組護生行傳統護理帶教教學模式 帶教老師根據臨床帶教計劃指導護生開展專業知識學習,示范腫瘤護理相關技術操作,講解操作的要點。護生觀察帶教老師示范后,獨自進行操作練習,教師從旁指導。通過示教、床旁授課,以及學員操作練習,使其掌握PICC維護、化療靜脈安全給藥、植入式靜脈輸液港的維護等。
1.2.2 觀察組護生行多元化帶教教學模式 (1)理論知識教學:腫瘤護理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與危險性,要求護理人員熟練掌握護理基本理論知識與專科護理知識。帶教老師首先根據教學大綱對各類腫瘤患者進行案例收集,如乳腺癌、宮頸癌、肺癌等,總結歸納入腫瘤科典型案例庫。①根據護理教學大綱以及腫瘤科的工作流程制定教學計劃,并將腫瘤科的常規操作制作成幻燈片,收集影像資料制作成10~20min的微視頻。課前通過QQ群或微信群的方式上傳多媒體課件,以供護生提前預習。并在課件中向護生提出腫瘤科基本工作流程、癌性疼痛的常見評估方法、阿片類等鎮痛藥物的副作用、化療藥物配置流程、注意事項與化療相關的不良反應,以及護理對策等多個核心環節問題[3]。要求護生課前查閱相關資料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②在課堂循環播放多媒體課件,將護生分成4個小組,針對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各小組派代表將小組學習情況整理成書面報告進行匯報。帶教教師針對不足之處,引導小組成員進行思考和改進。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示范教學,糾正護生操作中存在的問題。教學結束時,帶教教師針對腫瘤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并再次播放多媒體課件,提出新的問題讓護生課后思考。(2)漸進式實踐教學:由于腫瘤科患者的病情嚴重,輸液操作更加復雜,對臨床護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輸液港是一種安全的靜脈通路,選擇合適的穿刺部位,規范化培訓和順利完成手術,可以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4]。我們應用PBL加情景模擬的教學方法進行乳腺癌留置靜脈輸液港的維護,帶教老師提前提供該患者病史、臨床表現、治療措施、植入輸液港導管的時間和部位等,并提出相關問題:①輸液港導管穿刺的部位。②輸液港座的位置。③操作前評估內容。④輸液港針的選擇及穿刺技巧。⑤輸液港的沖封管手法、時機、封管液的選擇與PICC有哪些不同。⑥拔出輸液港針的注意事項。⑦輸液港健康教育內容。護生通過查閱書籍、指南和相關文獻,進行小組討論回答以上問題。帶教老師根據回答情況進行補充評價,并進行相關技術操作演示教學。情景模擬時,由護生分別擔任腫瘤科護士、乳腺癌患者和家屬。通過之前相關理論知識和技術操作的學習,進行靜脈輸液港的維護操作。出現問題時,由護生獨立分析、處理。結束后由帶教老師進行評價。
1.3觀察指標(1)于腫瘤科出科當日開展理論知識考核與操作技能考核。理論考試以閉卷筆試方式進行,操作考核由實踐操作方式進行。由帶教老師與護士長根據各項技術操作步驟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計算得分總值,兩項評分總分均為100分,測試結果達到85分即達標。(2)帶教老師與護士長根據日常臨床護理工作情況進行評估,對思維能力、職位勝任能力、突發事件處理能力三項指標進行評估。各項總分為10分。分值越高代表能力越強[5]。(3)以問卷調查形式對護生與帶教老師對帶教的滿意度進行評估。滿分10分,分值越高代表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方法采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錄入,選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正態連續性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護生考核成績和綜合能力觀察組護生的理論、實踐考核評分,以及思維能力、職位勝任能力、突發事件處理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護生出科考核成績綜合能力評分比較分)
2.2護生及教師對帶教滿意度觀察組護生、教師對帶教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護生及教師對帶教滿意度比較分)
傳統臨床護理帶教模式中多以帶教老師為主,護生只需掌握相應的護理知識與專業技能即可[6],未能重視護生在創新思維能力與主觀能動性等方面的培養,不利于護生綜合能力水平的培養與提升。腫瘤科護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對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不僅需要豐富的腫瘤護理理論知識與護理技能,同時應具備獨立面對突發事件的分析解決能力,以及與醫師和患者良好地溝通交流能力等,對護士職業勝任力要求較高[7-8]。因此,腫瘤科臨床帶教中應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對臨床護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具有促進作用。
腫瘤科疾病通常合并癥、并發癥多,涉及多學科診療。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有利于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將其貫穿在臨床教學全過程中,能夠鍛煉其獨立尋找答案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多元化教學模式是指通過運用多媒體、情景模擬、問題式教學等教學模式[9-10],培養護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將傳統帶教中的“以帶教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護生為中心”的新型帶教模式。利用多媒體教學,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將枯燥的理論內容更直觀化、系統化呈現,使護生可直觀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其中情景模擬教學是漸進式實踐教學的重要手段,可使帶教教學更為豐富,充分調動護生的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護生可積極融入課堂教學中[11-12]。
由于腫瘤護理對護理質量的高要求,需要對護生實施更為貼近臨床實際的各項操作訓練,通過反復學習、演練和不斷強化,才能熟練掌握技巧,從而更好地為患者服務,也有助于護生角色的轉換,避免由于心理負擔重導致實際護理中的差錯,進一步培養和提高護生臨床評判性思維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腫瘤科護理帶教中應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帶教效果顯著,可使護生的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顯著提升,有利于培養護生各項綜合素質能力,使護生更好地勝任腫瘤科護士工作,為科室提供專業化的護理人才。與傳統帶教效果相比,護生與帶教老師對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滿意度更高。
綜上所述,腫瘤科帶教中應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可提升護生的綜合能力,為腫瘤科護理工作培養專業化護理人才,有臨床推廣與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