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芬
(甘肅省榆中縣第一中學 甘肅·蘭州 730100)
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想要獲得長期的發展和進步,愛國主義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具備了愛國主義精神,才能使得人民對于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更有認同感,讓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發展得更好。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它在當今社會所包含的內涵就是讓人民堅持愛祖國、愛中國共產黨、愛社會主義這三者精神的統一。對愛國主義精神的培養和灌輸一直以來都是各位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學中必須涵蓋到課堂教學之中的內容,它一直涵蓋到了我國學校教育的全部課程之中,甚至說涵蓋到了學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初中音樂課程,是初中音樂教師啟發、引導初中學生在音樂中發現美、體會美、創造美的一門課程。初中音樂教育就是初中音樂教師對學生在音樂中感悟美的過程。[1]在此過程中,初中音樂教師一方面要帶領學生學習基本的樂理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文化內涵;另一方面,還要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貫穿愛國主義教育,為培養初中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盡最大的努力。初中音樂教師通過音樂的力量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使得當代的初中學生能夠成為具備愛國主義精神的新青年。
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首先初中音樂教師可以找一些描寫我國自然風光的曲目,讓初中學生從這些歌曲當中去感受祖國的秀麗風光、大好河山。例如在學習《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這首歌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從這首歌中看到一個滿是桃花開放的優美的小村莊,那清澈的湖面上倒映美麗的桃花,在那美麗的桃園中一群孩童正在嬉笑打鬧,小姑娘們害羞的表情就像那一朵朵含苞待放的粉色桃花一樣,這些一幅幅優美的景色就像一幅美好的畫卷,向大家展示鄉村桃源生活的那一份歲月靜好。另外這首歌中還描述了戰士們為了祖國的輝煌發展、為了家鄉的寧靜和平、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寧愿一個人背井離鄉到那寒風瑟瑟的、艱苦的邊疆駐守的這種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通過演唱這首歌曲,學生能夠在腦海里面勾勒出祖國的美好風景、感受到祖國的山河秀麗,這能夠使得初中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日常的初中音樂課堂中就能夠得到提升。
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其中就有許多關于愛國主義題材的優秀音樂作品,這些歌曲向我們展示了從古至今優秀的領導者、歷史人物的偉岸形象、中華人民不畏艱險的頑強精神、將士們奮勇殺敵的大無畏精神、勞動人民的善良與智慧等一系列崇高的品質和精神。歌曲當中歌頌的民族英雄、愛國領袖身上表現出來的崇高的精神、時刻與人民群眾共進退的優秀品質,能夠很大程度上的調動初中學生的情緒情感,極大程度上的喚起他們的愛國之心、激發他們內心深處對祖國的情感。[2]和平統一的美好愿望也包含在愛國主義精神里面,在歌唱《七子之歌》的時候,可以通過對當時的社會大背景、社會熱點問題進行剖析,讓學生從中感受到舊社會的險惡與丑陋,領會到國家統一過程中的艱難險阻,激發起學生對新時代社會的美好生活、幸福生活的感激和珍惜,從而進一步激發出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愛國情操。
傳統的死板教學方式很不容易調動學生的情感情緒,所以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初中音樂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充分激發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初中音樂教師可以適當的領著學生一起分析歌詞、朗讀歌詞、感受歌詞,引導學生更好地去領會歌中蘊含的情感、領會祖國的大好河山美、領會人世間的美好情感,領會人情社會的美好發展過程,最大限度的激發初中學生的愛國情感。初中音樂教師還應該充分使用多媒體教學,在課件上面展示一些與當堂課所學內容相關的圖片、影視資料等,利用這些手段將歌曲中描繪的景象展示到學生的眼前,讓學生對歌曲所表達的景象有更直觀的感受,更容易使學生體會到歌曲中包含著的情感,達到充分陶冶學生情操的效果。例如,在學習演唱《黃河大合唱》這一經典曲目時,要讓學生知道它是在抗日戰爭的時候創作的,這首歌歌頌了黃河的磅礴氣勢、中華民族悠長的文化、炎黃子孫的英雄氣概。了解了該歌曲的創作背景和這首歌所蘊含的思想感情能夠讓初中學生更好地體會到這首歌所包含的情感,讓學生能夠在演唱這首歌時更加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還可以播放一些黃河直擊心靈的音頻和視頻,讓學生更加能夠體會到這首歌的內涵和思想情感。
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充分的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在學習歌曲之后,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聯想,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學會自己組織語言描繪作品中表述的景象及景象,深化學生對作品的情感態度,并且組織學生用自己感受到的情感來演唱歌曲,再一次體會這首歌曲中蘊含的獨特的美,激發出學生愛國、愛黨、愛人民的感情。[3]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自身的親身感受向學生傳達自己對這首歌的理解,加深學生的印象,從這些音樂作品中體會人生百態、體會江河壯麗、體會當前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例如,在學習《送別》這首歌時,初中音樂教師可以根據自己與家人、與朋友離別時候的傷感來啟發引導學生如何在淡淡的歌聲中感受到那種濃濃的離愁別緒、百感交集,再引導學生根據自身與家人、朋友分別時的那種不舍去歌曲當中找到共鳴。再比如,在學習我國的國歌時,可以先讓學生看著樂譜和歌詞自己輕聲哼唱,細細的感受國歌里面蘊藏的愛國情感,領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國大業的艱難歷程,領悟到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來之不易,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為自己的中國人的身份感到榮幸和自豪,從而進一步讓初中學生樹立起愛國主義熱情、愛國主義精神。初中學生正處于情感和精神旺盛的時期,非常容易被激發出熱情,初中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僅僅只是進行簡單的樂理知識、歌曲演唱的教學,而是應當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的進一步形成。初中音樂教師自身首先應當樹立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并將這樣濃烈的情感帶入到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之中,并且還要利用歌曲演唱的方式讓學生受到感染,從而激發起學生的愛國情感。
將初中音樂的學習與培養初中學生的愛國主義結合在一起,有很多的方式可以采納。首先初中音樂教師可以在音樂課堂上舉辦紅歌比賽,將班上的學生劃分成小組,小組同學合作分工,共同完成一首紅歌的選擇、了解背景、歸納情感、學習演唱、編排隊形等。這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這首紅歌的同時也對這首歌的背景、情感有了深刻的了解,能夠讓學生的演唱具有更加強烈的感情。其次,初中音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話劇表演。[4]自由組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相關音樂作品的愛國小故事,并通過話劇的形式將它表演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更能直觀地感受到這首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和蘊含的情感,更能讓學生的家國榮譽感更加強烈。再次,初中音樂教師還可以準備一些與愛國主義相關的音樂劇,組織學生進行觀看,并在觀看后組織一場交流會,讓學生暢所欲言,自在的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音樂教師要適當的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激發學生心中的愛國情感。
在初中音樂課堂中滲透愛國主義情懷,不僅是音樂課堂本身就需要具備的,而且還是增強當代青少年對國家、對民族富有認同感的必要途徑。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盡最大限度的去給初中學生滲透愛國主義精神,通過日常的課堂教學去不斷的熏陶、感染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增強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列寧曾表達過在千百年來的歷史長河中奠定下來的對祖國的、對自己民族的那種深厚的、刻骨銘心的濃烈感情就是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樣的觀點。擁有了強烈愛國主義精神的國家和民族,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人民也必然會擁有強大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也必然會擁有強烈的國家自豪感、民族自豪感,也必然對這個國家、這個民族表現出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表現自身情感情緒的方式,初中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教給學生專業的音樂知識以外,還要用濃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贊揚那些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堅持奮斗的音樂藝術大師,向學生肯定這些音樂大師的作品及影響力,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他們的崇高精神,幫助學生樹立高昂的愛國主義熱情,同時也不斷促進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