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易知
張蘇州
廣東梅州人。1986年生,深圳市自然大師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中國造景師協會會員,深圳立體綠化協會會員,園林造景師。
張蘇州來自梅州,在“足球之鄉”成長起來的他,接受過多年的足球訓練,是一位頗為“專業”的守門員。同時,與同齡男孩子的興趣愛好有所不同,張蘇州自小便特別喜歡養植物、養寵物,尤其喜歡養魚。“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喜歡,反正就是有這么個愛好,我看到魚就特別有親切感,比在大街上看到漂亮女生還開心。”張蘇州幽默地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工作之余,張蘇州最愛的就是四處閑逛,大自然的神奇和樂趣讓張蘇州每每都沉醉其中,“很多人會說現在我們好像距離大自然越來越遠了,其實我們也可以慢慢靠近這些自然,感受到它的魅力和與眾不同。”張蘇州說道,“每一寸土地,每一朵花,每一棵草,只要你用心感受,都能從中體會到大自然的奇妙。”也正是這樣獨特的愛好,讓張蘇州慢慢與生態綠化這一行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大學畢業后,張蘇州只身來到深圳,開始了求職之路,半年時間下來,張蘇州投出的幾百份簡歷卻都石沉大海,杳無音信。無奈之下,他帶著畢業時父親給的兩萬塊錢來到珠海,做起了女鞋生意。隨后,他又輾轉多地創業,2015年底,尋求轉變的張蘇州恰巧接觸到了生態綠化,隨后便義無反顧的投身到這一行業,將當時做的順風順水的水族館生意升級為室內生態綠化。“我當時覺得這個行業很有市場,就一直做到現在了。”雖然只有33歲,但張蘇州卻已經積攢了不少創業經歷,面對這些年來遇到的辛酸,他已經學會了一笑而過,“作為一個白手起家的創業者,肯定都會遇到困難,我不是什么富二代,也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除了剛畢業時四處籌措啟動資金的窘迫外,隨著事業逐漸步入正軌,張蘇州的肩上也有了越來越多的責任和壓力,“反正,各種酸甜苦辣我都嘗過了。”說到這,張蘇州面露笑意,語氣輕快,言談間卻流露出歷經世事的沉穩與成熟。
決定投身生態綠化行業之后,張蘇州放棄了水族館生意,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在全國各地進行“考察”,“我去了二十多個城市,拜訪了十多個有名的師傅。”張蘇州說道,一年的時間,他輾轉各地,對這個行業做了不少的功課,“做一個項目之前肯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那段時間我全國各地跑,主要是學習怎么設計,順便去一些做的比較成功的公司,學習一下他們的經營之道,回來之后我就可以著手開始做,能節省很多時間,也可以少走彎路。”
2016年下半年,“學成歸來”的張蘇州成立了深圳市自然大師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我們目前主要面向各大公司、單位,以精品類的生態綠化為主要業務。”在張蘇州看來,雖然與馬路上的園林綠化屬于同一類的業務范疇,但相比而言精品類的生態綠化對設計的要求更高,“街上隨處可見的那種園林設計,是固定的,一條路上要種多少棵樹都是規定好的,沒有藝術感,而我們主打的是富有美感的設計。雖然在實質上相差不大,但我更追求藝術和文化的元素。”畢業之后,張蘇州先后去了珠海、陸豐等地,至于為何扎根深圳,張蘇州也分享了他對深圳的獨特情懷,“深圳是個好地方,只要你是金子,你就一定會發光,只是時間的問題。能在深圳堅持下來的人,一定都是有兩把刷子的。”張蘇州分析道,“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堅持,無論做什么,一定要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如果方向不明確,你就像個無頭蒼蠅,哪怕你現在事業非常成功,也會感到很迷茫,因為你看不到未來該往哪里走。這也是我這么多年來總結的一點體會。”多年的商海浮沉,指引著張蘇州堅持下來的正是明確的目標和方向。“如果有明確的方向,知道該往哪里走,哪怕這個過程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我都會將它視為一種享受。”
在120多平米的自然大師生態展廳中,覆蓋整面墻壁的植被、假山上的潺潺細流、清澈水池里悠閑的魚兒......為每一個進入展廳的人帶來了內心的寧靜和舒緩。“新加坡樟宜機場,包括美國亞馬遜公司總部,都是把整個大森林搬到室內,特別漂亮,但這樣的建筑目前在中國并沒有。”張蘇州說道。“如今,我們的戶外綠化已經非常成熟了,但是室內綠化才剛剛起步。未來三、五年,我計劃在深圳打造一個城市亮點,把大森林搬到室內,把大自然的美好帶給每個人。”談到未來的發展,張蘇州興致勃勃,瞬間打開了話匣子,“看到這樣的環境,心情會很平靜,很舒服,而這種感覺,就是我想帶給別人的。”
目前,深圳市自然大師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主要服務于各大酒店等型大型公共區域,接下來,如何讓大自然不僅僅局限于公共場所,而是真正進入到千家萬戶中,也成為了張蘇州的一大目標。“在深圳這個快節奏的城市中,每個人都面對著非常大的工作、生活壓力,大家的狀態都很浮躁。未來,我還想設計一些針對家庭的相關產品,讓人們在家里便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寧靜。”同時,張蘇州也計劃開發一系列帶有寶安特色的產品,“我現在去一趟寶安公園就能發現很多可以加工、設計的素材。”張蘇州笑道,“這種東西是百看不膩的,它是有生命的。”言語之間,我似乎也透過現在,看到了孩童之時那個癡迷大自然的那個小男孩。
工作之余,張蘇州也是個熱愛公益的人。多年來,捐贈衣物、慰問老人、資助兒童......只要是身邊看到的,張蘇州都會伸以援手,“我特別喜歡做這些事情,只要見到了,我一定會參與,包括很多朋友組織的一些慰問活動,我也都會參加。”對于堅持公益這件事,張蘇州已經不記得自己堅持了多久,除了身邊需要幫助的人之外,每次看新聞,或者在微信中看到眾籌信息,張蘇州都會不自主地向對方轉錢,略盡綿力。“如果要我像那些大企業家一樣,大肆地去做慈善、捐款,我現在還沒到達那個能力。”張蘇州說道,“但是我有多少就幫多少,就當是給自己‘積福報’了。”熱愛大自然、熱愛幫助身邊人,正如張蘇州微信朋友圈的簽名——“帶給全人類最美的綠色棲居環境。”所說,在這位大自然的“搬運工”的背后,我看到了一個滿腔熱血的人對目標的堅持和對夢想的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