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健
江蘇省海門市第五人民醫院,江蘇 海門 226131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發病率較高的骨折類型之一,由于老年患者容易引發骨質疏松,因而該疾病多發于老年群體,很容易引發患者關節畸形,如果不及時采取正規、有效的治療,可能會嚴重影響患者肢功能,并存在一定的并發癥風險[1]。目前,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有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種方式,而一些高齡患者更傾向于采取保守治療。本次研究旨在探究手術與非手術在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治療中的效果,詳見下文。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2018年11月我院治療的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30例,以隨機抽簽法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15例,男9例,女6例,年齡75-82歲,平均(78.34±2.18)歲;觀察組15例,男8例,女7例,年齡76-82歲,平均(78.65±2.37)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術前對兩組患者做相應檢查,給予對照組非手術治療,具體步驟為:采用牽引治療方式,于患者股骨髁或脛骨結節實施牽引;在骨痂形成之后持續穿釘子鞋4-8周時間;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給予觀察組手術治療,采用鎖定鋼板內固定方式治療,具體步驟為:患者保持仰臥位,對其實施硬膜外麻醉;取患者髖關節外側位置做切口,對骨折端進行清理,并對骨折部位進行復位;在股骨外側選取全都恰當位置將選擇的鎖定鋼板放置好,并采用克氏針通過鋼板近端圓孔做好臨時固定;頸干角確定好之后,進行固定,并拆除臨時固定用的克氏針,鎖定鋼板近端采取的固定長螺釘不得少于3個;X線檢查骨折復位及固定狀況,確認固定良好則予以縫合;術后給予患者釘子鞋固定,并在術后72 h后對患者進行抗生素治療以免造成感染。
1.3 觀察指標及其評價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髖關節功能以及住院時間進行觀察,其中髖關節功能采用Harris評分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主要包括疼痛、功能、畸形以及運動范圍,得分與髖關節功能成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分析研究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Mean±SD)采用t檢驗,如果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則P<0.05。

表1 兩組患者Harris評分比較(Mean±SD)
比較兩組患者Harris評分及住院時間,觀察組Harris評分的得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直接暴力創傷或間接暴力創傷都會引發股骨粗隆間骨折,作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骨折類型之一,多發于老年群體,老年人往往機體功能衰退,骨質強度以及骨脆性都發生了改變,而且老年人身體協調性也有所降低,很容易引發股骨粗隆間骨折。當前治療方式包括非手術和手術治療兩種,對于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多采用保守治療[2]。
當前非手術治療多采用牽引治療,雖然可以避免手術造成的創傷,但是該療法治療時間比較長,患者需要長時間保持臥床狀態。如果對高齡患者采用牽引的非手術治療方式,由于長期臥床,會增加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風險,高齡患者長時間臥床還會加重患者病情。而手術治療方式在現代微創技術的影響下,損傷性也在不斷降低,對股骨粗隆間患者實施手術治療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效縮短患者恢復時間。手術方式是對患者骨折部位的穩固的內固定,加快骨折部位恢復。本次研究結果發現,對高齡股骨粗隆間患者實施手術治療較非手術治療,前者患者髖關節功能以及住院時間較后者更優,這表明了對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實施手術治療更為有效。
綜上所述,對高齡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實施手術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關節功能,縮短住院時間,治療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