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發展提升現場會上獲悉,四川省已發展稻漁綜合種養469萬畝,產量40萬噸,分別居全國第二、第三,相比只種水稻,畝均增效3至5倍。
據介紹,近兩年四川省堅持“以稻養魚、以漁促稻”,把川糧油、川魚納入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大力建設以稻漁綜合種養為主的現代糧油和水產園區,開展省級星級園區創建認定,對認定的隆昌五星級、開江四星級、新津三星級省級稻漁綜合種養園區分別給予3000萬元、2500萬元、2000萬元獎補。同時,依托現代農業園區,深度挖掘全省600萬畝的冬水田資源,連片推進魚米之鄉建設,在隆昌、邛崍等4個整縣,以及劍閣白龍、廣漢高坪等10個鄉(鎮)開展示范創建,力爭實現“一地雙業、一水雙用、一田雙收”。
目前,全省已建成以稻漁綜合種養為主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國家級示范區9個、省級星級園區3個,為建設魚米之鄉打下基礎。
為提升種糧綜合效益,四川省大力推廣“川優6203”“川優8377”等優質水稻品種,以及泥鰍、黃顙魚、小龍蝦等適宜四川養殖的水產品種,主推“稻—魚”“稻—蝦”“稻—鰍”等養殖模式。大力推進綠色興漁、質量興漁,建設無公害生產基地,打造綠色水產品和有機大米,培育了蓬溪紅田魚、開江大閘蟹、黃金甲有機鱉等一批優勢品牌。大力推進產村相融,建設水產強鎮,通過舉辦釣魚文化節、打造農業主題公園和漁家樂等方式,延伸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
“我們按照50?100畝的標準,加大項目資金支持,引導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稻漁綜合種養。”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成立全省家庭農場發展創業聯盟,優先把稻漁綜合種養為主的家庭農場主納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范圍和高職擴招計劃。目前,全省培育了以稻漁綜合種養為主的家庭農場(漁場)7156個,國家級龍頭企業2個,水產合作社4501個,千畝示范基地56個。
遂寧市安居區返鄉大學生從四川農大畢業后,子承父業接管“紹兵農場”,發展稻漁綜合種養200畝,帶動周邊農民發展1260畝。
此外,四川省探索推廣“農戶+”模式,通過發展村集體經濟、資產資源入股、投工投勞和二次保底分紅等方式,引導農戶全面參與稻漁綜合種養,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
廣元市昭化區通過集體經濟和產業扶貧資金投入發展稻漁種養,實現“千斤稻,三千元產值”目標,以財政扶貧資金形成的固定資產,每年按6%的比例向貧困戶保底分紅,帶動周邊農戶和貧困戶戶均增收5000元左右,走出了山區發展稻漁種養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把稻漁綜合種養重點納入全省農業農村“十四五”發展規劃,堅持以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深入實施“川魚”振興行動,大力推動“魚米之鄉”建設,加快推進四川水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擦亮四川農業大省金字招牌。
(本刊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