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濤
[摘要]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是內部監督的有機組成部分。為推動業審融合,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業審融合“六步法”,促進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和審計效能的提升。
[關鍵詞]內部審計 ? ?業審融合 ? ?六步法
一、協同計劃法:將分散的監督任務集中化
企業的監督職能一般分散在紀檢、監察、審計、財務、法律等不同部門,監督力量分散。同時,由于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產業鏈長、業態復雜,涉及礦山、氧化鋁、電解鋁、發電、貿易、物流等多產業、多門類,對監督人員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更高要求。多頭監督容易造成監督頻次高、次數多、質量低等問題,有時多個項目組同時進駐同一企業,為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為此,公司嘗試將分散的監督工作集中化。首先,倡導“業審融合”理念,通過組織協同,穿透部門間無形的“墻”。其次,公司規定由內審部門牽頭制訂統一的監督檢查計劃,職能部門作為風險管理的第二道防線,圍繞職責范圍內的薄弱環節和工作短板提出有針對性的監督重點;凡涉及同一企業的,合并監督計劃并經公司批準后執行。同時,自覺接受下屬企業的監督,凡監督檢查計劃外的監督項目,當事企業可以拒絕接受檢查。通過統一監督檢查計劃,壓縮了監督項目數量,減輕了企業負擔。
二、系統分析法:審計重點從大海撈針到快速鎖定
除了監督指向非常明確的監督項目外,許多監督項目的監督重點并不清晰,好似“大海撈針”,給后續的審計實施帶來不小的難度。只有充分的審前準備,才能快速鎖定審計重點,使監督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將重點放在審前準備階段,客觀分析企業所處階段(生命周期)、功能定位(制造、研發還是貿易類)、歷史沿革(新企業還是老企業)、管理現狀(基礎薄弱還是基礎扎實)、歷史問題(揭示問題與整改情況)等,通過對以上因素的系統分析、綜合分析,抓住企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迅速鎖定審計的主要內容。
三、多管齊下法:從財務為主向財務與業務結合轉變
審計項目隊伍的配備決定著最終的審計質量。審計干部一般是從財務轉崗而來,為適應審計監督從財務監督向全方位監督轉變的新形勢,提升內審隊伍對不同業務的審計能力,公司從職能部門和基層企業選拔了一批業務管理骨干人員,主要包括業務外包、勞務派遣、資產維修、固定資產投資、招投標管理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將其聘為兼職審計專家,建立了由34名相關專業人士組成的審計人才庫,每位專家每年至少參加兩次審計工作,以發揮其在財務管理、工程投資、工程造價、設備管理、人力資源等領域的專業優勢。現場審計時,每個項目組都由內審部、職能部門人員及“審計人才庫”的專家組成,共同對問題線索進行分析、定性,專業互補、相互促進,不僅發揮職能部門在風險管理中的第二道防線作用,而且通過不同專業人員的配合,實現第二道防線與第三道防線的高質量協同。
四、營造生態法:從內審“單打獨斗”到營造良好整改生態
在問題整改上,大多數企業都是內部審計部門“跳獨舞”,整改起來力不從心、獨木難支。同時,由于分散監督、重復監督給基層整改帶來了不必要的負擔,盡管表面上轟轟烈烈走程序,但真正的問題得不到實質性解決,影響了監督效能。
為此,公司從營造整改生態入手,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將環境建設放在首位,出臺了《審計發現問題整改工作管理辦法》,理順了整改流程,建立了被審計單位、職能部門、內審部門“三位一體”的整改工作格局;二是建立了問題整改信息系統,通過讓問題進系統,實現了問題整改的可視化、規范化、常態化;三是建立了問題整改月度例會制度,由內審部門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參與,共同對整改方案進行審核、對問題整改進行協調、對整改結果進行確認,實現整改方案、過程整改、整改歸零三個階段職能部門和內審部門的雙保險、雙把關。通過營造整改生態,實現了審計監督信息向各職能部門的開放共享,成為職能部門改進管理的源頭活水。
五、分步達標法:從難衡量到逐級達標提升整改質量
問題整改還存在一些形式主義現象,比如搞“下不為例式整改”,表態震天響,實質問題不觸及;搞“書面式整改”,整改報告天花亂墜,現場工作一如既往;搞“盆景式整改”,花拳繡腿一套又一套,但對類似問題卻熟視無睹等。這些問題之所以出現,關鍵是整改標準不明確、看不見、摸不著。為解決這一問題,公司探索采取了整改標準分級管理的方法。針對現實工作中整改標準“模糊化”“一刀切”的問題,探索實行了整改標準分級管理的方法,具體為:將整改標準分為三級,第一級整改是最基礎的整改,僅對單一問題立行立改、即知即改,這類問題整改起來簡單,整改效果立竿見影;第二級整改是指涉及一類業務流程的相同或相似問題,通過舉一反三、歸類整改,實現一類業務、相同流程的規范管理;第三級整改是指涉及多個業務流程的同類問題,或涉及多個企業的類似問題,通過頂層介入并通過組織舉一反三,進行系統整改,在更大范圍內提升管理質量。整改標準明確后,對整改結果的審核就容易多了,形式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問題得到明顯改善。
六、提取公因子法:促進審計成果向管理提升轉化
審計是“矛”,內控是“盾”,通過審計之“矛”發現內控之“盾”的短板,要通過完善內部控制體系,不斷筑牢內控之“盾”。今年以來,公司把“問題求同”作為重要方法,對近年來審計監督中發現的問題進行了匯總分析,通過“提取公因子、合并同類項”,找到合同管理、授權管理、外包管理、招標管理等問題多發流程,按照職責分工向相關職能部門原原本本地反饋問題,引導管理部門通過評估問題或內控缺陷,發現管理漏洞和內控短板,目的是從根源上找原因、從管理上促提升。為此,注重審計中發現的重復性、執行性缺陷以及設計性缺陷,從內部控制體系上進行完善。據不完全統計,通過對問題提取公因子,督促相關管理部門完善管理制度、規范合同文本等舉措,有效提升了合同管理、授權管理、外包管理、招標管理等水平,優化了內部控制體系。同時,通過內部審計持續對修訂、完善后的內控體系進行查漏補缺,實現了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雙向、良性互動。
(作者單位: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郵政編碼:100082,電子郵箱:ht_liu@chalc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