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阿 漠
初次被“沉潛”二字觸動,正是雜志面臨轉型的時候,整個編輯部忙于對雜志的約稿方向、欄目進行定位調整,放棄原有,轉向與其平行的另一條路。領略時下政策的新導向,研究同類精品期刊的欄目、內容,每天都覺得自己停滯不前,沒有任何突破,仿如在茫茫大海中奮力游水卻無法自救。突有一日,大學時劉老師書法集中的沉潛二字點醒了我,今日所有的積蓄,都只是為了來日更好地展現。
沉潛,不是面臨困境后的退縮,也不是遇到挫折后的消沉,是沉下身段,潛心“修煉”,修心,修技能,為日后的薄發積蓄力量。沉潛,是面對浮華時的冷靜,是居高之后的淡然。
在歷史長河中,中國傳統手工藝能延綿至今,從原始時代的陶盆繪彩到清代的琺瑯制作,是一代代手藝人摶心揖志、潛心傳承下來的。古人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對于手工藝從業者來說,沉潛是一種必備的精神素養,是能讓從業者走得更遠的一種智慧。
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一些手藝人放棄了精工細作,轉向財富的快速攫取;在大師光環的籠罩下,一些手藝人忘記了初心,轉向名譽頭銜的重復疊加;在生存困難的打擊下,一些手藝人放棄了本職,轉向其他行業謀取生計……手工藝之路不僅是一條艱辛的從藝之路,還是一條需要創新發展之路。既需要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心,潛心研究中華傳統手工藝的文化、技藝,更需要在快速發展的潮流中,積聚知識,開拓創新,將中華傳統手工藝延續傳承下去。沉潛,是手藝人對完美追求的一個過程,是手藝人素養升華的一個途徑。
南極企鵝在將要上岸時,總是會猛地低頭奮力下潛海中,潛到一定深度,一個回馬槍,擺動雙足,迅猛向上,如離弦之箭竄出水面,安全著陸。
甘于沉下去,才可浮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