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琰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平潮實驗初中,江蘇 南通 226361)
隨筆訓練和作文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與寫作技能,還能夠促使學生語言素質增強。隨筆也就是記錄學生對生活的感悟,針對學生寫作和語文學習產生積極影響。語言作為人們思想傳遞的一種工具,和其相關的教學活動便是人們文化的組成部分。最近幾年素質教育備受關注,怎樣在初中語文課堂上開展隨筆訓練活動,豐富作文教學流程,需要教師認真地思考與研究。
隨筆訓練可以稱之為一種輕松的寫作模式,對文體格式的要求不是特別嚴格,主張學生隨心創作與隨感創作,此種沒有限制與約束的文體形式決定著隨筆可以真實地反映學生真情實感與實際生活。并且隨筆訓練題材比較廣泛,給學生布設更多的發揮空間,如學生記錄生活中一件有趣的事、記錄自己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歡樂的場景、記錄在家庭中和父母友好相處的一件事情等,給學生帶來作文寫作的歡樂。
隨筆訓練的題材比較廣泛,學生應關注生活積累,達到文能所達的目標,大量的閱讀可以延伸學生知識面,突破學生寫作思路。如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一個人、一件事、一個物體描述等,都可以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經驗,增加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寫作的本質便是真情表達,然而一些命題作文將學生思路局限在某個空間之內,這一個領域不是所有的學生都可以感悟的,引出學生下筆為難的結果。長時間之后,學生胡亂編造,書寫的作文缺少感情色彩,導致作文內容乏味空洞。而在隨筆訓練中會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情感,隨筆訓練存在于學生生活之中,促使學生可以有話可說與有感而發,記錄學生真情實感,發展學生自身的作文風格與特色。
語文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說真話的重要性,換言之真切地傳遞自己心中感受,帶領學生在寫作課堂上進行自由創作。按照開放性的原則,精心設計訓練寫作的指導流程,增加和學生溝通機會,布設良好的寫作環境,活躍隨筆訓練課堂教學氣氛。如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寫作能力,教師要組織學生明確寫作目標,針對性地帶領學生參與隨筆訓練活動。在教學與隨筆訓練期間,鼓勵學生自主獲取寫作素材,細致地描述生活與觀察生活,同時把相關素材按照語言文字的形式進行描述,由此在具體的寫作中可以避免產生“假大空”結果。如“感動的事”作文訓練,教師給學生留出一定思考時間,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人或者事物加以觀察,站在多個視角感悟生活。寫作的對象可以是鄰居阿姨,還可以是某個叔叔家的小狗,甚至陌生人。在樹立目標的前提下,學生可以靈活地加入實際訓練活動,積累語文知識,獲取寫作真實情感。
人們作為社會上的單獨個體,存在顯著的多樣性。初中學生生活比較豐富,每一個學生都會擁有不同的性格,但是在具體作文教學中總會出現內容千篇一律的現象,集中因素是作文教學模式單一化。所以教師要引進多樣化的思考,在學生書寫作文的過程中多樣化評價與修改,營造輕松和諧的寫作氛圍。初中語文作文課堂上的訓練要體現因材施教,選擇多樣化的評改方案。因為作文教學的主體是興趣愛好存在較大差異的初中學生,因此在評價作文期間不要“一刀切”,而是全方位思考寫作標準要求,結合學生寫作特征加以針對性的評價。也就是不要把寫作能力不佳的學生和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加以橫向對比,而是選擇發展的理念,注重學生在寫作中取得的成長與進步,完成縱向對比,對學生進行充分的鼓勵與支持,加強學生在隨筆訓練中產生的寫作成就感。
與此同時通過有效的評講模式,在作文課堂上結合“大講評”與“小講評”活動,在前者的活動實施上,教師挑選寫作實踐,鼓勵學生參與每月隨筆訓練,挑選范文進行誦讀;后者和語文教學進行結合,在上課之前或者上課之后的十分鐘,簡單評價學生一個星期的隨筆訓練效果,提供寫作反饋信息,調動學生寫作動力。如“學習描寫景物”的單元寫作訓練,教師可以在講述《三峽》文本中引導學生對景色進行隨筆訓練,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場景,淋漓盡致地描寫景物。之后在寫作課堂上,鼓勵學生參與講評活動,教師提前挑選學生寫作質量好的作文,在課堂上給學生朗讀出來,或者安排對應的學生朗讀,并且講述自己創作的思路,促使班級中學生深深地被美麗景色所吸引,陶冶學生情操,在學生互相分享寫作內容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素材,擴展學生寫作視野。
另外教師組建多樣化的作品批改活動,要求學生參與交換批改流程,通過小組合作完成隨筆訓練批改,在批改中可以選擇不同顏色的筆加以總結評價,明確作文以及隨筆訓練中存在的病句或者錯別字,給出相應的修改意見。接下來將修改的結果發送給原作者,學生認真地參考批注,耐心接受他人的建議,由此在學生互相評閱過程中,自主地糾正隨筆錯誤,不知不覺地增強學生寫作技能。
初中語文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語言表達的引導,同時給予閱讀活動高度關注,擴展學生閱讀量。寫作以及閱讀成為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兩者互相促進互相影響,具備不可分割的關聯。若學生沒有細致地走進閱讀活動中,在書寫作文期間便會影響到真實情感的表達,所以教師要在日常語文課堂上,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文章,在文章中吸收優秀的詞句,引進到自己作文創設中,培養學生閱讀欣賞技能。另外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加入課外閱讀訓練,完成綜合化閱讀。初中學生以語文教材為主,教師可以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在課堂上給學生介紹某些課外閱讀內容,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引導。這樣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更多的資料,閱讀更多文章,繼而完成寫作素材的積累與創新。
如《白楊禮贊》在文本教授中,教師給學生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對應圖片場景,刺激學生感覺器官,促使學生深深地被白楊樹吸引,做好閱讀教學的準備。接下來布設問題情境:白楊樹有什么特點?屏幕中涉及怎樣的畫面?為什么課文的名字叫作“白楊禮贊”呢?引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自主閱讀文章的積極性。之后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找到描寫白楊樹的語句,對語句進行賞析和細細品味,分析這些語句在文中的作用,強化學生對優美詞句的記憶。鼓勵學生進行隨筆訓練,按照某一個段落關聯到身邊的植物,進行植物細節描寫,巧妙地設置隨筆訓練環節,這樣學生對身邊的植物深入回憶,隨筆書寫一段和植物相關的作文內容,豐富閱讀教學內容。最后給學生推薦其他優秀的文章,把更多優美詞句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對比記憶與閱讀,對現有的隨筆訓練進行再次加工和完善,進一步展現寫作的風采。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師要在寫作教學中滲透隨筆訓練的教學理念,通過隨筆訓練激發學生寫作積極性,積累寫作素材與內容,調節愉快的寫作氛圍。選擇行之有效的措施,如組織學生明確寫作目標,積累語文知識、設置多樣化的評改方案,增添作文影響力、引導學生創新寫作素材,展現寫作風采等,不間斷加強學生寫作技能,樹立開放性的寫作思維,進一步強化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運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