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剛
(云南工商學院 云南·昆明 651701)
為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更多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近年來,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中應用型高校得到迅速發展,學校的數量和質量都在不斷提高,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與普通大學的教學模式相比,應用型高校培養的學生具備系統的理論知識體系,同時也具備高超的專業技能,應用型高校培養的人才更符合目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大批應用型人才的需要。但是近年來隨著社會就業壓力不斷上升,就業挑戰的升高,應用型高校培養的人才雖然具備良好的素質和能力,就業競爭力相對較強,但在當前形勢下,其也面臨激烈的就業競爭。
在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學生就業思想認識上的引導作用變得尤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培養應用型人才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職業技能培養兩方面的關系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應用型人才群體的應用能力導向性,職業崗位的動態性等從客觀上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堅持從未來發展和就業兩個方面入手,將思想與實際問題結合解決,通過多種途徑不斷延伸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切實開創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對于如何在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中加強就業引導教育,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當代部分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正處于過渡轉型期,大學生的思想體系尚未完善,沒有形成獨立的人生價值觀念。在該階段,個體在面對很多問題的時候會表現出思想的矛盾和多變,其價值觀念的變化表現出主體性、矛盾性、多樣性和不穩定性等特點。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目標就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建立大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論知識基礎,提高其科學思維的能力。針對應用型高校學生的思想特點,應用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必須幫助學生轉變就業觀念,認識和適應社會,正確定位自己的人生和價值,形成合理的就業期望。幫助大學生認識到,大學畢業只是為自己就業提供了一個起點和平臺,如果要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能力,最重要的是在大學期間學好專業課,鍛煉專業技能,在實習實訓、模擬訓練中以及獨立思考中積累工作經驗,提升知識和技能的實際運用能力。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靈活多樣的就業方式成為當前大學生就業的現狀。我們要引導大學生認識到,現代企業在進行人才招聘的過程中,不僅看重學習成績,更看重畢業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敬業精神、奉獻精神等綜合素質。因此,應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加強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品行,團隊合作精神,樹立學生艱苦奮斗、敬業奉獻的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重點抓好日常行為管理,做到職業化、規范化和制度化。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以適應現代企業對職業人的要求。
應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就是如何增強教學的實效性。在以學生能力培養為導向和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的培養目標的指引下,應用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為學生“就業”這一目標提供助力,把應用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認知、職業意識作為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1)應用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教學內容上要以學生就業為導向,關注社會熱點以及學生的就業需求。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認識和職業意識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生活上的指導、職業道德與理想方面的教育,幫助學生改變自身工具化的思想認識和過于功利化的職場認識,讓學生從課程學習中真正受益。
(2)充分運用靈活多樣且科學的教學手段,教學應當以OBE 理念的逆向教學設計課程,以教育結果為導向,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挖掘學生的潛力;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比如錄制音頻、視頻課件,自行研發編制多媒體教學課件等。以此來進一步提升課程的生動性和吸引力,讓教學內容可以更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學生就業認識中的實效性。
(3)應用型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應該加強實踐教學相關環節,實踐教學的內容要結合社會現狀,具備相應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更加全面的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對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就業認知和能力的重要作用。應用型高校既然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就應該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和開放性;實踐教學的同時也應該對人員安排、經費預算、場地、時間、后勤等方面做好合理的安排。利用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機會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讓學生可以更加具體和完善的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于應用型高校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所以其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該改變傳統的封閉和單一的教學模式,積極發展更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不同的教育形式之間形成相互促進的互補關系。
(1)課堂教學與課外輔導相結合。當今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物質生活不斷提升的同時,拜金主義的思想認識也層出不窮,再加之就業嚴峻性也不斷增加,應用型高校的學生思想實際也不斷因就業形勢和生活方面的因素而產生變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老師需要充分結合課堂教學和個體輔導兩項工作,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作為基礎發現教學契機,對學生進行動態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在學生選擇職業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主動給予學生合理、有效的指導,確保學生在校期間不會出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空”,為其就業奠定良好的思想認識基礎。
(2)教學與咨詢相結合。理論與實際脫離現象普遍存在于社會生活當中,因此導致了大量社會逆反心理的出現。這種逆反心理可能會讓部分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育產生一種抵觸的心理,成為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大阻礙。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擺脫固有的說教和訓導式的教學姿態,盡量和學生保持平等的地位,從學生生活、就業的各個方面入手,以商量和參謀等方式對學生全方位滲透式教學,這樣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思想以及心理上成長。
(3)實現教育與自我教育的有機結合。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教師主動的教育,也要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實踐和理論教學過程中,同時充分發揮第二、第三課堂的作用,利用“雙向互動”等教學形式,讓學生通過參與小組討論、情景體驗、親自進行市場調查和社會實踐等形式,充分將教育與自我教育結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促進應用型高校大學生正確的就業、職業觀念的提前形成。
(4)將就業與人文導向充分結合。應用型高校的教育需求就是要以就業為導向。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不能只是針對學生能力進行培養以滿足其日后的就業需求,而應該注重人性的喚醒、挖掘學生的潛力,幫助學生塑造自我個性。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把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和職業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和不斷創新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學生就業和職業發展中的重要目標。
總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職業指導可以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兩個方面。應用型高校的學生群體面對的就業形勢的競爭性、職業崗位的動態性等從客觀上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堅持以社會發展和學生就業為基礎,同時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通過多種途徑不斷延伸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切實開創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職業發展和就業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