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藍藝 樊世芳 文令 毛同輝 劉云飛
(1,貴州農業職業學院 550025;2,貴州省銅仁市生態家禽專班 554300;3,貴州省德江縣生態家禽專班 565200)
德江縣地處黔北,屬銅仁市市轄縣,是貴州貧困縣之一,2019 年實現整縣脫貧。近年來,該縣根據省委,省政府的決定和部署,實施“八項要素” 的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響應“推動一場深刻的工業革命,振興農村經濟” 號召,成立工作專班,狠抓生態家禽產業,實現家禽產業快速發展,助推脫貧攻堅。文章就德江生態家禽的發展現狀、優勢、制約因素等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分析,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與建議。
2017 年,全縣實現家禽存欄81.8 萬羽、出欄103.39 萬羽,禽蛋產量3512.77t,產值9575.66 萬元。2018 年,生態家禽存欄106.62 萬羽、出欄191.33 萬羽、禽蛋產量3885.01t,產值16091.33 萬元。2019 年家禽存欄108.64 萬羽、出欄302.3 萬羽、禽蛋產量4519t,產值2.25 億元。
2016 年,全縣有家禽規模場20 個、家庭牧場15 個,最大規模場僅存欄蛋雞1.2 萬羽。2017 年,全縣有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5 個、規模養殖場28 個、家庭牧場51 個,引進貴州優綠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存欄2 萬羽蛋雞場1 個。2018 年,全縣有家禽規模場36 個、家庭牧場72 個,存欄蛋雞1 萬羽以上規模場4 個,出欄肉鴨5 萬羽以上規模場1 個。2019 年,全縣有家禽規模場40 個、家庭牧場80 個,存欄蛋雞1 萬羽以上規模場4 個,其中存欄5 萬羽1 個、3 萬羽1 個、2 萬羽2 個,出欄肉鴨5 萬羽以上規模場1 個。
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家禽養殖設施規范化程度逐步提高,養殖及環保設施逐步完善,尤其是貴州優綠美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蛋雞場采用了自動化設備投料、撿蛋,雞糞通過發酵罐處理等現代化生產引領全縣家禽產業發展;以連英畜牧養殖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林下家禽養殖經營主體隊伍逐步擴大,養殖設施逐步完善。
自2017 年以來,家禽產業累計帶動貧困戶3295 戶12040人,其中:2017 年帶動貧困戶1132 戶4526 人,2018 年帶動貧困農戶1193 戶4014 人,2019 年帶動貧困農戶970 戶3500人,人均增收3000 元以上。
德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生態畜牧業建設,成立了由縣委、縣政府牽頭的生態畜牧業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加大了資金支持力度。2019 年,德江縣整合財政資金150萬元扶持散戶家禽養殖,整合180 萬元用于林下家禽養殖示范場建設。此外,加強家禽投保工作,加大家禽保險政策宣傳,分別為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一般戶和建檔立卡貧困戶保費實行70%、90%、100%的財政補助政策,使政策性保險覆蓋率達50%以上。
為提高家禽產業的規模化、組織化程度,重點加強本土規模經營主體的培育。鼓勵農戶壯大企業養殖實力,將到戶項目資金入股規模場、合作社;鼓勵公司、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農戶” 模式加強利益聯結,壯大養殖規模,提高市場占有率,帶動農戶發展家禽養殖,如惠民公司等。
“加強農產品產銷對接,搭建農商對接平臺,拉近農與商距離,是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的重要途徑,是精準脫貧的一項重要舉措”[1]。德江縣供銷社成立營養餐蔬菜配送公司,部分雞蛋進入校園;德江縣電商辦建立了“德江助農聯盟” 等禽蛋網絡直銷;組織家禽經營主體參加省、縣舉辦的農交會,建禽蛋直銷店2 個(優綠美公司德江縣城黑沙壩直銷店和金綠林下養殖專業合作社德江縣城城南直銷店)。
全力推進品種良種化,加強本地土雞、綠殼蛋雞、烏骨雞、長豐旱鴨等優良品種的培育和引進,良種推廣率達45%以上。充分利用優越自然生態環境,開展林下生態禽養殖,以短養長,促進林牧同步發展,打造有機、綠色高端禽產品,養殖效益顯著提高。
制定獎勵措施,鼓勵企業加強“三品一標” 認證和品牌創建。目前,已有13 個企業通過“無公害產品/產地” 認證,創建了林下柒土、通爾坪綠殼雞蛋、綠優優、煥河雞蛋等雞蛋品牌和太豪皮蛋品牌。
通過數據的分析和測算,貴州省家禽養殖成本普遍高于其他省份。如種苗購進成本3.8 元,比國內均價高0.8 元[1]。德江縣無大型雞苗孵化企業,雞苗多數從外省購買;飼料價格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僅今年第一季度,玉米、豆粕價格每噸分別上漲30、600 元,相同飼養周期內,飼料花費增高;要以大宗商品形式進入外地市場,加上運輸成本,幾乎沒有價格優勢。
受消費習慣和市場半徑影響,目前家禽仍以活禽銷售為主,從事家禽產品精深加工的企業偏少,鮮活產品易受市場波動影響的短板難以快速補齊;品牌培育、市場開拓意識和產品營銷能力還有待提高[1]。雖然林下肉雞肉質鮮美,但未形成品牌效應,產品在省內外的知名度不夠,目前仍以本地銷售為主[2]。
由于雞苗多數從外省購買,不僅會因長途運輸應激反應造成部分雞苗死亡,同時存在傳入疫病風險;飼養形式從散養走向集約化的轉變,養殖中全自動化高層籠養模式在逐漸增多,增加了雞群發病概率,加大了發生疫病后控制難度;部分養殖場疫病防控意識不強,防疫體系不健全,疫情監測難度大,存在疫情風險;基層獸醫人才短缺,技術指導服務薄弱,流行病控制薄弱,與促進家禽業快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之間仍然存在差距。
因地制宜,發揮區域優勢,推動基地建設,明確主導品種和重點區域,引導鼓勵相關產業集群發展,打造肉雞產業帶,逐步形成區域化發展優勢;大力實施以優化品種、提高品質、創建品牌為核心的“三品” 戰略,加大對家禽良種繁育場、擴繁場的政策性投入,降低引種風險;幫助企業在降購苗成本、降融資投入成本、降物流成本、降飼料成本、降環保成本等方面著力,拿出可行的措施和辦法。
加大“三品一標” 申報力度,加大品種研發力度,培育具有質量優勢的品牌核心競爭力。可通過已有的“梵凈山珍?健康養生” 品牌,進一步提高地域特色品牌影響力。支持合作社,企業等對省級以上知名品牌(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名牌產品等)進行評估和鑒定,支持優質家禽的發展產品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電視、微信、微博、視頻等媒體進行銷售和宣傳,加大營銷力度,增強品牌影響力。加快發展生態禽類產品精深加工,大力發展休閑食品和旅游產品,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市場需求,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加強產銷各環節鏈條連接,形成家禽養殖產業“本地育苗、規模飼養、飼料配套、定點屠宰、冷鏈運輸、冰鮮上市、精深加工” 的完整鏈條,提高養殖綜合效益。
通過開展專題技術培訓、以會代訓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覆蓋鄉鎮技術人員、專業合作社、家庭牧場、企業、貧困戶的培訓,提高養殖生產技能;以大數據為依托,強化質量安全監管,組織開展肉雞蛋雞產品抗生素、重金屬、藥殘監測工作,推進大數據+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產業鏈、證據鏈、信息鏈有效疊加,健全質量安全管理與可追溯體系;創新投融資渠道,積極推廣混合所有制投資模式,采取“縣級平臺公司+實體企業+產業鏈條” 的方式,提高抵押擔保能力和貸款規模,推進政府風險金擔保貸款方式發展產業;完善保險制度,可以參照生豬價格保險模式引入蛋雞、肉雞價格保險,最大程度保證企業利益,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