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錦
(江蘇省沭陽縣畜牧獸醫站 223600)
沭陽縣圍繞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江蘇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和《江蘇省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等文件,以構建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為目標,扎實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建設工作,實現畜牧產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雙贏,取得階段性成效。
為加快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沭陽縣成立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領導小組,并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督促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大力推進整治工作。
1.2.1 中央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實施進展
沭陽縣2018 年中央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實施進展,統一招標建設部分:(1)項目建設糞肥臨時儲存池田間工程共32400m3,共計91 個池,實施地點76 個,截至到目前全部開工建設,已完成主體工程的75 個點,完成工程總量達90.5%。(2)儀器設備采購:購置的糞污固液分離機、吸糞車、干糞運輸車共150 臺套。目前已成功購置糞污固液分離機40 臺、2t 吸糞車30 臺、干糞運輸車40 臺。5t 吸糞車40 臺已在招標公示階段。本項目總投資4143.878 萬元,其中中央補助3600 萬元,企業自籌543.878 萬元。到目前項目投資額達到3423.878 萬元,完成82.6%。其中,中央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后增加100 萬中央資金,通過印發“2018 年中央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新增項目的通知”,采取企業申報、篩選、部門審核、局批復的程序,以“以獎代補” 方式擬支持2 家養殖場為主體新建2 個有機肥加工項目。
1.2.2 省級及以上財政資金支持落實情況
出臺2019 年沭陽縣省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補貼政策,利用省級資金550 萬元,支持規模養殖場治理設施上新建污水集中處理或沼氣設施、就近還田設施等。
1.2.3 出臺政策指導
為加強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出臺《沭陽縣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考核辦法(試行)》(沭政辦發(2019)45 號),使各鄉鎮(場、街道)指導養殖場開展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推進規范化管理。以養殖設施改造提升和廢棄物綜合治理為重點,出臺《沭陽縣畜禽養殖提檔升級工程(2018—2020 年)實施方案》(沭政辦發(2019)44 號),為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提供政策依據。
縣農業機械管理局(原)和縣財政局聯合印發《沭陽縣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辦法》(沭農機〔2019〕 54 號)文件,將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裝備18 類納入沐陽縣農機具購置補貼范圍;縣國土資源局(原)和縣農業委員會(原)聯合印發《關于保障生態高效農業發展用地促進富民增收的十條意見》(沭國土資發〔2017〕 128 號),支持畜禽規模養殖及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用地,備案用地手續8 宗,用地規模27.89 公頃;縣物價局(原)嚴格執行《省物價局關于明確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用電電價類別的通知》(蘇價工〔2014〕 22 號),對畜禽養殖污染物進行集中處理設施的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
縣生態環境局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要求,對達到5000 頭以上豬當量的規模養殖場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并進行環評批復,對未達到5000 頭以上豬當量的規模養殖場指導其進行環境影響登記備案,共有11 家畜禽養殖場進行環境影響登記備案;檢查畜禽養殖項目的污染防治設施,確保縣區內養殖企業新建、改建、擴建項目污染防治設施符合環保“三同時” 要求,年內共現場檢查(勘察)畜禽養殖案件9 件。
根據年末畜牧業生產報表的畜禽飼養量和相關統計口徑,全縣共產生各類畜禽糞便51.3 萬t、污水366.41 萬t。按照現有的五類利用方式和通過農業農村部直聯直報系統統計,通過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402.08 萬t、待處理15.63 萬t,利用率達96.26%。沐陽縣共有規模養殖場398 家(不含已關閉場和達不到規模標準場),占畜禽養殖場總比為16.33%;省定規模養殖場按照“兩分、四有、三防” 改造,根據檢查認定表和文件,配套相應的糞污收集、處理、利用設施設備,配套率和治理率均達100%。
通過開展養殖污染專項治理,規模養殖場的糞污利用設施設備配套齊全,雨污分離配套率達100%,堆糞場、糞水貯存池配套率達100%,消納用地配套率達95.6%,田間管網等設施配套率達98%。
根據省有關文件要求,沐陽縣組織農業農村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環境局三部門聯合檢查認定,規模養殖場346家,100%治理、100%通過檢查認定。
2019 年建成畜禽規模養殖小區2 個,即由宿遷立華牧業有限公司投資新建的宿遷立華牧業劉集商品豬場和馬廠商品豬場。公司推行“公司+基地+農戶” 的發展模式,為合作農戶提供八個統一:統一豬舍標準、統一供應苗豬、統一供應飼料、統一供應藥品、統一供應疫苗、統一提供飼養技術、統一提供防疫技術、統一回收商品豬,以此帶動農戶增收、增效。沐陽縣突出示范創建,全縣已有5 家畜禽養殖場通過部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22 家養殖場通過省級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創建。
各鄉鎮依據《沭陽縣畜禽養殖提檔升級工程(2018—2020年)實施方案》,有計劃、有措施、有落實推動存欄500 頭豬當量以上的規模養殖場(上報數字:398 家)在場區布局、設施設備、生產工藝配套等改造提升工作。到目前為止,規模場已完成提檔升級160 家,完成率為40.2%,其中自動化應用生產設施裝備的規模養殖場比重達70%以上。
全縣共有養殖場2119 家,存欄500 頭豬當量以下的小散養殖場戶1821 家,全部通過治理和聯合檢查認定。
全縣共有中小規模養殖場2000 家采用種養結合模式,累計處理糞污量占全縣產生量的50.2%。
以宿遷立華牧業有限公司、江蘇禾嘉畜牧發展有限公司等34 家養殖企業為代表,采用糞便堆積發酵還田或加工有機肥,糞污水經沼氣工程工藝處理后產生“三沼”,此工藝累計處理糞污量占全縣產生量的30%。
宿遷立華牧業有限公司、江蘇浙達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北歐農莊生豬養殖有限公司沭陽分公司等29 家規模養殖場,污水采用工業處理后再利用,部分沼液還田利用,處理量占產生量的10%。
宿遷立華牧業有限公司等10 處養殖場(豬),采用異位發酵床處理糞污,占糞污產生量的8%;沭陽眾客種禽有限公司等10 家養殖場(種鴨),采用原位發酵床處理糞污,占糞污產生量的5%。
以周集明科蛋雞養殖場、茆圩騰宇蛋雞養殖場、江蘇乾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4 家為中心,建成畜禽糞便處理中心,收集、處理周邊養殖場糞污,加工成有機肥,銷售至全縣范圍的苗木基地,處理糞污量占全縣產生量的9.7%。
通過中央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以農牧結合為主要立足點,對規模養殖場污水采取“污水養殖場貯存+管網輸送/吸糞車+田間臨時儲存+農田利用” 的糞污治理模式,解決污水還田問題,糞便采用“養殖場場內發酵+與種植大戶對接還田”的循環利用模式解決糞便問題;對分散式養殖場通過“污水場內貯存+吸糞車+田間貯存+農田利用” 和“糞便場內堆放+運輸車+集中還田” 的模式解決糞污的“最后一公里” 問題。
(1)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市場機制、可持續運營機制尚不健全,有待完善。
(2)小散養殖戶的糞污治理配套設施簡陋、陳舊,標準有待進一步提高。
(3)糞污資源化利用方式簡單,還田利用存在二次污染和增加傳播動物疾病的風險,環保執法有待加強。
(4)糞污治理資金投入不足,需各級政府加大投入扶持。
4.2.1 健全巡查機制,加大督查力度
開展對轄區內養殖場糞污治理情況“回頭看”,對禁養區關閉場、非禁養區已通過審核場隨機抽查,對檢查中存在問題場直接下發整改通知單,督促其完成整改任務。力爭到2020年底全縣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8%,糞污治理設施配套率達100%,小散養殖場戶整頓情況達標率90%以上。
4.2.2 健全規章制度,加強行政執法
實施好現行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職能,分清職責。從法律層面,由環保、自然資源部門查處違規排放、違法用地行為,更好地推動畜禽養殖污染專項整治工作。
4.2.3 健全檔案資料,加大考核力度
高度重視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確保檔案資料完善、規范、齊全。要求各鄉鎮(場、街道)對轄區內需治理養殖場清單基礎信息進行核查完善,對上報的數據嚴格把關,確保準確無誤。
4.2.4 健全整合機制,統籌專項資金
進一步整合涉農資金,傾斜安排畜禽糞污治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解決畜禽養殖糞污治理及資源化利用后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