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利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畜牧獸醫事業發展中心 250200)
為加快推進章丘區無疫區示范縣建設,確實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章丘區政府高度重視,嚴格按照無疫區建設標準和實施方案要求,不斷強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基礎體系、預防體系、監管體系、應急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動物疫病防控水平,有效控制了重大動物疫情的發生,維護了公共衛生安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就無疫區創建工作談幾點體會和看法。
無疫區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部門多,領域廣,各部門的協同作用尤為重要。為加強無疫區示范縣建設的組織領導,區政府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成立了章丘區免疫無口蹄疫和無高致病性禽流感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明確了責任和責任追究制,要求各負其責,協調配合,具體負責無疫區建設工作,為無疫區建設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組織保證。
一是農業農村局單設畜牧獸醫事業發展中心,下設畜牧技術推廣站、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2 個事業單位,轄18 個基層畜牧獸醫站,機構設置完整,職能明確?,F有在編干部職工122 人,其中官方獸醫112 名,占全部在編人員的92%,專業技術人員崗位設置合理,比例符合要求。二是以委托招聘,全程派遣的形式,在濟南市率先完成村級防管員改革任務,目前全區908 個村設有村級防管員92 名,制定了防管員考核管理辦法,簽訂工作責任書,對村級防管員的培訓、管理、考核等環節做了嚴格細致的規定,實行動態化管理,使防疫隊伍更加穩定,綜合素質及業務水平有了大幅提升,為全面實施防疫監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熟練掌握無疫區建設的各項內容和工作流程,先后舉辦了兩期無疫區建設工作培訓班暨工作推進現場會,對基層防控人員、屠宰場、檢查站、無害化處理廠進行了培訓。同時又舉辦了兩期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技術培訓班,進一步提高了畜牧獸醫技術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業務素質。無疫區建設工作專班對照無疫區評估工作指導思想、評估方法、工作目標、工作流程、規章制度、檔案管理及保障措施等進行了認真的梳理,將無疫區現場評審表六大項96 條進行了任務分解,具體落實到每個科室站所,明確了責任人,責任分工和完成時限。
按照無疫區建設指南要求,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完善各類檔案,做到散養戶一村一檔,規模場一場一檔。做到統一檔案櫥、統一檔案盒、統一標簽、統一目錄、統一格式、統一內容,統一分類,統一裝訂、統一歸檔、統一管理十個“統一”,將無疫省建設的內容進行具體細致歸檔,確保各類檔案整齊劃一,上下對應,規范追溯。
為確保無疫區建設工作扎實有效推進,區級成立4 個檢查督導組,實行包聯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各組對包聯的單位負責,每月對創建工作進行逐項檢查指導,全面規范,并多次召開工作調度會,及時掌握進展情況,對督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認真分析研究,及時整改,確保各項工作責任落到實處。
始終把加強動物防控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無疫區建設評估工作的重點環節,投入資金240 多萬元對國家疫情測報站進行升級改造,確保實驗室各個功能區設置完整,布局合理。購置了進口熒光pcr,洗板機、酶標儀、組織研磨儀、提取儀等先進儀器設備,保證了口蹄疫、禽流感等動物疫病血清學和病原學監測工作需要,無疫區建設支撐體系得到有效保障。
全力抓好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疫病強制免疫工作,嚴格落實規模養殖場程序化免疫、散養畜禽春秋集中免疫與每月補免相結合的工作制度,建立了動物免疫和補免登記臺賬。健全完善了區、鎮街、村三級冷鏈體系建設,實行疫苗統一調撥、冷鏈運輸、逐級供應。在免疫過程中嚴格操作規程,做到應免盡免,不留空檔,口蹄疫和禽流感免疫密度達到100%,建檔率達到100%。及時采樣檢測,開展免疫抗體效果評估,有效控制了疫病的發生與流行。
按照監測計劃和流行病學調查方案要求,在轄區內認真開展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專項流行病學調查,建立24h 疫情報告制度和舉報核查機制,做到現場核查、解剖、采樣,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和風險評估。通過調查均未發現口蹄疫和禽流感臨床病例,口蹄疫、禽流感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為評估疫病發生風險和預警預測提供了科學依據。
全面實施動物檢疫申報制度,設立檢疫申報點18 個,實現了動物檢疫申報網絡全覆蓋和產地檢疫工作的規范化。重點做好定點屠宰管理,把好畜產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關口。全區設生豬定點屠宰場兩處,實行屠宰檢疫派駐制度和準宰通知單制度,嚴格屠宰檢疫規程,規范檢疫程序,嚴厲打擊逃避檢疫及生產、經營、加工、貯藏、運輸病死動物和動物產品等違法違規行為,移交處理違法案件2 件。
加快公路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改造提升,強化跨省引入易感動物及動物產品的檢疫監管,調入動物及動物產品須經過申請審批后,附具規定動物疫病檢測報告,動物檢疫合格證,到檢查站進行查證驗物、消毒、蓋章。對不符合動物防疫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的,嚴格處理。今年以來,共檢查過往運輸動物及動物產品車輛408 車次,切實發揮了檢查站的屏障作用。
高標準建設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廠一處,采用高溫化制工藝,實行移動收集、集中處理,日處理能力10t。設立無害化處理監督管理辦公室,專門負責無害化處理廠的日常監督管理,實現了收集、交接、入庫、生產等環節的全程監管,并對產品流向進行嚴格備案。今年,累計處理病死豬3.38 萬頭,病死牛4 頭,其它畜禽346.38t,不僅減少了疫病的傳播和流行,而且從源頭上杜絕了病死畜禽流向餐桌,保護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取得顯著成效。
按照各部門職責分工,對重大動物指揮部成員單位進行及時調整,進一步修訂完善了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規范應急處置工作程序,確保應急指揮系統有效運行。
強化應急物資儲備,對消毒器械、防護用品、撲殺器等應急物資進行補充完善,并做好應急物資的檢查和維護,確保動物疫情應急處置工作需要。
健全區、鎮、村三級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網絡,組織開展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演練和應急培訓,提升應對突發重大動物疫情處置能力。堅持24h 值班制度,做到值班記錄和報告處置記錄完整,確保一旦發生疫情,能在第一時間迅速反應,果斷處置,防止疫情擴散和蔓延。
在無疫區示范縣創建過程中,充分認識到無疫區建設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和系統性的工程,同時也認識到無疫區建設對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需要政府及各部門各負其責、通力協作,加大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建立健全機構設置,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才能確保無疫區建設順利實施和有效運轉。同時無疫區建設也是健全工作體系、完善工作流程,規范工作行為的重要措施,是進一步提高疫病綜合防控水平,全面提升畜產品質量安全,實現畜牧業生產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