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波 劉珊珊
(1,山東省濟南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 250001;2,山東省濟南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 250001)
羔羊痢疾發病的特點是速度快、死亡率高,許多因素都可能引發該疾病,如母羊孕期營養不足、環境潮濕等。主要臨床癥狀為羔羊腹瀉和排出稀糞,如不能采取科學的管理措施,很容易引發大批羔羊發病和死亡。為此,應采取針對性的羔羊痢疾防治措施,降低該疾病造成的經濟損失。
該疾病主要威脅7 日齡的羔羊,尤以2~3 日齡最容易感染,而7 日齡以上的羔羊很少發病。多數情況下,病羊排出的糞便是主要傳染源,健康羔羊接觸到被感染的土壤、水資源和飼料等都會感染疾病,而致病菌通過消化道進入到羔羊體內。另外,病菌通過創傷口也能造成感染。需要注意的是,日常的管理條件差、消毒不嚴格、妊娠期母羊體質差等原因都可能造成羔羊出現痢疾病。
痢疾病發病的潛伏期為1~2d,最短可達16h 左右。患病羔羊會出現精神不振和食欲下降等問題,同時害怕冷。有些羔羊會出現腹脹,排出水樣稀糞,伴有惡臭。病情加重后,羔羊糞便中會帶血,排出血便,繼續有水樣稀糞流出。羔羊會因為腹瀉造成脫水,有些羔羊臥地不起,不吃奶,呼吸急促,出現昏迷死亡問題。
對病死羔羊進行解剖可以發展,發病部位在腸道。出現腸黏膜壞死和潰瘍的癥狀,有些羔羊會出現出血性腸炎,腸壁為暗紅色,大腸或小腸部位有形狀不一的潰瘍病灶。腸系淋巴結出現充血和腫脹的癥狀。此外,肝臟部位出現實變,腎臟部位有出血點。
結合羔羊發病的實際情況、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以進行實驗室檢測。檢測病菌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聚合酶鏈式反應、免疫膠體金技術和酶聯免疫吸附實驗等,這些技術主要優點有準確性高和簡單快捷,在養殖業中被廣泛應用和推廣。
羔羊痢疾發病的主要原因有兩種。首先,羔羊感染氣莢膜梭菌。其次,羔羊在感染以上病菌的基礎上感染輪狀病毒、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造成病毒繼發性感染。此外,羔羊痢疾傳播途徑有兩種,一種是母羊體內有致病菌,通過母乳傳遞給羔羊;另外一種是飼喂過程中羔羊接觸到受污染的糞便,致病菌直接進入羔羊體內,引發羔羊痢疾。此外,在羔羊管理過程中,管理手段和方式不科學也容易使羔羊染上痢疾。如羔羊在出生后母乳喂養不及時、不規律,很容易影響羔羊體質,患病概率上升。母羊在哺乳期間體質下降,很容易染病,將致病菌傳遞給羔羊。羔羊在生長過程中環境潮濕、擁擠,會產生許多病菌,也容易使羔羊患病。
喂養不科學可能會使母羊出現營養不足的問題,導致母羊的體質下降,很容易感染致病菌。此外,在飼養過程中,飼養方式不科學也會造成羔羊體質變弱。羔羊抵抗力差,很難抵擋病毒入侵,造成羔羊感染痢疾。為此,體質虛弱也是羔羊出現痢疾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以給患病羔羊注射一定量的慶大霉素,或者注射一定量的長效土霉素,每天1 次。也可以使用一定量土霉素、胃蛋白酶和白開水,給患病羔羊灌服,每天2 次。如果病情嚴重的可以給羔羊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酸鈣和一定量的葡萄糖注射液。此外,在羔羊患病期間,在溫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口服補液鹽和電解多維能提高羔羊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中獸醫理論學認為,剛出生的羔羊沒有形成健全的消化系統和防御機能,很容易感染疾病。通過中藥治療羔羊痢疾也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使用一定量的白頭翁、車前子,白術、秦皮、黃連,研磨之后使用羊奶沖服,連續使用3~5d 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白頭翁和黃連能起到清熱解毒、止瀉的作用;白術有補氣健脾、止瀉的作用。
妊娠母羊后期注意營養的管理,科學的搭配能提高母羊體質,母羊產出的羔羊健壯、抵抗能力強。在母羊臨產前清潔母羊乳房和陰戶。此外,保證分娩舍溫度適宜,保證其干燥衛生。羔羊出生后嚴格消毒臍帶,保證羔羊能吃到初乳,在羔羊吃奶前需要使用一定量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潔和消毒母羊乳房,目的是降低高羊患痢疾病的概率。
為了降低羔羊患病概率,應定期清理羊舍糞便,定期消毒,做好羊舍通風保溫工作。此外,在羔羊出生12h 后,可以給羔羊一定量的土霉素片,每天1 次,連續服用3d,能很好地預防羔羊痢疾病。
養殖場應結合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免疫接種工作。在每年的秋季,使用羔羊痢疾菌苗或者羊五聯苗免疫生產母羊,接種1 次即可。羔羊通過吸取母羊母乳的方式獲取抗體,有效避免羔羊痢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