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先桂 王佩良
(1,江蘇省盱眙縣畜禽良種推廣站 211700;2,江蘇省盱眙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211700)
奶牛養殖屬于畜牧養殖業中的重要組成,隨著人們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奶牛養殖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提供更為優質的養殖產品,還應避免生態環境的破壞,確保規模奶牛場的綜合效益。規模化奶牛養殖過程中必須開展高質量的防疫工作,提供給大眾優質的產品,確保產品的營養價值,并且防止奶牛感染疾病,對經濟效益造成嚴重影響。
部分養牛場在城鎮人口集中或主要交通線附近選址,養殖場出入口位置并未建立消毒池,消毒液沒有及時更換,未在關鍵區域設置更衣室與消毒室。規模化養牛場內沒有設置專業化的獸醫人員,因為養殖效益不佳,獸醫人員薪資待遇偏低,造成人員頻繁流動,導致動物疫病防疫的相關資料記載不夠完善。養殖場內沒有建設疫苗儲存室及無害化處理或污水污物科學處理設施,使得疫苗接種、污水處理及環境衛生清潔等都存在較大問題[1]。
養殖人員沒有正確認識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導致防疫措施無法得到有效落實。國家對奶牛養殖扶持力度的不斷增加,使得奶牛場規模與數量不斷提升,突出了奶牛養殖管理存在的弊端,過于重視經濟效益,欠缺對衛生防疫工作的重視,欠缺對防疫措施的投入,并未嚴格按照相關部門的標準要求執行防疫制度,影響日常防疫工作的有序開展。
大部分規模養殖場中并未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或者免疫程序無法滿足國家相關規章制度,沒有嚴格按照相關標準組織開展日常疾病預防及免疫接種工作。養殖場內部沒有建立嚴格的消毒機制。對進入人員與車輛等沒有嚴格消毒,針對養殖場內部各個生產區域與生活區域沒有定期消毒,針對消毒藥品、消毒方式與出入人員等沒有及時的詳細記錄。養殖場內部并未開展科學的監測疫情,導致疫病沒有及時得到確診與防控,對于疫病問題沒有及時上報,導致疫病沒有得到有效防控。奶牛養殖場基本設施設備不健全,針對奶牛場糞污與病死奶牛等沒有嚴格進行無害化處理,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安全[2]。
規模化奶牛養殖場在初期立項時應科學合理地進行選址。規模化養殖場應選擇遠離人口密集區域的郊區及山區位置建設,確保養殖場建設面積滿足于養殖需求,進而保證養殖場內部各基礎設施及生產區域與生活區域能合理建設,有助于養殖場內部各項基礎設施的合理規劃。與此同時,根據實際情況規劃草場,確保奶牛草料充足。在通風條件良好的地區建設規模化養殖場,確保規模化奶牛養殖場的通風條件及排水條件良好,保證養殖場內外的空氣質量。
養殖人員在進入生產區時,應嚴格消毒自身衣物與雙手,利用藥液進行雙手消毒,鞋底利用2%~3%的燒堿溶液完成消毒,隨后進入消毒室中全身消毒,之后才能進入生產區。而非養殖人員與車輛等不應隨意進出生產區,如果需要進入,必須對人員及車輛進行全面消毒,同時嚴禁規模化養牛場中飼養其他類型的畜禽,避免其他動物進入養牛場中。規模化養殖場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消毒藥劑及消毒設施等。如消毒設備選擇消毒機或消毒噴霧器,而消毒液可以選擇次氯酸鈉或常見的各種化學消毒藥品,如燒堿等。與此同時,還應建立健全的奶牛場消毒制度。對因病致死的牛犢及胎衣等應及時進行無害處理,奶牛排泄物應發酵處理后再用于其他方面。定期針對養殖場進行全面消毒,殺滅蟲鼠等有害生物。在夏季高溫時做好牛舍及牛槽的重點消毒[3]。
規模化奶牛場內部的免疫接種主要目的在于增強奶牛對疾病的免疫力及抵抗力,對于規模化養殖起到關鍵作用。規模化養殖場中應針對重點疫病疫情及重特大型傳染病開展科學合理的免疫接種工作,針對完成免疫接種后的奶牛應做好相應標記,懸掛耳標并建立健全完善的接種記錄。如口蹄疫屬于規模化奶牛養殖中的重要防疫疾病,傳播速度快且覆蓋范圍較廣,養殖人員應格外注意。4~5 個月齡的牛犢在第一次進行疫苗接種時應利用O 型口蹄疫滅活疫苗,用量為每頭2ml,隨后在第6 個月進行二次接種。母牛分娩前的3 個月應接種單價苗3ml/頭。猝死癥應運用厭氧氫氧化鋁菌苗完成免疫接種工作,注射時將疫苗充分搖勻,避免接種過程中出現凝結問題,需要注意的是體質弱的奶牛不適宜接種此種疫苗。對于易感染傳染疫情的奶牛,應采取緊急免疫措施,避免疫情的大規模擴散,嚴格做好病牛隔離與治療工作。
規模化奶牛場內部應嚴格遵守國家相關規定標準完成基礎建設,不斷建立健全的養殖場內部防疫機制,不斷完善疫病監督與防疫體系,積極引進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化獸醫人才,組建綜合能力較強的防疫隊伍,定期進行疫病檢疫工作,實時監控奶牛養殖的具體情況,最大程度地避免疫病。如果規模化奶牛場內出現疫病,要求養殖人員及時上報到相關防疫部門,相關部門應充分發揮組織領導作用,嚴格遵守相關防疫規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處理,對病牛與死牛尸體應進行無害化處理,明令禁止出售患病奶牛與產品。病牛的排泄物要進行無害化處理,確保和疫情區之間的安全距離。在擠奶過程中,應做好設備消毒,所有奶牛都應有單獨的專用毛巾,進而避免出現疾病交叉感染。養殖人員在擠奶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奶牛身體狀況,檢查其是否存在乳房炎等問題,做好“早發現、早治療”。政府部門應做好日常宣傳教育工作,引導養殖人員正確認識防疫工作重要性,樹立正確的防疫觀念,為養殖人員宣傳標準化及規范化的養殖管理知識與技術,確保奶牛飼養過程中飼料與草料的營養均衡,以此來提升奶牛抵抗力。
綜上所述,規模化奶牛場中的防疫工作直接關系到奶牛養殖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相關部門及養殖人員應充分認識到防疫工作的各個要點,從養殖場選址、消毒、免疫接種、防疫機制等方面入手,提升養殖場內部防疫工作的質量與效率,促進我國規模化奶牛場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