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思娟
(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政務服務數字化管理局 135000)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是養豬過程中常見的一類疾病,也是養豬業危害嚴重的疾病之一,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發生嚴重影響養豬業的健康發展。所以,加強對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預防控制是全球養豬業不可忽視的工作之一,是促進全球養豬業健康發展的必要措施。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發生原因主要可以分為2 種[1],一是非傳染性的原因,二是傳染性的原因,本文現將這2 種病因做簡要概述。
(1)化學性的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碳、氨氣和硫化氫;(2)空氣中的粉塵;(3)溫度的突然變化,通風不良,溫度濕度過大和溫度過低;(4)驅趕等應激反應;(5)飼養密度過大;(6)飼料營養含量過低;(7)飼料被霉菌污染;(8)豬舍衛生差,空氣不新鮮;(9)養殖設施老舊。
目前,引發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病原主要包括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病毒類病原:豬藍耳病病毒(PRRSV),豬瘟病毒(HCV)、2 型豬圓環病毒(PCV2)、偽狂犬病病毒(PRV)、豬呼吸道冠狀病毒(PRCV)、豬流感病毒(SIV)。細菌性病原:副豬嗜血桿菌、多殺性巴氏桿菌、豬鏈球菌、胸膜肺炎放線。寄生蟲:弓形蟲、豬蛔蟲、附紅細胞體。
豬藍耳病病毒(PRRSV)是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PRDC)常見的一種原發性病原之一。豬在感染PRRSV 后,機體的免疫系統受到抑制,患病豬發生毒血癥現象,造成全身淋巴系統功能受到抑制(尤其是肺泡巨噬細胞受到嚴重損傷,豬呼吸道系統的免疫功能受到嚴重損傷),從而導致患病豬兒抵抗力降低,此時,患病豬感染其他病原(副豬嗜血桿菌、肺炎支原體、胸膜肺炎放線桿菌、豬流感病毒、多殺性巴氏桿菌、豬鏈球菌等)的機會增多,使其他病原經患病豬的呼吸道而造成豬發生繼發感染,使患病豬的病情加重,病程延長,造成疾病呈爆發趨勢,從而使病死率極度上升,造成更加嚴重的經濟損失。在近些年的報道中發現,豬藍耳病病毒(PRRSV)和2 型豬圓環病毒(PCV2)常發生混合感染,具有協同致病作用。此外,具有鑰匙病原之稱的豬肺炎支原體是引發PRDC 的主要誘因,豬肺炎支原體侵入患病豬的機體后,破壞了機體的天然屏障,給患病豬的上呼吸道免疫系統造成嚴重損傷。此時,患病豬的上呼吸道便成了一扇敞開的大門,給多種病原(如豬肺疫、傳染性胸膜肺炎、豬鏈球菌病等)提供可乘之機,此時的患病豬常呈現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病情迅速惡化。此外,在PRDC 的病例中,豬肺炎支原體可以增加豬感染圓環病毒(PCV)的概率,在臨床中,PCV 以2 型豬圓環病毒(PCV2)的感染率和致病性最高。PCV2 單獨感染豬后也具有很強的致病性,PCV2 一般是在患病豬支氣管中增殖,造成病豬支氣管發生增生和支氣管炎癥,患病豬的淋巴細胞和脾臟受損嚴重,淋巴細胞的數量極度減少,患病豬的免疫力低下。豬肺炎支原體單獨感染豬時,患病豬一般不會有很明顯的臨床癥狀,一般會表現輕微的呼吸道癥狀,并不會有很高的病死率。PCV2 與豬肺炎支原體發生混合感染時,病情迅速惡化,發生嚴重的PRDC,造成慘重的經濟損失。
在臨床中保育豬(6~10 周齡)和育成豬(13~20 周齡)發生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概率高于其他年齡段的豬[2]。豬在發生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初期出現食欲減退,輕微的呼吸道癥狀(輕度的咳嗽和氣喘),體溫在40℃左右,眼睛結膜發炎,流淚,身體末端的皮膚有發紺現象。在急性病例中,患病豬體溫迅速升高至42℃左右,呼吸困難等嚴重的呼吸道癥狀和共濟失調等神經癥狀,在短時間內發生死亡,死亡率極高。在慢性病例中,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一般擴散緩慢,呈現地方性流行?;疾∝i出現漸進性消瘦,體重增長緩慢等慢性癥狀,但如果此時飼養場內的飼養環境差,飼養管理跟不上,飼養密度大,通風不良,營養跟不上,場區衛生條件差,患病豬常發生多種病原的混合感染,使病情迅速惡化,使慢性病例轉為急性病例,增加病死率,造成更為嚴重的經濟損失。
發生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病死豬,主要病理性變化集中于肺臟[3]。檢查發現,所有病死豬的肺臟均出現肺炎癥狀,但嚴重程度不同。病死豬的肺臟呈現橡皮肺,出現彌漫性肺炎和間質性肺炎。肺臟的質地類似于橡皮,質地變硬,有水腫和出血癥狀。肺臟呈現紅白相間的外觀,肺臟間質增寬,將肺臟切開后會發現有很多散在的壞死灶。肺臟與胸腔粘連,有纖維素樣滲出物。病死豬支氣管也會出現病理性變化,有大量泡沫狀液體存在于支氣管內。病死豬的胸腔和心包內有大量積液,心臟表面有很多絨毛,呈現絨毛心。淋巴結水腫嚴重,切開后有大量的液體流出,但肝臟的病理性變化并不明顯。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診斷可以結合飼養場實際情況、流行病學特點、臨床中的特征性癥狀和病理變化進行初步診斷,如果需要進一步確診,可以采集病死豬的分泌物和臟器(肺臟、淋巴結、脾臟等)到實驗室中進行病原檢測(細菌、病毒、寄生蟲)。對于細菌性病原的檢測,常采用加有血液的固體培養基和加有血液的液體培養基分別進行需氧和厭氧培養,因為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病原很復雜,避免漏檢現象。常采用核酸檢測方法檢測病毒性病原(PCR 和RT-PCR)。
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病原和發病原因十分復雜,往往是多種病原混合感染和多種外界因素相互影響而引發的疾病,所以單獨對某種病原進行治療往往起不到明顯的效果。目前對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治療尚無有效方法,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防控工作應以采用綜合性防制方案為主,建立起高效的有針對性的管理方案。應從消滅傳染源,切斷中間的傳播途徑,提高動物自身抗病力入手?,F筆者提供以下方案,以期對養殖工作者有借鑒意義,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養豬業的健康發展。(1)完善飼養場的生物安全系統;(2)實施全進全出方案;(3)加強對動物的飼養管理;(4)改善養殖環境,加強日常消毒工作;(5)制定合理的免疫方案,并嚴格執行;(6)提高養殖者的整體素質,定期進行養殖和疾病防控知識培訓;(7)在發生疾病時首先選擇對癥治療,如果效果不佳,則要放棄,防止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
對于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防制應以防控為主,從消滅傳染源,切斷中間的傳播途徑和提高動物自身抗病力入手。同時要加強飼養場管理,提高動物的生活環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