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忠 黃劍鋒 魯建鋒 劉明 劉苦石牛
(1,四川省涼山州畜科所 615000;2,四川省美姑縣科技局 616450)
脫溫期主要指6 周前這段時間,雛雞體質弱小、各個組織和器官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適應外界環境條件,如果管理不善容易受到病菌侵擾,感染疾病發生死亡現象,給養殖戶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為了保證雞群的正常生長發育和健康狀況,為養殖戶增加更多收益,現將美姑巖鷹雞脫溫飼養關鍵技術介紹如下,希望對養殖者有所幫助[1]。
在雛雞入場前先準備好飲水,確保雛雞入舍后能在第一時間飲用到溫度適宜的飲水,這樣不僅可以促使雞只盡快采食飼料,刺激消化系統發育,還有利于機體卵黃吸收,提高母源抗體水平和抵抗疾病的能力。雞群一旦開始飲水后就不要斷水,應定時添加飲水,保持飲水干凈新鮮[2]。
建議雛雞入舍后能同時飲水和開食,有利于刺激機體食欲和消化系統的發育,有條件的開始使用顆粒破碎料,因為雛雞愿意采食顆粒料,同時顆粒飼料經過高溫和熟化后利于雛雞消化、吸收,同時減少飼料中的病菌含量,減少雛雞感染消化道疾病。同時制定科學的飼喂程序,飼養人員應根據程序認真飼喂,根據雞群生長發育情況隨時增減飼喂次數,2~4 周時每天飼喂3~4 次,5 周后每天飼喂3 次即可,在保證滿足雞只生長發育的同時盡量減少飼料浪費[2]。
雛雞體溫調節機能發育不完善,且絨毛短、肌肉少,保溫能力較差,因此需要較高的雞舍溫度。雛雞入舍后前3d 要求雞舍溫度達到33~34℃,4~7d 為32~33℃、然后每周下降2~3℃,到第5 周時溫度降低到20~25℃,以后維持在這個溫度范圍內即可。遇到陰雨、免疫等異常情況雞舍溫度要適當提高1~2℃[3]。
雞舍濕度高低應與溫度結合起來實施,在溫度正常情況下,雛雞入舍后前一周要求濕度維持在60%~70%,早期容易出現濕度較低情況,不利于雛雞羽毛生長和呼吸道黏膜發育。隨著雛雞生長,飲水量和排泄量逐漸增加,需要的濕度有所下降,2 周后雞舍濕度應降低到50%~60%,以后維持這個濕度即可。后期容易出現濕度過高情況,會促進環境中病菌增殖,雞群容易發生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因此需要控制好雞舍濕度[3]。
剛出殼的雛雞視力較弱,為了方便雛雞采食和飲水,需要提供時間較長、強度較大的光照。前3d 光照時間為23~24h,4~7d 減少到20~22h,然后隨著日齡增長每天減少0.5h,到4周左右降低到自然光照或維持在8h 的育成光照時間。光照強度前4 周需要達到60lux,4 周后可以降低到10lux。
飼養密度直接影響雛雞的生長發育,密度過大,雞只采食位置和飲水位置不足,致使采食和飲水不均勻,影響雞群整齊度和健康狀況。密度過小會浪費飼養面積和人工成本。一般要求前2 周飼養密度為40~50 只/m2,3~4 周為25~35 只/m2,5~6周后20~25 只/m2。在飼養過程中應隨雞群日齡增長及時分群,以便疏散雞群,保持飼養密度合理[4]。
雛雞生長速度快、新陳代謝旺盛,在采用密閉式時飼養環境很容易蓄積二氧化碳、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所以需要及時進行通風換氣,將這些氣體排出舍外。如果在冬季育雛時,美姑縣氣候溫度還比較低,需要在保持舍溫的前提下盡量加大通風量。可以選擇外界溫度較高的中午進行通風,有利于維持相對較高的溫度,還不易給雞群造成冷應激[4]。
每天及時清理糞便,并將舍內打掃干凈后對地面進行徹底消毒。每周可以帶雞消毒2 次,每周定期對雞舍周圍環境消毒1 次。同時對料槽和飲水系統進行清洗和消毒,避免飼料和飲水受到污染。這樣可以消滅和減少環境中存活的病原微生物,降低雞群感染病菌機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