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萍
(浙江省紹興市建功中學,浙江 紹興 312000)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有利于學生對傳統文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對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對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現狀以及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策略展開了簡單的闡述。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注重為學生傳授一些基礎知識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注重對教材知識的講解,忽略了對傳統文化的滲透,也沒有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的發掘。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夠全面,不夠立體,其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師對傳統文化沒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還有就是教師沒有對傳統文化有一個清晰的劃分,才出現了這樣的教學情境。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只有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才能讓中國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擁有了傳統文化,才會出現令人贊美以及令人歌頌的詩歌或者文章。
古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得有一桶水?!币虼耍@就要求教師應該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對傳統文化有更加全面且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對于一些傳統的文化故事或者是傳說可以倒背如流。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因為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一些教師的專業素養還有待提高,對自己的教學內容還有待豐富。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想要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講出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是非常困難的,至于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是更加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教材中的知識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滲透。教師在進行備課的過程中,應該利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的發掘,尤其是對教材中優秀傳統文化因素的探究,清晰地整理教材中的文化語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師應該利用遷移滲透的方法將傳統文化滲透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蘇州園林》時,雖然這是一篇說明文,但是展示蘇州園林的獨特魅力也是其中一個教學目標,正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之所以被稱作天堂,是因為蘇州有很多聞名世界的文化園林。蘇州園林不僅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更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優秀產物。比如書畫、家具、牌匾等,這些是點綴園林的藝術品,也彰顯著古人對文化的審美以及中國古代的一些哲學觀念,處處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帶領學生逐一地了解蘇州園林的設計以及在建造上有哪些獨特的體現,讓學生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來感受蘇州園林蘊含著的優秀傳統文化,這有利于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教師利用遷移滲透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為學生對以后傳統文化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想要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對傳統文化的滲透效果,就應該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大的便捷,不僅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還實現了資源共享。與此同時,學生還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自由自主地查閱資料,對與教材有關的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學生與學生之間還可以分享自己查閱到的資料,學生之間可以相互溝通交流。只有當學生自身儲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才能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然后根據教師對知識的講解和傳授,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一些課外讀物,比如《論語》《山海經》《孟子》等傳統經典讀物。在拓寬學生知識面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進一步提高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效率。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時代的文化特點。如果教師不帶領學生多了解一些時代背景,那么學生就不能對當時的傳統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和認知。即使教師為學生講解了當時的傳統文化以及時代背景,學生依舊沒有頭緒,沒有思路。所以,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就應該根據教材中的知識,對當時的社會背景、人文特點、社會制度等進行全面的講解,同時,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及時對不懂的問題進行提問,這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當時社會背景以及當時傳統文化的了解。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孔乙己》時,首先,教師為學生介紹了當時的社會背景,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了解到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落后的社會制度,但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還是出現了很多思想家和文化家,推動了當時社會思想文化的進步。同時,也是因為很多人看到了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孔乙己出現,不斷感受到社會的黑暗,才涌出了一個又一個拿起筆來做斗爭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人的出現,后人也不會看到魯迅先生筆下眾多平凡且鮮活的人物形象。教師利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沒有受到戰爭和革命的影響,反而,是出現在中國不同時期,深深埋藏在各個國人的心中。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和發展,新課程標準提出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倡教師的教學內容應該與學生的實際經驗相結合,回歸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琴棋書畫的技巧以及“仁義禮智信”的家訓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所以說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學生的生活作為課堂教學的出發點,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為學生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例如教師根據“紅色文化”來為學生制定實踐活動,比如紅歌比賽、講述紅色故事、游覽紅色圣地、抒發紅色感悟等。教師為學生組織這些實踐活動,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鼓勵學生積極自主地搜集材料,制定相關的教學方案。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帶領學生對紅色經典文化進行學習,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幫助學生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堅定決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與生活相結合,不斷拓寬傳統文化,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有利于學生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校和教師也應該注重對傳統文化的滲透。學生不僅要了解傳統文化,更應該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同時,初中語文教師的身上不僅肩負著教學的重擔,更肩負著歷史的使命,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下去,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有利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