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錦 成都師范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近年來,在我國公路運輸中,由超載引起的各類事故頻頻見于媒體,相關監管部門也加大了針對超載的處罰力度,但從實際效果看,超載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個中原因值得深入分析。
由于歷史等多方面原因,我國公路運輸具有自身的特點:首先,從監管部門方面看,(1)對國內公路運輸具有管理權的行政部門眾多,勢必產生管理漏洞;(2)部分地區將監管部門的收入與罰款數額掛鉤,造成“只罰不管”、“寬進嚴出”等等弊端。其次,從運輸企業方面看,(1)運輸企業普遍規模小,管理差,未能形成規模效應,造成效益低下;(2)運輸企業單純追求經濟效益;(3)大量運輸企業存在“掛靠”等現象,勢必加大管理難度。正是由于存在上述種種弊端,造成運輸監管部門與運輸企業之間圍繞罰款數量與如何消化罰款帶來的損失之間進行博弈的現狀。
1.模型假設:為了簡化問題,假設運輸監管部門只有一名代表,運輸企業只有一名經理,雙方均為管理學中理性經濟人,進行博弈。對于運輸企業,有兩種策略,即超載和不超載;而對于監管部門,同樣存在兩種策略,即監管和不監管。我們假設為運輸企業不超載所獲收益,其取值范圍為為超載未被處罰時所獲邊際收益為運輸企業因超載所支付的罰款為監管部門嚴格執法所獲收益為運輸企業不超載時監管部門不檢查而獲取的其他收益為監管部門由于監管不力由超載所造成的各類損失(其中包括對公路交通設施的損壞、引發交通事故的損失以及因工作不力導致的其他損失等)。
2.模型建立:運輸企業和監管部門圍繞監管與否和超載與否展開博弈,對運輸企業而言,其有兩種策略:超載/不超載;對監管部門而言,同樣存在兩種策略:監管/不監管。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博弈雙方的收益矩陣:
表1 一般狀態下運輸企業與監管部門的收益矩陣
由計算結果有如下結論:運輸企業超載與否與監管部門的效用有關;監管部門是否監管與運輸企業的效用有關。即運輸企業是否超載,主要取決于監管部門監管概率的高低。
上述博弈過程中,對最終博弈結果起關鍵作用的參數主要有兩個,一是運輸企業不超載所獲收益Vtn,二是運輸企業因超載所支付的罰款Pt與超載邊際收益Vti的關系。下面就此進行討論:
(一)Vtn>0,即運輸企業不超載能夠獲得一定的收益:此種情況為正常運輸經營狀態,由式(3)可見,此時降低運輸企業超載概率的途經有二條:
一是減少監管部門不監管所獲收益Vjo,這就需要加強對監管部門工作質量的監督,建立常態化多渠道全方位的監督機制,杜絕人浮于事的現象,堅決不允許超載車輛上路行駛。
二是加大針對監管部門失職的處罰力度Pj,由于我國針對公路運輸的監管部門實施多頭管理,造成各部門管理范圍重疊,勢必出現監管真空,鑒于此,建立統一的針對公路運輸的監管機構,避免多頭管理所造成的弊端。
同樣,可看出,提高監管概率的途經主要是提高針對超載的處罰力度Pt,減少運輸企業超載所獲邊際收益Vti;
上面提出的針對公路運輸超載問題的管理措施,除個別措施受各方面條件限制暫未實施外,其他幾乎都已被各級公路運輸監管部門在實際工作中實施,但我國公路運輸超載問題并未得到根本改善。顯然,導致我國公路運輸超載問題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二)Vtn≤0,即運輸企業不超載無法獲取收益:此情況顯然為非正常運輸經營狀態,但卻廣泛存在于我國目前公路運輸企業中:
1.非正常經營狀態模型建立:按照Vtn≤0的條件,依照前述方法,可建立新的運輸企業與監管部門雙方博弈收益矩陣如下:
表2 非正常狀況下運輸企業與監管部門的收益矩陣
表2中,監管部門的收益之間存在如下關系:-Pj≤Vjo,Vj≥0,顯然,就監管部門而言,不存在嚴格占優策略,其采取何種策略仍然取決于概率。
同樣在表2中運輸企業的收益之間也存在一定的關系:Vti-Vtn≥-Vtn,而Vti-Vtn-Pt與-Vtn之間則存在兩種不同的關系,即:Vti-Vtn-Pt≥-Vtn或Vti-Vtn-Pt≤-Vtn。下面就此進行分析討論。
2.Vti-Vtn-Pt≥-Vtn,此不等式稍作簡化有:Vti≥Pt;此時意味著運輸企業因超載所支付的罰款小于超載的邊際收益,按照博弈論原理,對運輸企業而言顯然存在嚴格占優策略,此策略即為:無論監管部門是否檢查,運輸企業都將采取超載的策略,這恰好反映了我國公路運輸的現狀。
由以上結果可知,造成我國目前公路運輸超載問題屢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是超載所承擔處罰過低,以及運輸企業正常合法經營無法獲取正常收益。
3.Vti-Vtn-Pt≤-Vtn,此不等式稍作簡化有:Vti≤Pt;此時意味著運輸企業因超載所支付的罰款大于超載的邊際收益,對運輸企業而言,無論是否合法經營,都將面臨虧損的局面,長此以往將迫使企業退出運輸行業,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將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從以上分析可見,當Vtn≤0,即運輸企業合法經營無法獲利時,無論監管部門如何進行嚴格監管,都會帶來不良后果。因此,要解決目前我國公路運輸超載問題,其根本出路在于提高企業合法經營的獲利水平,即使得Vtn>0,此時,在監管部門嚴格履責的前提下,在雙方的博弈過程中,對運輸企業而言將會出現另一種嚴格占優策略,即不超載。
綜合以上針對運輸企業與運輸監管部門博弈過程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有關我國目前公路運輸過程中超載、超限現象泛濫的基本結論和相應對策:
運輸企業合法經營無法獲利,尤其是當超載所獲邊際收益大于因超載所支付罰款時,運輸企業必然采取嚴格占優策略:超載。
在運輸企業合法經營無法獲利的前提下,單純靠提高針對超載的經濟處罰力度,無益于解決超載問題,反而會逼迫眾多企業退出運輸行業。
對監管部門正常實施監管工作的經濟激勵大小,與運輸企業是否超載無關。
為使運輸企業通過合法經營能夠獲取適當收益,首先需要運輸監管部門以及公路收費監管部門通力合作,盡可能降低公路運輸中各種不合理的費用,如過高的道路通行費、各種稅費等。其次,通過大力推進物流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組建大規模的物流企業,形成規模經濟效應。再次,物流企業應轉變目前單一的以價格競爭為主的盈利模式,轉而采取差異化的競爭戰略,以更具有針對性的物流服務模式來提升自身的競爭能力,開拓新的盈利渠道。
監管部門應改變目前“只罰不管”、“寬進嚴出”的以獲取罰款為主要目的的監管模式,轉而采取“堅決卸載”、“嚴格公路入口管理”的措施,堅決不允許超載、超限車輛上路行駛的模式。同時,針對個別地區監管部門存在的為獲取各類灰色收入而采取各種違規罰款行為,必須從制度設計層面入手,斬斷此利益鏈條,例如實行罰繳分離,不允許監管部門現場收取罰款;對公路運輸實行統一管理,改變目前多頭管理的格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