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方
(江蘇安全技術職業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與普通教育體系不同的是,高職教學的教學重心是為現代社會培養出更多具備專業技能的專業技術人才。這種教學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高職語文教學工作的全面性,在實際的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更多具有專業性和職業性的語文技能逐漸成為教師的教學重心。在這種教學需求的影響下,很多教師雖然清晰地認識到了信息網絡技術對高職語文教學工作的重要性,但卻無法真正發揮信息網絡在高職語文教學工作中的應用價值。想要及時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首先就要求教師能夠意識到信息網絡背景下傳統高職語文教學工作存在的一些不足,進而為高職學生帶來更加優質的語文課堂。
教師的教學觀念是決定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的主要因素,而在實際的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高職教師的教學觀念相對較為落后。一方面來說,高職院校的學生生源與常規學校不同,大部分學生自身的語文水平相對較低,自身的學習意識也相對較為不足。很多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沒有重視到這部分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在很多高職院校的語文課堂上,最為常見的一幕就是教師在講臺上按部就班地講課,學生卻在講臺下做自己的事情。這不僅會降低教師的教學動力,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浪費學生的學習精力。另一方面,很多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靈活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而網絡背景下的高職學生有著更多接觸新鮮社會信息的渠道,相比枯燥乏味的語文教學內容來說,這些豐富多彩的熱點新聞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部分教師本身不注重對新資源的引入,自然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語文教學工作的實效性。
雖然很多高職語文教師認識到了網絡環境對教學工作的改變,但在對待網絡信息技術時卻存在著一定的片面性。一部分教師只是單純地將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視為電子課本,認為在課堂上使用PPT的形式開展教學工作,再引入一些多媒體資源就已經發揮了信息網絡的主要作用。這種教學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網絡信息技術的多元應用方向,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語文課堂學習體驗,反而很容易因為教師對電子課件的誤用,降低語文課程教學工作的實效性。最為常見的一種現象就是,部分教師的教學過程就是一上課就直接打開電子課件,然后照著課件內容“照本宣科”,再讓學生抄一抄課件上的內容。這種教學方式不僅無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反倒會讓學生對語文學科產生厭倦和抵觸心理,最終影響到高職語文的教學質量。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對學生實際學習體驗的忽視,也是網絡背景下高職語文教學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為了保證教學內容的有效性,高職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需要學生的實踐練習。例如不同格式文件的編輯、應用文的說明寫作,這些內容的學習在學生未來的生活及工作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而很多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會為學生講解這些理論知識的要點,卻沒有給學生充分的自主練習空間。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嚴重不足,自然無法主動地將更多的學習精力投入到高職語文課堂當中。除此之外,很多教師在課堂上會大量引入視頻或圖片教學資源,這些資源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但也很容易分散學生的學習精力。
想要在信息網絡背景下創設更加高質量的高職語文課堂,首先就要求教師能夠完善自身的教學觀念。教師必須清晰認識到的是,對于高職院校中的學生來說,語文課程的主要作用并不是引導學生完善自身的語文知識體系,而是通過合理的教學指導,幫助學生掌握更加具有應用價值的書寫表達技巧,同時實現學生自身語文文化素養的有效發展。這就要求教師要從教材與教學方式兩個角度出發,給學生帶來更加優質的語文學習體驗。
一方面來說,傳統的高職語文教材已經無法滿足現代高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實際需求。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同時也要實現學生自身語文應用能力的有效增長。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項目化的改變。將傳統系統化的教學內容轉變為更加單獨的學習任務,學生就可以通過對不同教學任務的完成,實現自身語文綜合素質的階段性發展。另一方面,高職語文教師也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只有更加充分地認識到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多種表現形式,教師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加豐富。為了實現這一目的,高職院校可以組織教師參加不同的教學講座,或者邀請計算機專業的教師為語文教師補課,從而實現高職語文教學水平的有效增長。
在完善教師自身的教學觀念之后,教師就可以從實際應用角度出發,通過對學生實際需求的了解,給學生帶來更加優質的教學內容。網絡信息技術對高職語文教學工作的改變,最顯著的一點就是教學資源的豐富性。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對教學內容展開討論。然后再利用大量的網絡資源,為學生的討論補充學習素材,從而在提升學生自身參與度的同時,讓學生的學習體驗實現顯著的提升。
另一方面,語文課程在高職院校當中往往以基礎課程的形式存在,這就導致語文課程教學內容的專業性相對較為不足。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將不同專業的相關知識與語文課程鏈接起來。這樣不僅可以提升語文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也能讓學生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得到真正的提升。例如對于工科專業的學生來說,涉及專業內容的報告是今后工作過程中一定會接觸的內容。語文教師就可以借助網絡技術將一些實際案例引入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相關報告文的對比教學,提升自身的書面表達能力。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網絡信息技術更多的是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開發。教師就可以從課堂之外入手,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環境進行合理的優化。對于高職學生來說,預習習慣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良好的預習工作不僅可以降低學生的課堂學習難度,也能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而在信息網絡的教學背景下,高職語文教師就可以通過制作微課視頻的方式,對學生的預習環節進行優化。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學習進度,參考日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對接下來要學習的新知識進行整合與梳理。然后將整合的內容制作為時長在幾分鐘到十幾分鐘的微課視頻,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自學效率。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網絡平臺的幫助,與學生建立起更加高效的交流渠道。無論是聊天群還是網絡論壇,都能幫助教師拉近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這樣教師才能在日常的交流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模式。而一個網絡交流平臺的建立,也能讓教師及時地給學生帶來相應的幫助,從而確保學生能夠穩定地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素質。
教學過程中的評價與考核,是教師評測學生學習成果的主要途徑。但在傳統的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采取的評價方式大多是“平時成績+期末考試成績”。這種評價方式已經考慮到了學生的整體表現,但卻不適合語文這種注重學生階段性發展的學科。高職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通過網絡在線測評技術,對學生展開課后小結、網絡在線測試等多種考查方式。這樣教師才能及時地了解到學生真正的學習情況,從而對教學計劃展開及時的調整。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建立一個網絡個人檔案,將學生日常的課堂表現、個人進步情況記錄在檔案中。這樣在學期結束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就可以將檔案內容引入進來,從而給學生帶來更加全面的教學評價。
綜上所述,網絡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對高職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著十分顯著的促進作用。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實際需求的了解,進而通過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更加多樣化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帶來更加優質的網絡學習體驗。這樣才能在提升高職語文教學水平的同時,讓更多高職學生實現自身語文綜合素質的有效發展,最終成長為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高質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