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曉霞 李自南 唐熠娜
( 廣西增源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530007)
我國不僅水資源貧缺,而且隨著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程度的提高,水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1],飲水安全面臨著嚴重的威脅。水環境安全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加大水污染治理、確保水環境質量成為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熱門話題[2]。 依法設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是我國對飲用水源進行法律保護的最強手段,科學劃定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是保護飲用水水源地最大可能免受人類活動影響、保證水質安全的重要措施[3-5]。自《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HJ T 338-2007)》發布實施以來,廣西對區內的市級水源、縣城水源、鄉鎮水源和部分的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進行了劃分。 其中,中小型水庫水源保護區占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水源保護區保護措施的不斷落實,部分中小型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不合理、保護措施難以有效精準保護水源水質安全的問題逐漸顯現。2018 年,國家發布《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 (HJ 338-2018)》。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保護飲用水水源的實際需要,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范圍,確保飲用水安全。 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管控,優化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空間格局是新形勢下我國飲用水水資源保護頂層設計的一項戰略任務[6]。 因此,應對部分劃分不合理的中小型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進行調整。本文以浦北縣龍頭水庫為例,對原劃分方案進行回顧行評價,建議以水質安全作為根本保障原則,全局把握,整體考慮,科學合理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為區域中小型水庫水源地的有效精準保護提供技術支持。
2.1 龍頭水庫概況。 龍頭水庫是廣西欽州市浦北縣縣城的規劃水源地。 水庫位于浦北縣江城街道六橋村委打雞涌村,距離縣城約12km,水庫所在河流是南流江流域馬江支流,水庫控制集雨面積3.26km2,總庫容186 萬m3,屬小(一)型水庫。 控制流域內植被良好,植被覆蓋率達70%以上,人類活動少,水質清新,水土保持好。根據水質監測數據,近年來龍頭水庫飲用水水源地的主要污染物的監測值均達到GB3838-2002《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主要污染物的濃度變化趨于平穩, 集雨范圍內無污染源和風險源。
2.2 原保護區劃分方案。2.2.1 一級保護區。水域范圍:龍頭水庫正常水位線以下的水域。 陸域范圍: 水庫正常水位線以上200米范圍的陸域。總面積:1.08 平方公里。2.2.2 二級保護區。陸域范圍: 一級保護區陸域外徑向距離約2000 米的陸域。總面積:22.46 平方公里。
2.3 存在問題。2.3.1 調研發現,龍頭水庫飲用水一級保護區范圍涉及農業種植土地, 一級保護區陸域范圍內有從事林業(速生桉)種植活動,可能對飲用水造成污染。2.3.2 靈山至浦北一級公路擴建項目穿越現狀二級保護區,但并不在集雨范圍,對水源地水質無影響。 2.3.3 根據浦北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水源二級保護區范圍內涉及允許開采區,主要開采礦石為花崗巖,區塊名稱為六橋允許開采區及石倉嶺允許開采區。 其中,六橋允許開采區位于水庫大壩下游1.4 公里,礦區的開采對水源地水質無影響,但石倉嶺允許開采區部分礦區位于水庫匯水區內,礦區的開采對水源地水質有一定的影響。
2.4 合理性分析。 將水庫正常水位線以上200 米范圍的陸域都劃入一級陸域保護區,不合理。 根據現行規范,小型和單一供水功能的水庫以及中小型水庫為一級保護區水域外不小于200m范圍內的陸域,或一定高程線以下的陸域,但不超過流域分水嶺范圍[7]。 水庫大壩屬于分水嶺界線,水庫壩下部分陸域不應劃入保護區。 將一級保護區陸域外徑向距離約2000 米的陸域劃為二級陸域保護區,不合理。 采用地形邊界法或類比經驗法:小型水庫可將上游整個流域(一級保護區陸域外區域)設定為二級保護區[7]。 第一, 水庫大壩屬于分水嶺界線, 水庫壩下部分陸域不應劃入保護區;第二,一級保護區陸域外徑向距離約2000 米的陸域內的大部分區域均為水庫的非匯水區,不應超過分水嶺,因此不應劃入保護區。
3.1 調整必要性。 原水源保護區劃分方案將大面積的非集雨范圍劃為了二級保護區,原保護區總面積超過《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HJ338-2018)合理劃定基數200%以上,原劃分方案不合理,不利于當地的環境管理,過渡浪費環境管理資源,未能有效精準地保護水源地,且限制了位于水庫集雨范圍外的項目的發展,不利于區域經濟的發展。
3.2 調整方案。根據《 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HJ 338-2018)》和《 環境保護廳關于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方法的通知》(桂環函〔 2015〕918)號)進行保護區調整:3.2.1 一級保護區。水域范圍:龍頭水庫多年平均水位對應的高程線以下的全部水域。 水域面積:0.13 平方公里。 陸域范圍:龍頭水庫一級保護區水域外200 米范圍內的陸域(壩腳以外區域除外)。 陸域面積:0.57 平方公里。 一級保護區總面積:0.70 平方公里。3.2.2 二級保護區。水域范圍:長度為龍頭水庫匯入口向上游延伸至源頭,寬度為多年平均水位對應的高程線以下的水域。水域面積:0.02 平方公里。陸域范圍:龍頭水庫一級保護區水域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線的陸域范圍(一級保護區陸域、壩腳以外區域除外);二級保護區水域向外延伸至東面、西面及北面三側第一重山脊線的陸域范圍。陸域面積:2.71 平方公里。二級保護區總面積:2.73 平方公里。
3.3 調整前后對比分析。 浦北縣龍頭水庫水源保護區調整過程中,將水庫非匯水區調出保護區。 調整后,將水庫非匯水區調出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為3.43km2,減少了86%,且將非匯水區域內的靈山至浦北一級公路擴建項目和六橋花崗巖允許開采區調出保護區范圍,保障飲用水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飲用水保護的有效精準度。調整方案綜合考慮區域地形特點、環境現狀、土地利用狀況、整治可行性等因素,進行保護區調整是合理可行的。
4.1 科學合理調整水源保護區。 根據現有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以水質安全作為根本保障原則,全局把握,整體考慮,科學合理調整部分中小型水庫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將中小型水庫大壩下區域和非匯水區域調出保護區,為區域中小型水庫水源地的有效精準保護提供技術支持。
4.2 科學選取水源地。 如若飲用水水源已經受到污染且難以治理,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重新論證選取新水源。 從源頭上有效防止污染源對水源地污染。
4.3 制定長效跟蹤評估機制。 水源地的安全是相對的,建議制定長效跟蹤評估機制。 制定監測方案,加強縣城飲用水水源的日常水質監測管理和跟蹤評價,及時掌握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的變化情況,將水質監測和跟蹤評估機制納入地方環境保護的管理體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