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進入第四季度,寒風已至,豬肉保供給任務可謂是迫在眉睫。當前各地大力度扶持大型養殖場已是人盡皆知,他們享受的政策、資金、土地優勢是空前的,但是由于成本高,發展不會太快,雖然生豬出欄量節節攀升,但是豬價仍然高居不下。
如果要快速實現豬肉保供,中小養殖戶是最實際的,也是最快速的。中小養殖戶進出市場非常靈活,可以自己養,也可以與公司合作。與扶持大型養殖場相比,中小養殖戶并不需要耗費巨大的財力、物力、人力等,只要不為難他們,便可迅速崛起。而且現在大型養殖集團最快速的發展方式仍然是“公司+農戶”,中小養殖戶成為農戶的意愿也越來越強。如果考慮降豬價,在國家層面的引導下,各地或許會允許中小養殖戶快速發展,中小養殖戶必然成為四季度的發展主力。
第四季度是一年中豬肉的消費高峰,南方做臘肉、北方殺年豬對于市場行情是一個很大的支撐。南方做臘肉喜歡稍微肥一點的豬肉,所以可以把現在正常出欄的110~120 公斤的肥豬再稍微催肥一些,但這不等同于鼓勵大家盲目壓欄。豬價會在需求的帶動下出現小幅度的回升,但是隨著母豬產能的回升,繼續補欄母豬的風險還是很大的,因為此時補欄的母豬需要在一年以后才有收益,那時可能價格會出現大幅度下跌。若補欄仔豬,這段時間仔豬價格下跌明顯,這意味著成本會降低不少,但是現在補欄無法享受消費旺季的紅利,所以同樣要注意評估整體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