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敏芳
(廣東科貿職業學院 廣東廣州 510640)
隨著5G網絡技術等新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正向著互聯互通、數據化、網絡化邁進。傳統的傳教授業工作也需要向這一方向發展以順應歷史的潮流,利用“互聯網+”培養出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網絡與傳教授業相結合,可以使教學課堂智能化、網絡化,意義深遠。
隨著網絡的發展,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涌現。運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運營的微商,運用周圍人群體形成的社區營商,B2C、C2C的電商,線上線下聯合的新商業等等。這些都是原來書本上沒有的內容。傳統教育書籍更新速度慢,無法涵蓋不斷涌現的新模式。自然在傳教授業中無法涉及。利用“互聯網+”快速更新的優勢可以將這些新涌現的內容快速的加入到傳教授業的平臺當中,利用“互聯網+”的傳教平臺使傳教授業的內容更加完整[1]。同時還可以方便的學習到很多最新的共享資源,國內外的開放資源都是通過互聯網的形式在傳播,有利于全世界的共同進步。
“互聯網+”利用網絡互聯互通的特性建立網絡教育平臺,有著明顯的網絡特征。各種新技術都可以應用到傳教授業當中,使傳教授業的形式更加豐富多彩。傳統的教育模式是老師通過板書來講解,只有點和面的傳教。運用互聯網技術則可以實現聲、光、電相融合的多媒體教學。運用動畫和課件實現更強大的互動教學。未來通過AR技術,還能實現身臨其境的受教體驗。在未來各種新技術的發展還會依托于互聯網不斷完善授業方式,使傳教授業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傳統的傳教授業有著空間上的限制,一個教授即使用上大功率的揚聲設備,也只能最多給幾百人進行講授。距離較遠的受眾也難以得到很好的接受效果。利用“互聯網+”可以打破這種空間束縛。求學人員只要利用自己的互聯網設備就可以遠程的接受傳教。甚至我們可以同步學習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知識,傳教授業再也沒有空間上的制約。
傳統的傳教授業有著時間上的限制,授課有時間表,到什么課的時間就要去聽課,不然就錯過了。通過“互聯網+”可以打破這種時間上的束縛。課程可以通過云端進行存儲,求學人員可以通過自己的互聯網設備在任意時間訪問云端存儲,甚至下載到本地進行研學,傳教授業再也沒有時間上的制約了。
傳統的傳教授業同一個知識點執教人員要反復的講解,每一批新的求學人員都需要重新講解一遍。不變的知識點反復講解造成教育資源上浪費。通過“互聯網+”可以使傳教授業更加高效。不變的知識點可以進行錄播存儲在云端存儲設備,求學人員通過互聯網設備隨時訪問,不理解的內容還可以反復研學[2]。即使是變化的知識點,通過這種模式,也可以提高效率,只需要對云端內容進行更新,不需要對每一個求學人員進行面授。求學人員也可以更好的利用碎塊化的時間來進行學習,提高研修的效率。
既然互聯網有如此諸多的優勢,自然要應用到工商管理的傳教當中。在傳教內容、傳教方案、傳教方式、傳教技術等方面都要進行變革。變革要具有革新性,重點運用多媒體方案和互聯互通的科技手段。變革中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互聯網模式下缺少了對受業學員的現場監管,自主能動性就尤為重要。隨著平臺互動技術的逐步完善可以陸續解決這一問題,例如可以借鑒超星網絡學習平臺的線上點名功能。合理的利用線上點名,還可以智能化的管理受業學員的出勤情況,對學員實現遠程監管,節約人力資本。
全球的經濟形式發展迅猛,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涌現,原有教材的內容已經無法滿足求學人員的需求。傳授課件的內容也需要更新,只有這樣才能培養能夠順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高質量復合型人才。現用的教材內容較為陳舊,多以理論數據為主。教材案例中多為歷史案例,和近年來的形式已經不符,歷史難以重演,學習這樣的內容一方面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束縛了求學人員的思維,不利于培養創新思維。創新的內容需要在互聯網與實踐中來獲得,互聯網的資源體量更大、更新速度更快,且能夠做到與世界同步。
傳統的傳教形式以面對面的方式為主,在時間空間上的束縛強烈,一對多的模式造成互動效率低。通過“互聯網+”受教人員可以及時的和傳教教授進行一對一溝通,破除時間和空間的束縛[3]。傳教教授也能根據受教人員的反饋及時調整傳教的內容。除了一對一的溝通,受教人員還可以針對問題向其他傳教教授咨詢討論,討論的結果在互聯網繼續進行公開討論,對全行業都有促進作用。對傳教教授也是一種督促。這種新形勢拉近傳教教授和受教人員的距離,擴展了知識網絡的覆蓋面。將一對多的的傳統模式變革為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立體空間網絡模式,意義深遠。除了在線互動交流,還可以通過短視頻來進行輔助交流,傳教教授可以用MIX錄制課前預習的短視頻上傳到傳教平臺供學員預習。課后,受教學員用MIX錄制課后溫習的短視頻上傳到平臺共同探討討論。促進學科發展。
傳統的學習模式只是通過紙質書本,內容陳舊、更新速度慢。互聯網有效打破這一格局,學習內容、教案、課件、試卷都可以從網絡下載。這里單獨提出試卷部分,傳統的試卷由紙質制成,一方面對森林資源造成浪費,另一方面不便于傳教教授的批改。每一份試卷都要單獨批改,極大的增加了傳教教授的工作量。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試卷可以通過網絡模式來完成。即節省了紙張,又提高了效率。互聯網模式下可以建立健全試題庫,考試題目隨機出現,可以有效避免作弊。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AI可以智能出題,智能判卷,還能根據答題情況作出判斷,針對弱點反復強化出題,有效性更高。互聯網的靈活特點可以充分發揮。
傳統的受教方式就是坐在教室里聽,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容易影響學習效果。互聯網模式下可以通過網絡反復學習,還可以通過網絡通訊軟件隨時和傳教教授溝通討論。例如用微博、微信、QQ等也可以通過專業的教育平臺來溝通討論。授業教授也可以通過來自受教學員的反饋來了解受教人員的學習進度因材施教[4]。互聯網模式下,可以有效的利用碎塊化的時間。無論是傳教教授還是受教人員都可以有效的利用碎塊化的時間,積水成河、積土成山。未來通過AR技術,即使遠隔萬水千山也能身臨其境的進行現場模擬。
具體應用到工商管理的傳教當中,需要在課程模式、技術方案、教案編排等方面一一突破。各種新技術也被逐步應用到這一模式當中,使實踐逐步趨于成熟。
“互聯網+”的模式可以采用合作式的傳教授業,教案中的傳教綱領、傳教所用到的計算機軟體等傳教資料可以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教授合作設計。實現教授資源的取長補短,也使傳教內容更加國際化,受教人員也能接觸到世界最前沿的知識點和不同的傳教風格。
“互聯網+”的模式可以充分的利用互聯網實現互動。受教人員可以通過互聯網互動功能與傳教教授進行互動,這種互動是多元的,可以是一對一的互動,也可以是多對一的互動,還可以是多對多的團隊討論的形式,這樣既能使受教人員更快的了解到自己問題,也能對傳教教授自身業務能力有較大的提高,使學科在積累中得到長足的發展。未來技術的發展,互動的部分還可以進一步的改進,例如AR、VR技術的運用,可以讓互動更加立體更加生動,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利用高速的互聯網實現大規模的場景互動。
互聯網的發展帶動了教育模式的變革。互聯網的靈活、交互性強、共享等特點對傳教授業有絕對的積極作用。從時間和空間上解除了傳教原有的束縛。無論是教授還是受教人員,都可以利用碎塊化的時間提高學習的效率。多對多的交互能力對學科的發展起到正向的推動作用,未來新科技的應用還會進一步推動傳教事業的發展。一個新的傳教時代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