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波
(長沙理工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 湖南長沙 410114)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增強,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建設下,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來我國留學。留學生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教育國際化辦學程度也成為大學辦學水平的一項重要衡量指標[1-2]。長沙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自2018年開始,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招收外國留學生,這些學生來自于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蒙古、孟加拉、老撾、蘇丹、尼泊爾等國家。程序設計課程是我校開設給留學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必修課,涉及C語言程序設計、C++程序設計、數據結構和算法。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外國留學生掌握計算機程序設計的基本知識與編程技巧;熟悉C/C++語言基本語法,掌握面向對象編程基本思想,掌握數據結構和基本的算法知識,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解決和處理實際問題的思維方法與基本能力,為后續課程提供堅實的理論和編程基礎。
程序設計課程覆蓋面廣,內容抽象程度高,邏輯性很強。外國留學生數學功底與理論基礎較薄弱,自主學習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有限,學習習慣上存在很大差異,語言溝通上也有一定障礙[3-4]。這些要求授課老師在業務上有廣泛知識面,在教學實施上把基礎性、關鍵性的知識講解清楚;研究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啟發和訓練學生的編程思維能力,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鑒于此,我們對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管理和教學手段進行探討,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1)專業基礎薄弱。我校留學生大部分來自亞洲和非洲經濟落后國家,這些國家教育水平也相對落后,學生理論基礎同國內學生差距較大,沒有經受過理工科邏輯思維訓練。對于同樣的授課內容和知識點,教師在授課時并不能像教授國內本科生那樣更有深度地剖析問題。對于理論性稍微強一點的知識點,外國留學生的理解程度有限,多會出現聽不懂或者理解不了的現象。
(2)學習習慣較差,但是課堂活躍程度高。多數留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強,沒有對四年的留學生活進行詳細規劃,少數學生學習較為積極,但是總體來看學習習慣較差,自我約束和管理的能力欠缺,紀律觀念不強。上課遲到和早退現象較多[5]。沒有課前預習的習慣,上課不攜帶課本,課后作業完成率不高,在書寫上也沒有規范格式,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與中國學生相比,外國留學生課堂更為活躍,遇到有疑惑的地方會直接向老師提問,有促于教師及時了解教學效果并且調整授課內容和教學方法。參加設計類作業答辯,留學生表現自信大膽,表述意愿和能力較強。
(3)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外國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有的國家英語是其官方語言之一,有的國家日常交流語言并不是英語,所以留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部分留學生剛來到國內需要花時間學習英語。特別是在英語口音上,發音往往帶有較濃的國家地方特色,和標準英式發音或者美式發音存在差別,給教師和留學生交流帶來一定的障礙。無疑給教師在教學組織和英語水平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采用簡單通俗的英語語句來闡述教學內容,能夠準確聽懂學生問題并且給予正確解答。學校也會開設漢語課程幫助留學生學習漢語,到了大四學年,部分留學生能夠使用漢語和老師溝通。
目前很多高校教師都有海外留學經歷,基本的英語溝通不是問題,而且這些教師長期從事本專業科學研究,英語專業術語非常熟悉,對本學科科學前沿也有較好把握。但是外國留學生口語多存在所在國家地方口音,授課教師應該花費一定的時間和學生多溝通交流,熟悉學生口音,這樣才能在學生提問時及時掌握問題內容并給出正確解答。另一方面,學生在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上也存在差異,多和學生溝通交流有利于了解學生情況,促進因材施教,層次式教學。
不同課程之間知識存在關聯,有些課程是另外一些課程的先導課程,有些課程之間知識點存在重復內容。因此不同課程授課教師之間需要交流溝通,了解相關的教學進程和主要授課知識點。例如數據結構和算法和離散數學課程都包括圖的相關知識,因此要避免重復講授,不同課程有所區分和側重。
程序設計課程內容廣、知識點多。外國留學生比較抗拒課外作業,這就需要在有限的教學學時內覆蓋知識點并且講解透徹。另一方面,留學生理科基礎薄弱,如果課程內容理論性過強,毫無疑問會降低學生學習興趣[6]。因此,應該合理組織教學內容,降低課程理論難度,精講核心概念核心方法。盡可能避免講授公式定理推導和論證,案例也應該結合留學生生活實際。具體而言,C語言教學內容核心概念包括數據類型、控制結構、函數、數組,強調正確和常用的編程語法,不糾纏于過多語法細節,降低指針內容要求。C++程序設計強調面向對象基本思想,強調類和對象、函數重載、繼承與派生基本語法,降低運算符重載內容要求。針對數據結構與算法,強調數據結構基本類型,學習基本的查找和排序算法。注意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性,循序漸進教學。
程序設計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教學最終目的是教會學生編程,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此外通過實踐教學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課程的實用性。因此適當增加實踐教學課時比例,精心設計實踐教學案例,既要體現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鞏固,又要適度拓伸。
由于留學生課外生活豐富并且,以往課堂教師講授、課外學生自主練習的模式對留學生教學來說存在實施上的難度。授課老師需要把部分練習內容放置課堂,練習的目的是通過學生動手來鞏固理論知識。因此需要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把控課堂教學節奏,兼顧授課和練習。根據統籌差異的原則,課堂教學以基礎內容為主,保證多數同學能夠聽懂,每堂課留取少數時間進行更深層次內容講授,可以布置相關作業給學有余力的同學完成,并且采取課堂輔導和討論的方式幫助學習優秀者提升知識層次。另一方面,我們注意到,在課堂上經常提問的留學生多是學習優秀者,如果把過多的課堂討論留給這些學習優秀者,縮短了給大眾同學的知識傳授時間。因此,授課老師需要把控好課堂教學節奏,留意大眾同學的知識接受程度。
課程知識基本通過課堂教授方式獲得,而留學生存在學習懶散、遲到曠課現象嚴重的問題,因此需要加強課堂管理,制定考核標準,包括出勤、課堂練習、實踐表現和期末考試,明確告知學生各項考核內容所占比例以及評分標準,最后計算總成績時也嚴格按照考核標準執行。對于課堂練習和實踐表現,要區分學生是自主獨立完成還是參照其他同學答案,給出點評和建議,在評分上要有區分度。爭取在課內給出每次練習和實踐的成績,這樣既保證公平公正,又體現學習要求,對學生學習并且按時完成作業起到督促作用,幫助留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外國留學生教學需要使用多種教學手段,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傳統一教到底的授課方式,對于性格較為活潑的外國留學生并不適用,動畫、聲音、視頻、游戲、分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手段,更能激發學習激情和自主學習意識。由于留學生勇于也善于表達自己,可以通過增加學生的參與度來提高教學效果。例如,隨堂練習讓學生自己上臺講解解題方法和答案,并且回答教師和其他同學的疑問,通過討論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此外安排一些調研和團隊合作的作業,通過學生個人/團隊演講和答辯的形式,拓展學生知識面,考查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程序設計是留學生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在授課過程中應該根據留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及特點,組織和調整課程內容,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把關鍵性和基礎性的知識講解清楚,培養留學生的編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并達到課程建設標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