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靜 周 勇 何 美 桂雨婷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 湖南·常德 415000)
實驗室是應用型本科教學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時是構成高?;A實驗與科研輔助體系的不可缺少一環,直接承載著專業教學、學科實驗與研科學研究的重任。[1]十三五規劃以來,得益于國家政策利好的帶動,使湖南應用技術學院迎來了更好的發展前景,但作為新建的民辦本科院校由于資歷、經費來源、辦學導向定位和生源選擇上與公辦高校存在一定的距離,所以在實驗室專業建設上和公辦本科院校還有一定差距,為填補這段差距農林科技學院實驗中心力求做到統籌實驗實訓教學資源,構建一個功能整合、資源共享、開放合理、運行規范的實驗中心。農林科技學院實驗中心作為湖南應用技術學院二級學院實驗中心以學校辦學宗旨為導向,統籌實驗室資源、構建了一個專業基礎設施齊全、資源共享開放的實驗中心,為師生教學、實訓、科研提供一個便利實驗平臺。
民辦高校在擴建實驗室也在建設,但不是所有的實驗室建設都能跟上專業建設的步調得到及時的提升規范。學科之間的交叉實驗及專任教師和實驗室管理員未及時有效溝通等問題,易造成部分儀器設備重置、損壞無法得到及時報修、實驗教學時準備不足影響實驗教學進程、實驗課程的重復設置等,這些問題就易給實驗室管理造成混亂。為避免在實驗教學、科研中的種種問題的發生,每學期新的教學課表確認后,實驗室管理員會和專任教師再次確認上課內容和時間制定詳細的實驗課表,確認具體的教學時間,安排專職實驗室管理員跟進,促進了實驗教學的時效性。每學期開學初由各科專任實驗教學老師及項目指導教師等統一報備提供的本學期實驗開出項目、實驗物資耗材清單給實驗室中心,由實驗中心根據現有設施條件和庫存進行校核確認實驗可行性及物資申購清單,提交給院確認統一申購,最后交校級資產處統一購買,有效的避免了設備的重置及購買,同時也增強了教師實驗課程的時效性。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農林科技學院實驗中心采用校、院、實驗中心三級聯動機制進行規范合作管理。作為新建的本科院校,實驗中心管理工作對于部分實驗室管理員而言是處于一個模糊狀態,學校采用返聘高校退休老教授帶領新教師的方法讓新教師適應明白自己的工作職責,這樣很好的完成了工作責任的確認和管理模式的交接過程。
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為培養模式,農林科技學院隸屬農學院系,有水產、園林、林學、園藝四個專業,因近學科、實驗頻次多的特點農林科技學院實驗中心秉承“大學科”“近功能”“寬口徑”進行集中整合,形成一個以校管實驗室為主導、院管實驗室為主體的管理模式,根據實驗室專業的特點和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合理的政策和管理制度,保證了實驗室工作人員分工合理,專業對口的輔助教學的管理模式。
實驗室是高等學校培養和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主要場所,實驗室的建設直接影響學生的實踐能力,影響高校的專業學科建設和科研水平,進而影響學校綜合實力的發展,因此作為民辦高校,要在眾多民辦高校中辦出特色與亮點,加強實驗室建設非常必要。[2]高校的擴招讓民辦本科院校實驗室條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大部分還停留在進行基礎實驗的階段,滿足基礎性的實驗教學要求,且有部分僅針對部分課程開設實驗。同時,由于實驗室管理人員數量及管理人員的實驗操作能力的局限、實驗室開放時間及實驗場地的限制,學生和教師無法正常的進行一些科研和創新性實驗,對學校整體學術水平的帶來了一定的局限。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農林科技學院升為本科院系才6 年,實驗室還處于一個不斷建設和完善階段,軟硬件投入上相對于公立本科院校還存在一點差距。湖南應用技術學院注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每年都會劃撥一部分經費用于實驗室建設及其設備的添置,在校院領導的重視下農林科技學院實驗室現有配套設備800 多萬元,固定資產上千萬元。實驗室中心根據專業及學科特點將實驗室劃分為基礎實驗室、專業實驗室和功能實驗室、準備儲藏室、專業實訓基地五大類共計40 多處。實驗中心會提前根據參與實驗學生數和實驗老師協商課程時間分批次安排實驗,盡量滿足同一實驗項目在同一實驗場地進行,避免交叉實驗有效的節省人力物力,有效的滿足了農林科技學院學生可在校完成的實驗實訓要求。農林科技學院實驗中心根據專業及課程的特點對師資、設備、試劑、耗材、實驗實訓基地等進行統一合理規劃使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在滿足于農林學院學生基礎及專業實驗要求外,同時還能滿足師生各類科研項目的正常開展。
長期以來,少數人片面以為高校實驗室管理員的工作就是準備實驗教學用具,協助專任教師實驗教學順利開展,所以實驗室管理人員有些是由一些非專業或者相關專業人員來進行管理,[3]這樣容易造成學生實驗操作不規范,設備使用不正確等。特別在一些生化實驗中,藥品或生化試劑殘留物有毒有害,實驗結束后管理人員不懂得各試劑及其廢棄物性質隨意傾倒,污染環境。[4]科技進步及高校的擴建許多大型先進設備引進實驗室,由于少數實驗室人員專業知識的不足加上實驗室人員流動性較大易造成設備閑置。再加上很多高校實驗員介于行政崗和教學崗之間,實驗員存在事情雜、待遇低、職業規劃不明確等問題,導致實驗室隊伍整體責任心不足工作積極性不夠高,人員流動性大。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農林實驗中心現有化學、微生物、水產、園林、農技五個專業的專職實驗室管理員。實驗中心根據各個老師的研究方向分管不同專業實驗的輔助教學工作,為學生實驗課程的規范操作提供輔助指導,規范了學生實驗操作。實驗室儀器設備、試劑、耗材等分開由專職實驗室管理員管理,避免了設備重復購買及損壞無法及時報修的難題,各類生化試劑的處理和回收得到及時安全的處理,減少了不必要的環境污染。[5]實驗室所有人員都是全職負責實驗室工作,制避免了工作繁瑣性,規范了實驗室人員的責任心,為實驗室建設奠定基礎。
應用型民辦本科院校由于在生源選擇、課程設置和教學資源等因素上的制約,易造成人才培養方案對實驗課程考核過于簡單,動手性實驗要求比較低,實驗部分僅占總成績的25%,導致學生對實驗課程重視度不夠,忽視實驗操作的重要性,[6]造成學生動手能力不足,對所學的專業知識不能進行一個較為深入的領悟和理解,不能有效構建出一個完整的專業知識體系,[7]不利于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湖南應用技術學院農林科技學院著重培養適應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的應用型人才。林學、水產、園林、園藝四大專業以高級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為培養模式,在課程設置上讓學生有寬泛的適應性和一定專業特長。為著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讓學生在實驗實訓中掌握理解理論知識,為今后自由設計綜合和創新實驗打好基礎,園林、水產、林學、園藝專業的實驗實訓課時占到了總課時的35%以上,實驗開出率達到了教學大綱要求的95%以上。學院學生從入學第一年開始就開設了一門“農事實訓”課程,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各個實訓基地、實驗室有充分的認識,觀察了解自己自己今后學習的課程內容項目,在實訓勞動中和老師一起探討自己的專業知識。學院為加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部分專業基礎實驗課程和專業課程會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單列出來讓學生進行系統的學習,進行綜合性的考查來檢驗學生掌握情況,加強學生的實踐應用。
實驗室是進行實驗教學、科學研究的主要場所,科研的本質屬性是提高社會生產力,[8]高校發展應突出服務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實驗室的發展亦應緊跟社會的發展。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湖南應用技術學院農林科技學院實驗中心結合自身情況,拓展基礎建設,強化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根據整體優化原則制定各專業培養計劃經過不斷改革積極推進實驗中心各類實驗室開放,為各類學科教學、科研及企事業單位提供服務提供平臺,積極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