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霞 崔彥杰
([1]常熟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江蘇·常熟 215500;[2]常熟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 江蘇·常熟 215500)
高校延長學年學生是指在規定時間內,因學習成績達不到畢業要求,需要延長學習年限繼續完成學業的學生。這些學生在班級其他同學正常畢業后,無法再組成規范的行政班,在學習和生活上都處于“邊緣地帶”。延長學年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在目前的高校學生管理模式中屬于薄弱環節,對學生的發展和高校的發展都存著不利因素。本文以常熟理工學院某工科學院近4 年延長學年學生的數據為基礎,分析目前延長學年學生教育管理模式存著的弊端,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據統計,2016 屆-2019 屆常熟理工學院某工科學院延長學年學生比例呈上升趨勢。具體見表1。

表1 2016 屆-2019 屆延長學年學生比例
通過數據可以看出,延長學年學生占比呈逐年上升趨勢,對高校的畢業生就業、招生等方面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延長學年的產生大部分是因為學生4 年內沒有修滿學分,少量是因為學生身體或者家庭原因耽誤了學習,需要通過延長學習年限的方式完成學業。造成無法按期完成學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角色轉變失敗。很多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階段,學習環境和模式的變更,不能很好的完成角色轉變,瞬間沒有了努力的方向,無法適應大學學習模式,再加上沒有了父母的嚴格管束,很多同學進入大學后,徹底放松了學習。大學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且課程安排前后銜接緊密,如因一時疏忽,導致前置課程沒有學好,就會產生連鎖反應,最終不能順利畢業。
(2)自主學習能力不足。進入大學之前,學生的學習都是按照家長或者老師規劃按部就班進行,其中不乏“填鴨式”的教育模式。在“以分數衡量學習水平”的教育過程中,忽略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進入大學后,因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同時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和引導,會逐漸出現學習吃力、掛科等一系列的問題,最后造成延長學年的局面。
(3)沉迷網絡無法自拔。隨著互聯網絡的高速發展,移動設備的普及,使得網絡的吸引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沉迷于網絡而無法自拔。大學是一個相對自由的環境,現在國內大部分高校采用的學分制的學習模式,學生的學習時間寬裕,每天都有自由支配的時間段,脫離家長、老師的管束,學生可以肆無忌憚的沉浸在互聯網的世界里。另一方面,大學生對人生規劃的缺乏,使得他們無法確定自己學習的方向與目標,無法自我約束遠離不必要的網絡,從而荒廢了大學時光。
(4)心理問題。高校在新生進入學校后,都需要進行心理健康測試。測試結果發現,大學生生中存在不少患有心理疾病的同學,主要表現為焦慮、抑郁、交流障礙等。這些心理問題,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都帶來了困擾。因現在家長、學生對心理疾病的危害性認識不足,無法盡快的接受治療,最終導致這部分學生無法正常完成學業,無法按期畢業。
目前,高校對延長學年學生管理基本采用以下兩種模式:
(1)班主任負責制。以在校期間的班主任為主要負責制。這種模式要求班主任在行政班正常畢業后,繼續負責延長學年學生的管理工作。因延長學年學生無法在校內進行集中管理,這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多不確定因素。班主任在管理的過程中,因人員分散,大部分通過網絡的方式聯系學生,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效果都無法及時掌握,且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管理效率低。另一方面,延長學年學生多數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學習時間不充分且不穩定,嚴重影響了學習效果。所以,延長學年學生重修課程通過率較低。
(2)輔導員負責制。以指派的輔導員為主要負責制。這種模式要求一名輔導員統一管理延長學年學生。延長學年學生管理會同時涉及到不同專業的4 個年級,人員分布廣泛,年級和專業跨度大、輔導員對學生的基本情況了解不夠充分等原因,增加了學生管理的難度。另一方面,各高校的輔導員流動性都比較大,頻繁的更換負責人,對延長學年學生的管理不利。
統計常熟理工學院某工科學院近4 年延長學年學生畢業人數如表2:

表2 近4 年延長學年學生換畢結業統計表
通過表格分析得出,每年只有20%不到的延長學年學生能夠通過參加課程課程,取得畢業證書。另外,每年有15%左右的學生結業,無法取得畢業證書,放棄了大學學歷,浪費了4 年的大學學習機會。現有的管理模式,對延長學年學生的管理不夠全面,且缺乏專業性和延續性,同時工作的效率不高,無法有效的指導學生盡快完成學業,達到畢業條件,不利于高校降低延長學年學生比例。
(1)加強在校期間的管理。從新生進校開始,重視引導工作,讓他們能夠順利的完成身份轉變。加強對專任班主任的培訓工作,注重所帶班級培養體系、專業特色、就業方向等的培訓。班主任在學生身份的轉變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針對新生進行專業、相關行業的介紹,培養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興趣,指導學生建立初步的職業生涯規劃。
(2)建立學業預警機制。建立健全的學業預警制度。根據培養方案中的要求,每學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對學習不順利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及時干預,有效降低延長學生概率。同時,在學業預警中增加延長學年學生預警,每學期對他們的學習情況進行統計,通報學業情況,并與學生家長保持聯系,針對性地制定重修方案,采用“家校聯合”機制,幫助學生盡快的完成學業。
(3)建立長效跟蹤管理機制。制訂延長學年學生跟蹤管理機制。對延長學年學生進行跟蹤管理。根據不同專業,分配專任班主任進行管理。選拔帶班經驗豐富的老師擔任專任班主任。對專任班主任進行崗前培訓,培訓側重于對專業培養體系、學生管理方式等。在學生申請延長學年時,由原班主任與專任班主任進行交接,須交接每位延長學年學生的4 年的基本狀態、學業情況等。專任班主任負責對延長學年學生進行跟蹤管理,提供專業的學習方案,最大程度幫助學生盡快達到畢業要求。
延長學年學生管理是高校學生管理中的重要一環,需要高校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對延長學年學生管理工作進行保障,同時針對延長學年學生心理、學習能力等特點,需要增加學生家長的參與度,共同努力,讓學生能夠盡快完成學業,取得畢業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