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蘭豪崎 潘 楠 錢俊兵
(昆明理工大學民航與航空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0)
2019 年06 月21 日,民航局運輸司在《關于全面深化運輸航空公司飛行訓練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30 年,應全面建成支撐有力、協同高效的新時代中國特色飛行訓練體系,促使飛行員研究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創新能力、實施能力位于世界前列。基于此,為了培養適應民航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工程化、應用型、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將飛行技能類課程改革作為重點,全面提升飛行技能類課程教學質量就變得至關重要。
(1)基于文獻的飛行技能構成要素。從現有文獻中可得出,民航飛行技能主要包括飛行監控、飛行監視、信息決策、機組信息資源管理、操作控制等幾個類別。[1]以操作控制為例,主要包括側滑、俯仰失衡、操控面板、航向航速穩定控制、飛機操作穩定控制、滾轉等幾個部分。
(2)基于民航規章的飛行技能構成要素。從民航規章制度入手,可得出飛行員飛行技能主要包括資源獲取及處理、俯仰及滾轉控制、側滑及穩定控制、失速及操縱控制、復雜天氣控制、突發狀況處理、監察合作、協調與卷冊、工作量管理、引領與協同、自動化管理等幾個部分。
(1)教學體系詳略不當。以往民航飛行技能類課程主要采取重點講解技能要素含義的方式,專業學生極易進入“管中窺豹”誤區。不僅無法真正了解知識點間關系,而且在飛行技能訓練中也顯得捉襟見肘。
(2)專業教材內容匱乏。現階段民航飛行技能類課程教學過程中缺乏充足的教材。以CAAC(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中國民航航空局)航天教材為例,其大多面向交通運輸專業學生。再加上以往教學中主要采取自編講義結合實際航圖的模式,內容系統規范性不足,給專業學生自主學習、復習提出了較大的難題。
(3)教學方法滯后單一。以往民航飛行技能類教學主要采取講授法、任務驅動法等教學方法。即在簡要講解飛行技能規范的基礎上,讓專業學生就實際飛行技能需求展開小組討論,培養專業學生能力。上述教學方法僅停留在理論教學階段,對實際飛行中具體應用缺乏清晰解讀,影響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提升。[2]
(4)考核方式固化刻板。由于高校擴招,飛行技術專業學生數量大大增加。以往統一期末閉卷或開卷答題的考核方式較為刻板,無法反映專業學生整個飛行技能學習過程的學習效果,對專業學生飛行技能的綜合素質也無法考證,無法充分發揮考核效果。
在飛行技術專業中,民航飛行技能類課程主要包括“航圖”“儀表飛行程序”“空中領航”“飛行性能與計劃”“航行情報學”等幾門課程,為了充分滿足專業學生飛行訓練實際需求,在加大飛行中重要工具使用培訓及模擬飛行訓練力度的基礎上,應摒棄以往大飛機理論教學模式,而是將以塞斯納為代表的小飛機理論學習為依據,構建飛行技術專業基礎知識體系。在初步實現學習資源的數字化管理后,從系統性能、FAA 飛行規則等方面入手,積極推進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改革,為專業學生更好、更快的適應飛行訓練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了搭建一個民航飛行技能類課程環環相扣、資源共享,且與專業學生學習規律相符合的完整教學鏈條。[3]教師可以工作實踐為導向,以職業能力和素養為核心,結合民航局相關行業標準,將飛行職業所需實踐知識融入課程體系中。即以技能和素質培養為主線,以校內學習與國外航校飛行訓練協同整合為手段,突破“航圖”“儀表飛行程序”等民航飛行技能類課程間壁壘。同時主動與民航分型技能類課程教學人員合作,進行專業課程充足,由此編制新的教學大綱、講義、教案,并制作多媒體課件,實現在線理論學習與航校訓練的無縫隙對接。
在民航飛行技能類課程整合背景下,根據各課程特點,教師可以進行應用型特色教學內容的建設。以“航圖”為例,“航圖”與“儀表飛行程序”“飛行性能與計劃”“航行情報學”共同組成了飛行技術專業學生專業實踐課程體系,也是面向成人飛行員培訓主要課程。
因此,在整合國外優質教學資源的基礎上,結合專業學生航校訓練實踐需求,教師可以進行系列飛行技能類特色教材的更新完善,積極開展雙語類或者全英文教學,從教材層面實現理論知識、飛行技能與國際層面飛行訓練接軌。同時考慮到“航圖”的運用是飛行員綜合駕駛能力的重要體現,飛行技術專業學生的航圖課程教學應以飛行過程中航圖的整體識讀、運用為重點,在了解航圖中要素數值的基礎上,進行不同類型航圖所涉及專業知識的梳理,并有針對性的融入民航飛行技能類課程中,作為預備知識,根據專業學生現實反饋情況進行恰當調整,達到“掃盲”目的。在專業學生深入理解航圖中要素的基礎上,可以不同類型航圖用途、制圖規范、飛行階段運用為重點,依據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的原則,參考飛行員執照考試大綱歸納航圖知識考點。除此之外,考慮到專業學生國外飛行訓練需要,教師在教學內容設計時可以增設杰普遜航圖介紹,并編制針對飛行技術專業的航圖教材,如CAAC 實際航圖、基本知識介紹、杰普遜飛行實例等,每一章節安排均需與學時相匹配,便于專業學生自主學習時參考應用。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將以往中文教材進行適當調整,及時更新國外航校訓練用原版英文教材、以教材英文版為參考的全英文PPT 課件,并根據課程性質及專業學生需求,進行全英文教學,或者雙語教學模式,以便同步提升專業學生飛行技能、語言思維意識。
以能力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是民航飛行技能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主要目的,也是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關鍵所在。[4]因此,在多元整合課程體系、創新編制應用型課程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應根據能力目標,分析職業知識技能架構,引入動態專業知識學習、訓練工具,為專業學生飛行技能的切實提升提供充足支持。如在引入CAAC 航圖及杰普遜航圖的基礎上,根據以往飛行技術專業學生在飛行訓練時反饋情況,可以在“儀表飛行程序”“飛行性能與計劃”“空中領航”“航圖”等課程中引入美國公司開發的 FLIGHT PLAN GO、JEPPFD、FLIGHT AWERE 等飛行軟件,同時在“航圖”“航空領航”等課程教學中恰當應用WWW.JEPPPESEN.COM、WWW.SKYVECYOR 等飛行服務網站,促使專業學生對飛行技能類課程知識點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引入先進軟件及網站的基礎上,基于運用知識點能力與實踐教學間緊密聯系,教師可以在傳統課程框架內增設基礎驗證性實驗及綜合性實驗,以民航某次飛行實例為依據,進行整個飛行過程模擬,引導專業學生從飛行員視角入手,探討從飛行前準備、起飛機場、航路飛行、到達目的地機場的航圖使用方法、使用順序,促使專業學生根據理論知識獨立適度不同類別實際航圖。
為全面評價專業學生在飛行技能類課程中表現,教師應設置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并根據教學情況,靈活調整。[5]如教師可以將考核模式劃分為平時考核、期末考核兩個部分,平時考核主要是在每類飛行技能學習后,進行相關課程知識的獨立考核,重點設置程序描述類題目,以便及時了解專業學生學習情況,并根據專業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教學方案的調整;在期末考核則是在各類飛行技能知識學習完畢之后,以顯示航班飛行為依據,要求專業學生分小組討論,利用專業語言,描述航班飛行過程中飛行員選擇航圖、使用航圖、順利從起飛機場到達目的地整個過程飛行技能應用情況。除此之外,根據民航飛行技能類課程特殊性,教師可以飛行訓練實踐中應用能力為考核重點,貫徹國際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選擇全英文口頭考核的形式,調動專業學生積極性,促使民航飛行技能類課程考核與國際航校訓練接軌。在口試的基礎上,也可以選擇開卷測試的方式,檢測專業學生對專業資料翻閱了解情況。
綜上所述,針對現階段民航飛行技能類課程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專業學生飛行訓練實際需求的現狀,在整合飛行技能類課程內容的基礎上,教師應從工作實踐入手,構建整體優化的民航飛行技能類課程體系。借鑒國外飛行技能類課程開展經驗,引入優質飛行導航軟件及課件,采用更加靈活的課程考核方式,營造國際化教學場景,為飛行技能類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