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廠
(河南省種牛遺傳性能測定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8)
近年來,世界各國均意識到濫用抗生素產生的問題,發達國家已開始流行不使用抗生素的養殖方法,即無抗養殖方法,代表了健康養殖的發展方向。例如,瑞典早在1986 年邁出第一步,宣布全面禁止抗生素用作飼料添加劑。丹麥也陸續禁止了多種抗生素作為生長促進劑使用,至2008 年,丹麥國內養豬生產中抗生素的使用量比最高時減少近50%。2006 年,歐盟成員國全面停止使用所有抗生素生長促進劑。
據了解,在2019年舉行的中國飼料發展論壇上,農業農村部獸醫局局長馮忠武表示,動物源細菌耐藥性形勢嚴峻,人獸共用的抗菌藥耐藥性增高,威脅人類醫療資源;動物專用抗菌藥耐藥性逐年增高,影響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馮忠武還表示,藥物飼料添加劑將在2020 年全部退出。另外,農業農村部決定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組織制定了《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工作方案(2018-2021 年)》(以下簡稱《方案》),確定了各地2018年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試點養殖場數量。也就是說,在2020年年底以前,藥物飼料添加劑將在飼料中消失,不能再用在飼料生產中,只能用在養殖端。而與此同時,農業部制定的《方案》也明確了養殖端減抗和限抗的時間表。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張永亮表示,雖然畜牧業“減抗或替抗”是大勢所趨,但是在目前階段下,如果全面實行飼料“禁抗”,可能會引發以下問題:一是養殖業生產水平會下降,養殖成本會大幅度增加;二是可能會造成養殖場治療用抗生素的大量增加,畜牧業抗生素使用總量在飼料“禁抗”的初期可能不會減少。因此,在現階段,一方面應該在“減抗或替抗”相關技術上進行探索和儲備,為飼料端全面“禁抗”做好準備;另一方面則應依法依規、合理科學地使用抗生素,嚴厲打擊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從而減少由于抗生素濫用所造成的危害。
飼料“禁抗”后,具有低毒、無殘留的中獸藥或許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研究發現,中藥含有的多糖類、皂苷類、生物堿類、揮發油類等生物活性物質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將中獸藥添加劑用于畜禽疾病的預防、治療,或作為飼料添加劑以替代抗生素,將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從目前來看,若僅僅是實現飼料端“禁抗”,而在養殖端現場不加以控制的話,事實上也是不行的,這就相當于開了一個非常大的口子。因此,加速推進執行執業獸醫制度迫在眉睫,也只有這樣,才能控制住濫用抗生素的現象。
根據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印發《2019 年畜牧獸醫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的通知來看,2019年我國將開展獸醫體系效能評估,提高獸醫的衛生監管能力。另外,《要點》指出,還將持續推進獸醫社會化服務規范發展,并加強執業獸醫、鄉村獸醫診療活動管理等。
目前來看,使用抗生素的成本較低,但對人類健康的威脅也很大。所以,來自行業外的禁抗、限抗呼聲很高,而行業內則主要是做替代品的企業在推動。事實上,中國的養殖業的確深受疫病之苦。隨著科學、健康養殖觀念的提高,加之政策上對抗生素的限制,兩種力量必將推動養殖場加大在環境硬件上的投入。
目前,我國養殖業產能增長迅速,供過于求的現狀影響飼料業、養殖業獲利,很多有實力的企業盯上了品牌肉領域,希望通過銷售差異化肉品獲得溢價機會。同時,受國家推動經濟動能轉換和供給側改革、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升級、國家對抗生素的使用限制、企業想通過產品升級更多獲利等因素影響,消費者必將聚焦于“無抗肉”、“生態肉”等概念。因此,“無抗肉品”將成為下一個營銷新賣點。
雖然無抗養殖有利于畜產品質量安全、增加綠色優質畜產品供給,對于可持續發展的綜合目標十分有利,但前面也提到了,若是停止使用抗生素也會造成動物疾病發病率上升,養殖效益下降等問題,這樣就造成了二者之間的沖突。據悉,歐盟等國多地通過綜合性方案來替代飼料中的抗生素,包括品種改良、養殖設施與環境的改善、養殖模式的創新、飼料營養配方的調整、開發新型功能性飼料添加劑等。這些方式都值得我們借鑒。